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就业群体“红色动能”
激发新就业群体“红色动能”
作者:卫建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新就业群体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既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河北临西县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着力提升党建阵地、补齐管理短板、优化暖心服务,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为新就业群体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红色动能。
夯实阵地,组织强“新”。健全和优化组织设置,在新兴领域做到全方位“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把“最活跃地带”打造成“最坚强阵地”。深入摸底排查新就业群体情况,全面掌握新就业群体基本情况,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数据库,做到行业、从业人员、党员和诉求等情况底数清。针对新就业群体行业跨度大、流动性强的特点,依托网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行业管理部门,以联合共建党组织、组建流动党支部等方式,推动党员较多的群体成立行业党组织,推动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对新就业群体进行统一领导。着力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从乡镇党委、两新工委、行业管理部门选派党建指导员,采取体验调研、谈心谈话、出席活动等方式,强化一对一指导,不断巩固拓展党的工作阵地。
动态管理,制度聚“新”。着力提升新就业群体行业党组织建设质量,针对新就业群体地点不确定、工作不稳定、时间不固定的特点,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党员跟踪管理,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党员培训制度,依托行业、企业党建资源,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务骨干开展封闭式、系统化的党建培训,让新就业群体经常性接受思想教育。推动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按时开展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常态化运用教育培训、党建结对、指导帮扶等措施,抓实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培训学习、党内关怀等基本动作,确保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落细落实。健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活动督导、台账检查和定期考核等制度,探索构建行业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督导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制度体系。
传递关怀,服务温“新”。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持续加强新就业形态领域党建工作,打造新就业群体融入的“生活圈”“党建圈”“治理圈”,提高新业态就业群体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加强线下社交空间与活动载体建设,共同搭建服务新就业形态青年群体的红色驿站,整合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圈党建工作站、银行网点等资源,开辟新就业群体活动共享空间,推动打造综合性党群服务平台,提供方便如厕、免费饮水、歇脚休息、避雨取暖、图书阅读、手机充电、免费无线等服务,妥善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把关心关爱实实在在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带去家的温暖,帮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会。
有序引导,治理有“新”。推动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参与基层治理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新就业群体身在基层的独特优势,鼓励新就业群体在参与基层治理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工作,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抢险救灾、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让“小群体”融入“大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宣传喇叭”“民情前哨”“流动探头”和“公益使者”。注重挖掘和宣传新就业群体服务城市治理、投身社会服务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培树新就业群体学习榜样,帮助新就业群体践行社会责任、体现职业价值,切实把新就业群体党建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务实举措。
(作者系河北省临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3-06-29 08:43:2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