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党旗飘扬耀赣鄱
——江西省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声有色,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42.8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7.8万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10万余名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全省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凝心铸魂坚定有力,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服务大局积极有为,管党治党扎实有效,不断夯实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基层战斗堡垒。
图片党员干部在红色名村瑞金市叶坪镇朱坊村开展现场教学。
凝心铸魂 锤炼坚强党性筑牢思想根基
忠诚源于理论清醒,追随来自信仰坚定。省委提出努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各方面。
——聚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高潮迭起。组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盛况,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专家辅导、专题培训、座谈研讨、“三会一课”等方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出台《关于在基层一线党员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的工作方案》,推动县(市、区)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694期,培训党员11.6万余人。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新时代赣鄱先锋”等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用乡音传递“党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紧扣主题主线,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大力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全省5家干部学院、500多个红色旧址遗迹、200多个红色名村,组织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用好书记课堂、流动课堂、云端课堂、竞赛课堂,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推动五级书记讲党课7.5万余场。开展“课本里的共产党员”主题诵读、撰写“二十大精神学习笔记”等活动,参与人数达400余万,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突出党性锤炼,主体责任压紧压实。精耕细作基层党建“责任田”,强化五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纳入省委综合考核总体布局,分类设置指标,科学量化赋分,加大平时考核。全省建立6385个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支部工作联系点,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支部联系点调研1.95万余次,协调解决帮扶资金12亿余元。实行“书记领航”,推动市、区两级党委书记领题,带动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868个,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
强基固本 强化政治功能织密组织体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全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在立标准建机制、抓规范提质量、夯基础强功能上下功夫,形成农村和城市两大板块良性互动、基层党建七大领域统筹推进的格局,推动组织优势全面展现、组织力量充分彰显。
——紧盯规范建设,理顺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党对各行业领域的全面领导,省市区三级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设立若干专项工作组。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两新”工委,省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调整充实到28家。在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宜春市科学院、修水县茶科所探索开展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试点。推动国资委监管企业及所属633家子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75家重点子企业制定落实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全省327家公立医院实现领导体制调整完成、“2个议事规则”修订完善、党建要求入章程“3个100%”。全省中小学校已完成领导体制调整,占72.2%。
——强化分类施策,统筹谋划推动全覆盖。在城市、农村、学校、“两新”等领域出台系列制度措施,形成较完善的政策框架。出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5”政策文件,得到中组部肯定。出台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15条措施,扎牢村级组织权力运行制度笼子。国企、高校分别制定党建示范攻坚暨“一企一品”“一校一品”建设行动计划。印发关于在高校组织开展“双融双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在全省77所公办高校推行,破解党建融入难题、提升师生培育质量,大力推进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将党建工作纳入开发区争先创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两新”组织集聚的园区、商圈、楼宇等成立区域党组织1506个,全省98.8%的非公企业、96%的社会组织纳入党组织管理,进一步夯实行业领域党建工作基础。
——加强选育管用,锻造过硬基层骨干力量。把配优班子、建强队伍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在基层一线聚集起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开展村干部学历和致富能力“双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省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率分别达98.7%、91.2%。新选聘社区工作者7038人,达到每万城市社区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名的标准。探索构建“一强三岗四级五专”专职化建设体系,全省“两新”领域一般党务工作人员配备率达80.8%。10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发展党员县级政审联审机制。建立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
同频共振 凝聚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面对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和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全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等重点工作,把党员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用抓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选树493个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100名担当作为好支书、100名优秀驻村干部,激励广大乡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创先争先、担当作为。回引1.2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选培1.9万名“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清零”“扶弱”“推优”三大行动,全省97%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向脱贫村、“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选派驻村工作队5823个、驻村干部1.8331万人。分3批次建设210个省级红色名村,确立八一南昌起义线、秋收起义线、中央红军长征线等“三线五区”总体布局,推动红色名村呈现出“基因红、支部强、服务好、乡村美、民风淳”的蓬勃新貌。
——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全省2769个城市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社区党组织体系,专职网格员配备比例达87.7%。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小区物业覆盖率达92.3%,推动全省1.1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42.8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构建“15分钟服务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率分别为98.6%、93.7%。各地建成“红色蒲公英驿站”“安行驿站”等1800余个综合性服务中心(站点),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带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做好平安创建、社区服务等,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南昌市西湖区创新打造“幸福圆桌会”机制,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入选民政部“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以“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引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定铜、汽车、半导体照明、现代家具4条产业链试点,构建“1+1+N”组织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供销链条整体提升。铜产业链“链主”江铜集团联合江西耐普矿机等链上企业,自主研发铜银合金线,线胚可拉出直径0.016毫米微细线至百公里不断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激励国企党员积极投入改革创新攻关,2021年以来发布两期“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清单,涉及22个项目,总研发投入预算超过3.45亿元。
——以机关党建扛起使命担当。把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作为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的具体行动,85家省直单位和20家中央驻赣单位,20余万名党员干部职工全面参与。推进“四强”党支部创建,省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等多项工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5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推广。
——以党建力量筑牢“红色防线”。2022年,面对全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突发疫情,省委组织部划拨200万元省管党费、市县划拨820万元党费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全省7.8万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10万余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坚决打赢防洪抗旱攻坚战,63.3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其中吉安市永丰县动员党员干部主动站出来、亮身份,守好先锋岗,当好 “吉先锋”,以实际行动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
全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旗在赣鄱大地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在振兴发展关键岗位熠熠生辉。
新起点新征程,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必将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篇章中不断开创新局面、放大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2023-02-27 22:32:3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