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黄兴文
(2022年2月23日)
尊敬的强辉巡视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的重大安排,全面分析开放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再细化、再研究、再部署,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州委、州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文新书记专门作了批示,黄营副州长作了传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抓好落实。
“十三五”以来,州委、州政府按照上级战略部署,主动积极参与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开放形势不断向好。全州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进口0.19亿美元。出口产品品种从10个增加到26个,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从20家增加到55家,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从302家增加到533家,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家。二是开放基础不断夯实。兴义万峰林机场在飞航线19条,通航城市21个,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81吨。州内茶叶、苗药药贴、硝铵、薏仁米、花卉等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贵州习普生物科技公司在俄罗斯建成“贵州省(俄罗斯)农产品营销服务公共平台”,扩大茶叶等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出口。兴仁经开区服装产业、安龙经开区新材料产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极。三是开放环境不断优化。设立兴义海关和通关服务中心,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指导涉外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提升行动,2021年跨境人民币业务实际收付金额累计10.87亿元,同比增长108.24%。实施出口退税“非接触式”全程网办,办理正常出口退税时限3.2个工作日。四是开放空间逐步拓展。积极参与重大国际开放活动,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和交流合作,承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等重大赛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战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全州通过认定的生产基地达24个,其中2021年新增生产基地10个。推进黔惠合作共建“1+7”产业园区建设,9个共建园区已引导入驻企业33家,到位投资11.3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580人。
近年来,全州开放性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州开放型经济总量小、占比低、对经济的拉动不大等问题仍然突出。2021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6亿元,仅占全省的0.44%。实际利用外资90万美元,仅占全省的0.38%。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干部认为企业出口不能直接带来地方税收,反而加重当地财政负担,对出口企业在带动就业、拉动消费、发展产业、聚集人才、引进技术等方面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认识不足。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市场主体和外贸部门都缺少外贸专业人才、开放型人才,严重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三是市场主体偏弱。2021年有进出口实绩的23家企业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家,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为主,缺少高附加值产品,且没有大型对外投资主体。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融资门槛高,跟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我州金融机构在融资支持方面的政策不够开放,一些中小企业受资金限制,压缩业务量甚至拿出部分利润委托出口。
大家要深刻认识到,省里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到2025年开放型经济要实现“一达到、三翻番”发展目标。到2025年,净出口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确保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跨境电商1000万美元。大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新要求,全面融入、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扩大开放战略布局,着力培育开放产业、建设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营造开放环境、培养引进开放人才,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把“进”的态势巩固得更加坚实。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是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省委省政府将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贻琴书记、炳军省长多次在重大场合、重要会议对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后,省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以市州、县区为单位召开推进培训会,为各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我们要正确认识抓好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这一难得机遇,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深挖我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具备的优势,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助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放通道要全力构建。开放通道是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州区位优势独特,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已建成沪昆、汕昆、惠兴、罗望等高速公路网络,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建成铁路里程228公里,沪昆高铁在我州设有普安站,盘兴高铁已开工建设,贵兴高铁已规划立项;内河航道里程1017公里,已建港口码头货物吞吐能力达527万吨,红水河水运通道基本形成;兴义机场通达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昆明、成都、重庆、宁波等城市,西南成品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已建成投用。全州已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为一体的综合运输交通网络。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选准主攻方向,构建高效通达、功能完善的开放通道。要加快南下通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省开放合作的主要区域,也是我州借船出海最主要的方向,我州经广东口岸出口的货物,2020年占比66.77%,2021年占比74.22%。我们要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对内对外开放主通道,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物流网络,为我州货物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创造条件。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我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的重要节点,要积极向上争取,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重点项目黄桶至百色铁路、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等建设,更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我州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我州硝铵、薏仁米、花卉等产品对东盟的出口。要加快口岸建设。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推进望谟港建设,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望谟港前期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望谟至乐业(蔗香至红水河段)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红水河龙滩电站通航建筑物由500吨级船舶调整为1000吨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蔗香港水路运输优势,为申建蔗香港水路口岸创造条件,进一步畅通出海通道。
