选准配强“小巷总理”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选准配强“小巷总理”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张源
(作者系新疆奎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执政根基,关系群众福祉。社区队伍建设是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针对社区基层组织后继乏人、活力不足等问题,要坚持开阔视野、精准发力,构建选育用全链条机制,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拓宽渠道精准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坚持拓宽视野、规范程序,确保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认可的“好苗子”进入组织视野。立好标尺明底线。明确选拔基本门槛,聚焦“三看”标准:一看品德修为,是否公道正派、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二看能力素质,有无带领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潜质;三看情怀担当,是否真心热爱基层、愿意扎根奉献。通过细化、具象化选拔维度,从源头上确保人选质量。广开渠道纳贤。坚持内挖外引相结合,向内深入摸排,将本土的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网格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纳入视野;向外建立本籍在外优秀人才库,重点对接优秀大学生、务工经商有成人员、退休干部等,通过政策吸引、乡情联络、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其返乡奉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治理专员”等岗位,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广纳四方贤能。规范程序严入口。推行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严格履行“摸底—推荐—考察—公示—入库”程序,组建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评议组,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走访、面谈了解等全面考察。建立后备人才动态管理信息库,定期分析研判和调整更新,实现优进劣退,确保源头活水清澈充盈。
系统施策精心育。选拔是起点,培育是关键。要紧扣基层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治理实务、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突等模块。强化实践淬炼,有计划地安排后备人才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全面推行导师制,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社区书记、驻社区第一书记等,签订帮带协议,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全程指导,通过言传身教、案例解析、现场教学等方式,传授经验方法,帮助后备力量快速进入角色、提升能力。结合市域发展定位和社区需求,根据后备人才特点及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开展订单培训精准滴灌。如针对治理能力弱项,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物业管理法规等专项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综合利用党校主阵地、在线学习平台、异地教学点、优秀书记讲堂、经验交流沙龙等多种形式,打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资源,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大胆放手及时用。打破“备而不用”“论资排辈”等落后观念,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使用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才。搭台压担给舞台。结合组织换届、班子配备、专项工作等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后备人才担任书记(主任)助理、网格长、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项目专员、矛盾调解员等职务,直接参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网格治理、信访维稳、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实践实干中砥砺品质、提升能力。动态管理激活力。建立健全“日常考察+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后备人才德能勤绩廉表现。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纳入重点使用范围;对不适应、不担当、不作为的,果断调整出库,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保持队伍整体活力。完善激励畅通道。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工作实绩与评先评优、绩效报酬、政治待遇直接挂钩。对条件成熟、表现优秀的,在社区“两委”换届或岗位出现空缺时,依法依规及时推荐进入“两委”班子,特别优秀的可大胆提拔到正职岗位。积极探索拓宽优秀社区干部的发展通道,如定向考录公务员、选拔进入领导班子等,让其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劲、待遇上有保障,形成“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新疆奎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10-24 21:58:5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