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要见“针”功夫
调研要见“针”功夫
作者:王菲
大兴调查研究,既是察实情、获真知的源头活水,也是织密干群关系的“绣花针”。党员干部要下足“针”功夫,以“调研之针”破解工作堵点难题,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抓问题导向“落针”。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必须紧紧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调研前要做足功课,对课题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里明、家底清。要避免蜻蜓点水的“观光式”调研、杜绝浮光掠影的“盆景式”调研、摒弃按需求证的“预演式”调研,不能简单地“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而要坚持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调研哪个环节、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找准问题症结,下准“落针点”。要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深入矛盾复杂的基层一线,适当“回避”本地工作人员,倾听群众“原声”,让群众敢言真言。
找规律办法“穿针”。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调”是去看、听、感,搜集掌握、归纳整理发生的具体事实;“研”则是从大量的个例中找共性、找问题,发现一般规律、推测未来走势。要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民生服务的“靶心”,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梳理问题,抽丝剥茧地分析矛盾,耐心细致地盘剥规律。既要理清纷繁复杂的“丝线”,掰开揉碎信息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深入剖析,对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推动政策落实;又要“解剖麻雀”,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内在规律、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确保调研结果有借鉴意义、“拿来就可以用”。
为痛点难点“针灸”。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若调研出问题后便束之高阁,既不及时回应,也不跟踪问效,便会寒了群众的心,与调研的初衷背道而驰。要将梳理出的问题、形成的思路、总结的经验,实实在在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出谋划策上,对经过充分研究、论证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实践实操、推广运用;对尚未透彻研究、需要持续推进的,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积极寻求指导和支持,找准症结、大胆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3-06-12 12:26:3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