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打造光电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
关于洛阳市打造光电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
作者洛阳市委政研室 来源:洛阳政研与改革
光电产业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28条产业链之一。我市光电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近年来通过抢抓“风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委政研室(财经办)围绕光电产业链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光电产业基本情况
(一)总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光电器件是利用电—光转换效应制成的各种功能器件,能够实现光电信号的产生、连接、能量分合、光电(电光)转换等功能,是光电技术的关键和核心部件。光电产业链上游为印刷电路板(PCB)、光电芯片、光纤电缆、连接器等,下游包括通讯、医疗、汽车、消费类电子和防务等多个领域,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1.产业链上游情况。主要包括印制电路板、光电芯片、光纤电缆、连接器等。印制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相互连接的载体。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生产基地,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以及珠三角地区,代表企业有鹏鼎控股、深南电路、景旺电子等。光电芯片是光电器件的核心部件,按照种类可分为光芯片(激光器芯片、探测器芯片)和电芯片。近年来,我国芯片行业飞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大,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等地区,代表企业有翱捷科技、紫光国微、华虹宏利、光迅科技等。光纤电缆行业包括通信电缆、光纤光缆、电气装备用线缆、电磁线等多种类型产品,是光电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光电线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等地,代表企业有亨通光电、长飞光纤、烽火通信等。连接器是电子终端实现信号传递与交换的基本元件,近年来通信、交通、电脑、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快速增长带动连接器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连接器的重点企业有立讯精密、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等。
2.产业链下游情况。目前光电器件的应用领域中,通讯领域、医疗领域、汽车领域、消费电子已成为主要需求增长点。通信领域,终端客户主要是光通讯设备的制造商和数通市场的云计算巨头。就电信市场而言,固网接入、5G(前传、中回传)是光模块需求的主要来源,未来相关领域光模块的需求放量将驱动对上游光器件产品的需求。医疗领域,医疗检测等行业使用的光器件在底层工艺和技术上与光通信行业有较大共通性,光通信龙头企业能够将现有成熟技术向医疗领域快速复制,形成新增长点。国内代表企业主要有天孚通信、腾景科技等。汽车领域,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激光接收、扫描模块需要大量用到光学元件及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压连接器、线束等产品的庞大市场需求。消费类电子领域,光器件在智能设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行业的应用也较多,以美国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sion Pro”为例,其基本构成部分中和光学直接相关的(光学透镜和光引擎)成本占比近50%,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二)我国光电产业的几个特点。一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国产替代前景广阔。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光电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特别是近年来相关研究在国家支持下突飞猛进,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差距,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是细分领域发展进程不一。光电产业涉及领域众多,不同方向和细分行业的竞争程度并不相同。其中,光伏产业、LED产业、光学材料、光学模组等已经进入成熟期;激光、光学传感、光学检测、智能投影等均处于高速成长期;光计算、光存储等仍处于产业化前期。三是产业布局向创新资源丰富地区集聚。光电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易于在大学、研究所密集的地方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主要有长三角、大湾区、武汉等地。其中,长三角依托沪宁杭的科教资源,叠加苏锡通常甬的强大工业化能力,形成了从安防监控、摄像头模组、磁性材料到光通讯、雷达、激光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我市光电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光电产业是我市确定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产品主要集中在上游半导体材料和中游光电连接器等领域,下游显示及光通信应用领域规模较小。从主要产品来看,上游拥有麦斯克电子、昊华气体等企业,在硅抛光片、电子特气、ITO导电膜、电磁线、光学镀膜基板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中游以中航光电为龙头,产品主要有光电连接器、线缆组件、电容器等;下游主要以军工产品为主,在电气设备、摄像头、钢丝绳监测等民品领域也有一定涉及。从重点企业来看,总体呈现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拥有相关企业30余家,其中百亿级企业1家,1—10亿企业6家。中航光电等6家企业已经在主板或新三板上市,麦斯克电子等15家企业有上市计划。从产业链配套能力来看,在产业链上游,我市企业能够生产半导体材料、表处理、结构件等领域的产品,对外采购主要包括光学镜头、光纤预制棒、电线电缆、精密结构件等,分别分布在成渝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产业链中游,我市能够生产电子电源、电容器、光电连接器、线缆及组件等产品,主要对外采购的有光电芯片、光电传感、印制电路板等,分别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产业链下游,我市能够生产投影仪、激光测距仪器等,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
