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使命担当 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发展新篇章
强化使命担当
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发展新篇章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公共卫生、重大灾害等应急科研能力建设,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满足民生改善的紧迫需求。
二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基地平台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积极推进“揭榜挂帅”等试点,完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遴选和支持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
三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构建从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的机制,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研究。拓展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引导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四是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
五是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谋划设计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硬招实招。加快推进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现代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科研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
六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拓展民间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聚焦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鼓励支持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
七是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坚决破除“四唯”不良导向。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科技领域不端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切实净化学术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需念好“四字诀”》
在“管”字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重要原则。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激发人才活力与有力的组织领导“同频共振”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带头研究谋划,带头推动落实。明确党管人才不是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的“保姆式”服务,要通过制定政策、搭建平台、改革机制、完善服务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引”字上见实效,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平台不仅是招揽八方才的“梧桐树”,也是成就人才事业追求的“大舞台”。构筑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方能形成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筑巢引凤,打造聚才“洼地”。要高标准推进创新协同载体建设。主动打通企业高校的合作通道,促进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各类要素有机融合,联合打造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人才科研载体。积极做好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牵线搭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要高质量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通过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原动力。
在“用”字上求突破,树立服务大局用才导向。坚持以用为本不仅符合人才发展规律,也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以用为本的关键在于明晰“用在哪”这一定位方向。只有紧跟党中央脚步,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引才用才,方能真正使各类人才在使用中成长,激发自身潜能。要支持国家战略实施。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人才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对接国家主要战略任务,加快培养使用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鼓励高层次人才离岗技术创新,让广大人才在国家战略主战场上建功立业。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培育使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急需紧缺的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放”字上做文章,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放活,瞄准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各个环节的“靶心”,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要以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为重点,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将反映能力要素、创新要素、社会贡献要素等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加快形成导向鲜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化社会化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要以调动人才创新主动性为重点,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放活权力,畅通科研成果从明白纸到真金白银的转化通道,把收益权、处置权转交给科研团队本身。
为“实干家”撑腰,让“好干部”脱颖而出
领导干部,“干”字为先。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担当作为好干部”命名大会,评选表彰了10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在全区范围内树立起鲜明导向,营造了崇尚实干、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好干部”好在哪里?
受表彰的“好干部”尽管在职业、年龄、学历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有着同样的特征,都是脚踏实地勤奋干事的“实干家”。有的活跃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有的投身在法治建设主阵地,有的扎根在民生服务最前沿,有的长年服务基层、不辞劳苦,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克难攻坚、善于作为。他们体现了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是全区广大干部拼搏奋斗、砥砺前行的缩影。
一段时期以来,内蒙古抓从严治党、促自我革命,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修复。在政治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现象比较严重,精神状态不振,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为此,自治区党委先后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12条措施和容错纠错的8条意见,树立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的鲜明导向;同时通过完善容错机制,真正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
自治区党委为“实干家”大胆撑腰,让广大干部倍感振奋。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担当作为好干部”是全区广大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
表彰先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的现象,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自治区党委提出,让干得好的上是导向,让干得差的下也是导向,让“担当作为好干部”脱颖而出的同时,也要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腾位子”。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旗帜鲜明地把担当作为的导向树起来,在全区上下营造勇于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置身新时代,有为才有位。我们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相关具体措施的落实,让“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激励引导各级干部见贤思齐、主动担当作为,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谱写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2-09-26 22:05:0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