三是平台作用要充分发挥。平台建设是实现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动做实、做出成效。要增强开放主平台作用。推进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州内省级开发区发展。要依托州内6个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行动,培育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外贸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外向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主平台作用。要用活用好开放平台。广泛动员组织企业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西部博览会、中国进出口交易会、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论坛和展会活动,用好庆祝建州四十周年等州内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和交流合作。
第二,要把“高”的要求落实得更加充分。对标对表中央和省的系列部署,狠抓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坚定不移推动全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上实现新提升。产业是我们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才能更加有效的作好支撑。要突出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箱包、手袋、制鞋、制衣等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引进相关配套上下游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出口增量。要进一步提高茶叶、薏仁米、花卉等生态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深加工水平,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出口“潜力股”。要进一步挖掘苗药药贴、医疗器械、小针剂药品等市场潜力,持续扩大在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市场的出口份额。要以惠州市与黔西南州合作共建园区为契机,推动义龙振华、稀美资源、固鑫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开拓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出口市场。要培育发展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发挥开发区开放平台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打造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群。要着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旅游产业开放,形成服务贸易增量。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参与贵州知名商品海外营销展示中心和海外仓建设,依托贵州直播电商基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B2B、B2C进出口业务。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内转外”行动,引导黔西南州本土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小黄姜、薏仁米、板栗、茶叶、熟食食品等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黔货出海”,实现内外贸融合发展。要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我州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外贸企业、外资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全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企业有533家,上年度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仅有23家。外资备案企业41家,近三年来有实际外资注入的仅有7家,对外投资和技术合作企业2家),必须下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建立进出口企业库,落实重点进出口企业支持措施,培育一批进出口优强外贸企业和孵化中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入驻我州的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直接开展进出口业务。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我州大型国企、优强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承揽工程,带动设备、技术、物资、服务出口。
二要在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上实现新提升。开放环境是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能不能放手发展、放心投资,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确保“全程网办”事项达70%。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金融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八条措施等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为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决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格落实“八严”禁令和“八坚持、八严禁”“六主动、六禁止”等规定,持续打造“贵人服务”黔西南品牌。要持续破解贸易难题。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船边直提、运抵直装等便利化举措,从而压缩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和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针对部分外贸企业反映的进出口环节存在的物流成本高、出口退税慢、融资门槛高等问题,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强化走访服务,举一反三清单化梳理外贸企业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力推进整改,不断提升我州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要在引进培育开放人才上实现新提升。我州开放型人才短板十分突出,要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程,多渠道引进培养开放型人才,为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重点引进专业人才。支持本地外贸企业到沿海总部培训外贸人才,大力招引沿海地区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国际贸易等领域人才。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等人才引进平台,加大开放型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的引进。要坚持柔性引才。探索构建人才共享机制,盘活现有贸易人才资源,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交流讲学等柔性引才模式,做大人才“增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对开放型经济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自主培养人才。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熟悉报关、报检、出口退税业务、跨境电商等外贸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人社部门要积极配合商务部门,依托州职院等培训机构开展开放型经济人才培训,加快建成一批适应我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
第三,要把“新”的作为彰显得更加鲜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同频共振,必须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汇聚合力。要坚持高位推动。州政府决定,成立州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相关副州长担任副组长。各县(市、新区)要比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要强调的是,成立领导小组绝不能成为“摆设”,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加强商务工作队伍建设,争取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对接争取省探索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保障工作经费。加大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支持,鼓励以租赁等灵活方式供应用地。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开放型经济。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流通设施。要严格督促考核。按照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安排部署,从今年开始,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将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增加权重,政策、项目和资金向考核优秀的市(州)倾斜,对年度考核较差的市(州)、县(市)予以通报批评。从我州目前的情况来看,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尽快改变被动局面。州督查局要将开放型经济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内容,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和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工作的跟踪督办,重大事项及时向州委、州政府请示报告。同时,要强化结果运用,对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或进展缓慢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将从严从实追责。
我就讲这些!
来源:黔西南州政府网站
2023-04-08 20:06:1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