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调查研究要“三勤”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tao8090.com 淘8090网 申论范文

调查研究要“三勤”

作者:孙丹青

 

调查研究是摸清问题、找准方向、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了解民情、科学决策、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练就调查研究真功夫,多跑、多问、多总结,才能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金点子”。

调查研究需要“脚勤”,多跑才能看到真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制定得好不好,执行起来有没有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才能看得到真实情况。党员干部在出台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的时候,要常念“窗外风雨”,走出办公室的小方寸,迈进基层的大天地,切实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用脚踏实地的“烟火气”代替纸上谈兵的“书生气”。

调查研究需要“嘴勤”,多问才能问出巧办法。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走到基层一线看到的都是办法。如何做好春耕备耕?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光靠干部“挤”在房间里苦思冥想是想不出好办法的,到田间地头、村宅院落找农户、村民聊一聊、问一问,听听他们的想法,请教他们的建议,思路或许就会豁然开朗。“高手在民间”,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形成了大量先进做法,所以说“最强大脑”往往来自群众,这些宝贵的经验做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锦囊妙计,需要党员干部常怀“空杯”心态,请教治村之计。

调查研究需要“脑勤”,多想才能提出好政策。跑出真问题、问出巧办法,都是为了制定好政策、服务好老百姓。如何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务实管用的好政策?不同群体提出的差异化诉求出现冲突怎样妥善处理?政策如何才能最广泛惠及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在“跑”和“问”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方法和现实条件,多思考、善总结,将土办法转化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法规或政策文件,直指问题痛点难点,并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盼的”和“党和政府干的”实现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


育才不能只“掐尖”

作者:曹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精准育才、合理用才,营造人尽其才良好生态,让各类人才在相适岗位大放光彩。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日渐增大,人才“磁场”辐射力越来越广,引才手段日益丰富,识才方式日趋精准,但在人才的培育上,仍存在“掐尖”现象。部分地区往往仅把政策和资源投向高层次人才,而忽视了一些“未名之才”,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这不仅容易让“慢热”人才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滋生得过且过、懒不自惜心态,不利于调动人才队伍的整体积极性,长此以往,甚至还会影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成才并非高不可攀,也不是特定人群的专利。“慢热”不等于“落后”。要树立系统观念,加强人才建设的整体协作,增强“人人皆能成才”的意识。要善用“补光灯”发现优点,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唤起自信,鼓舞斗志,在各项任务中鼓励上一线、唱主角,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要坚持定人定岗、人岗匹配,深入分析人才特质,有针对性制订成长计划,采取“量体裁衣、重点突出”方式,分门别类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围绕职责分工、经历学历、优势专长、性格特点、工作热情等内容精准研判,实现人岗完美结合。采取奖励机制,最大限度释放“鲶鱼效应”,努力营造出“后面选中间、中间选前面”的良性生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尽量避免落入“因错盖功、做多错多”泥沼,给他们有原则的“试错权”,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吃下定心丸,变“怕冒头”为“敢冒头”,激励其迎头赶上,助力其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云南省镇雄县委组织部)


让乡土人才香飘田野

作者:胡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乡土人才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创新创造,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完善培养机制、资源配置、人才服务,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人才的回归,“新农人+新技术”的火热实践勾勒出一片产业新天地。要精准“滴灌”、精心“施肥”、厚植“沃土”,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经营、农村电商、技艺传承等,汇聚高级农艺师、农业专家教授等师资力量,通过专题辅导、政策解读、研讨交流等方式,分类分级开展差异化培训,分批分岗位开设“菜单式”专项课程,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乡土人才整体能力素质。

乡土人才带来新理念、新技能,是走好乡村共富路的新鲜血液、有益补充。要为乡土人才送上“及时雨”“雪中炭”,既要加强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破解土地瓶颈问题,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唤醒闲置土地等“沉睡”资源,为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创新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土地保障。要为乡土人才与村民、上下游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提供便利渠道和平台,在劳动要素、销售推广、注册登记等方面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为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环境、配合创业项目。

凤凰非梧桐不栖,人才也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用心用情做好“后勤部长”,整治村容村貌,推动乡风建设,改善乡村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要加大舆论宣传,根据不同职业、专业、岗位差别,开展优秀本土实用人才评选活动,展示乡土人才带领致富成果,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注重在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推荐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成为“两代表一委员”,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真正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成乡村振兴新优势。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8 03月

2023-03-28 08:46:51

浏览234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凝“新”更要聚心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