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易炼红: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易炼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反复叮嘱我们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为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高站位的生态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纲”和“魂”,努力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五个一”,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的重要地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对工业文明的修修补补,而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变革,不能拘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范畴,不能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而要贯彻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我们始终牢记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系统谋划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贯彻“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特别关心、寄予特别期望,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擘画了美好蓝图。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反复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坚决扛起建设美丽江西使命责任。江西是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是大局所系、百姓所盼,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将“美丽江西”作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斗目标之一,将“打造高标准生态”作为贯彻“五个高”工作要求之一,将“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为实现“五个一流”工作标准之一,并进一步明确了实践路径,即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繁荣绿色文化,壮大绿色经济,创新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奋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区。我们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点,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作为展现美丽江西形象的发力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努力以江西生态之美为全国增色添彩。
二、坚决抓实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打造高颜值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不动摇,持续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全力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组合拳”,高质量建设美丽江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颜值。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高颜值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坚持以大爱呵护环境,以铁腕治理污染,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扎实推动污染防治提档升级、环境保护提质增效。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重点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监测,严格管控城市扬尘和露天焚烧,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恶臭异味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达标排放,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完善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体系,全面消灭劣Ⅴ类水,推动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严格落实化工企业排污监管要求,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1%,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在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环境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组成的复杂系统,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切实保护好山脉、山体、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江西南高北低、山环水绕的地形特点,细化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赣南山地源头区、赣中丘陵区、赣北平原滨湖区等特色生态单元,探索打造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持续加强生态修复,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努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所有设区市均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巩固提升。
深入推进“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重要要求,高标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强化流域生态保护,聚焦“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形成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全面开展清理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矿、非法占用湿地等行为,优化沿江企业、产业和码头布局,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关停整治非法码头141座,关闭退出化工企业89家。严格落实负面清单,明确长江江西段及重要干流湖泊岸线开发、河湖段利用、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方面禁止、限制类目录和相应管控要求,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目前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鄱阳湖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水中大熊猫”江豚时隔40余年重返赣江,鸟语花香、天水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三、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路径,加快培育高质量的生态经济
2022-09-04 18:26:13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