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人才引领“软实力”筑牢创新发展“硬支撑”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人才引领“软实力”筑牢创新发展“硬支撑”

字数1302

《学习时报》(20251029日第04版)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以模范生姿态深入践行“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要求,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勇扛组织之责,汇聚人才之智,以人才引领“软实力”筑牢创新发展“硬支撑”。

聚力产才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创新体系大提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激活创新链,以产才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主导产业创新。立足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制造产业集群,强化链主型企业创新主导作用,争创国家级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配套特色产业工程师评价标准,集聚科技人才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跃升发展。布局未来产业创新。瞄准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借力世界义商总会、义乌海高会等引才载体,优化招商招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以环双江湖科技孵化集群为中心、“一镇一业一园”为特色的全域孵化体系,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以上,形成“科技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创孵化链条。赋能传统产业创新。聚焦纺织服装、时尚日用品、印刷包装及化妆品等,依托国际商贸城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化“揭榜挂帅”智企合作新机制,建成博士创新站、院士专家工作站50个以上。整合优化青年创业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引进国际创客和青年大学生6万人以上。

聚力校地联动发展,推动区域创新效能大提档。把引进培育高水平科教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持续厚植人才创新沃土。平台提能级。加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链,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深化教科人一体发展模式,助力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加快上海交通大学义乌雷达技术联合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全力打造浙中科创高地。高校强育才。实施顶尖人才招引“一校一策”,推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融城计划”,建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加速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职教体系,每年培养大学毕业生7500人以上(含外籍大学生200人以上)。校企重协同。深化“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改革,围绕重点高校和企业,健全支持人才兼职兼薪、享受高校编制等激励举措,选聘优聘100名以上“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交叉互融、技术与成果快速转化。

聚力改革驱动发展,推动人才创新生态大提质。多举措推动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人才机制变革。深化外国投资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迭代商贸人才特色评价体系。创新沪杭等地人才科创飞地管理运营机制,探索“基金+项目”“乡情+项目”等领军人才招引新路径,每年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0余名。深化人才工作品牌。优化百名博士义乌行等柔性合作机制,创新亚太医学教育大会等国际合作模式,每年举办“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100场以上。优化人才多元服务。落细落实尊才爱才10条举措,强化“人才科创银行”“人才创业引导基金”等金融工具效能,探索青年人才社群服务机制,投用人才公寓1.2万套以上,把义乌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国际创业创新之城。

(浙江省义乌市委组织部)


29 10月

2025-10-29 09:01:11

浏览7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努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