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十大战略” 久久为功谱写现代化河南建设新篇章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十大战略”
久久为功谱写现代化河南建设新篇章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铆足干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率领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学习考察正当其时、意义重大。通过深入两地科研院所、科创企业、产业园区考察,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更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一路学习下来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主题教育之旅、思想破冰之旅、深化合作之旅,特别是从广东、湖北高质量发展成就中,切身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深刻感悟到了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也更加坚定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的信心决心,进一步明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科学路径。粤鄂两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定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动能的硬核举措、敢闯敢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魄力与格局,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借鉴。通过学习考察,有三方面感受尤为深刻。
一是“无创新不成活”,只有坚定不移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放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河南的高质量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前途。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6%,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鹏城实验室、松山湖实验室、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多个高端创新平台,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广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湖北依托130所高校、180万在校大学生等丰富科创资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排名中部首位。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深圳“无中生有”规划大学城,通过谋划新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大手笔引进香港中文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从一个“高教洼地”迅速发展为“创新高地”;东莞松山湖从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切入,快速集聚大批一流创新要素,已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也由曾经的“世界工厂”进阶为现在的“科创新城”;广州前瞻布局纳米新材料产业,倾力打造广纳创新院,创新“五个一”体制机制,打通1—9级科技创新链,数十项纳米“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领先全球的“纳米创新集群”正在加快形成,等等。考察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近年来广东、湖北发展动力之所以这么强劲、高质量发展之所以迈出这么大的步伐,归根到底还是靠创新,这是他们最大的底气、最强的支撑,也是对我们最好的经验启示,这也充分印证了省委书记楼阳生作出的“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重要论断,更体现了省委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的深刻洞察。我们只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把创新“当成天大的事来办”,在新型研究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敢于跳出原有发展模式,舍得更大的资源投入,河南的创新发展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是要牢牢把握产业这个发展根基,只有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始终保持“硬实力”。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制造业始终是广东的立省之本。近年来,广东着力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0%,涌现出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产业发展正加快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迈进,可以说,“制造基因”一直流淌在广东的经济血脉中,这也是广东能挺起现代化建设“脊梁”的关键所在。湖北近年来也持之以恒大力发展光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武汉十年如一日打造“中国光谷”,电子信息领域一批“国之重器”密集落子,成长为全国新兴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一极。粤鄂两省多年来在产业方面持续发力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启示我们一定要把制造业这个“吃饭”的家当做优做强,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实施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数字化转型等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生物医药等这些看准的事关未来发展的产业链,一条一条抓,一链一链建,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不松劲,壮大头部龙头企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咬定青山、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河南的经济大盘才会更稳、发展势头才会更足,在区域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已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在这个“软实力”较量中不断加码加力,以发展环境之“优”争高质量发展之“先”。考察期间通过与相关企业和当地政府人员沟通,我们体会很深的是,广东各地特别是深圳市政府能够“盯着企业干、围着企业转”,把市场主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对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想方设法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尤其是深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始终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强化要素新供给、对接国际新规则、培育优质新主体等主攻方向,创新推出了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基于信用的新型智慧监管、“大湾区组合港”、外商投资“一口受理”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务实举措,将服务理念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把“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深圳市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已深入骨髓,中央一直强调的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成在深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多年来围绕市场主体作出的各类改革探索及其带来的澎湃发展活力启示我们,“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点在于企业,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和潜能系于企业,我们只有恒念企业之维艰、体察企业之急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制度改革为核心,全方位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培育最好的土壤、环境和氛围,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之源,才能使河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热土,才能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积蓄最持久的动力与活力。
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立足自身职能,学习借鉴广东、湖北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以战略合作助推共赢发展。认真抓好豫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重点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等方面深化双方交流合作,力争在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落地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围绕科技创新、枢纽经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深化与湖北高质量合作。二是以创新引领做强产业体系。高标准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学设施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水平打造并复制推广智慧岛创新创业载体,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创新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培育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是以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能。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获得感。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力度。加快提升“四路协同”通道优势,深化拓展郑卢“双枢纽”战略合作,积极拓展中欧班列国际干线物流通道,促进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功能性口岸、综合保税区等联动提质发展,更大力度发展口岸经济,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6期上
2023-06-19 22:38:4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