(二)核心优势。我市发展光电产业核心优势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中航光电专注连接器行业五十余年,是中国连接器领域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领航者和标准制定者。以中航光电为依托,我市初步形成了中下游高端制造集群,在光电材料制造、智能光电产品、光电控制系统、红外及激光测控设备等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二是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中航光电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同时,积极布局下游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通讯将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三是与上下游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产业链条来看,光电连接器处于光电互联器件的中间环节。中航光电与省内的仕佳光子等企业都有上下游合作关系,随着我省全力支持光电产业发展,中航光电处于“两头带中间”的有利地位。此外,近年来我省引入了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庞大的终端产品产能将直接拉动光电连接器的消费,同时带动光电连接器向下游延伸。
(三)主要短板。一是光电元器件“点强链弱”问题突出,集群发展不足。中航光电自身竞争力强但对产业链带动作用不明显,本地配套率低。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上游和中游企业生产、研发与销售均围绕自身业务单独开展,缺乏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深度合作,未能形成利益捆绑、协同发展的格局。三是产品应用领域较为单一。光电连接器产品营收占比较高,组件、模组等产品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
三、我市做强光电产业集群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集群主导产品问题。光电产业链条长,目前主导产品光电元器件处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本身的市场空间有限,且由于其多批次、小批量的产品特性,单一供应商订单数量太少,对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不足,难以支撑未来千亿级的目标。我市要做强光电产业集群,短期内可以向光电产业链上游发力,吸引PCB、光电芯片、高精度机加工、光缆线材等企业落户,长远来看还是需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选准细分领域,对接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万亿级终端市场,拉动我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比,我市直接招引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终端企业难度很大。但我市在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车体材料等领域拥有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具备延伸链条的可能。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郑州、西安均规划百万辆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未来将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我市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布局,未来在车载显示屏、车身铝结构、车用功率半导体、改性塑料等领域都有延链空间,可以将新能源汽车核心组件作为一个重点方向进行谋划,推动现有的玻璃基板、铝板、硅片、光电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向下游器件、组件方向延伸,从卖“面粉”转向卖“面包”,打造多个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同问题。中航光电供应链本地配套率长期处在低位,对本地配套企业的带动严重不足。在调研中发现,中航光电本地配套率低主要有4方面原因:一是本地企业产品加工精度及生产管理水平偏低。中航光电连接器产品对产品精度、一致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本地企业加工精度以及产品质量管控水平偏低,各项指标难以满足要求。二是自身产品毛利率较高,对供应链物流成本不敏感。中航光电产品坚持中高端化路线,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这使得中航光电能够在全国配置供应链体系的同时,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三是一些供应商与中航光电从研发阶段就已经开展深度合作,拥有先发优势。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精密模具企业与中航光电研发部门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经深度介入,共同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因此在项目产业化后能够迅速切入供应商体系。四是一些外地供应商到洛阳设厂节省的物流成本不足以弥补增加的其他费用。我市没有针对光电产业设立专业园区以及出台专门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全市普惠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含金量有限,一些中航光电供应商到我市投资后发现各方面配套还不完善,综合成本并不划算,造成有的企业撤回投资,有的企业落地后对后续投资保持观望态度。
(三)政府引导和扶持方式问题。中航光电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体制机制改革后充分市场化运营基础上的,其本身对于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持审慎态度。政府在支持以中航光电为核心做强产业集群时一定要摒弃行政化思维,与企业建立起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把回应企业诉求、做好要素保障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有几个方面可以作为主要发力点:一是搭建交流平台。虽然中航光电是国内光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但我市在业内知名度不高,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有限。政府可以学习浙江台州、四川绵阳、南阳等地做法,支持中航光电承办国家级光电产业高峰论坛、峰会,提升我市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政府可以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光电元器件优势学科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向我市集聚。二是提升本地配套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精益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能级。从中航光电反馈情况来看,我市配套企业普遍缺乏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的意识。政府层面可以一方面组织中航光电对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宣讲,帮助企业认清差距;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专项培训力度,同时对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给予一定补贴,引导企业提升配套能力。三是加强资本运作服务。以中航光电为代表的大院大所对于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政府可以通过国宏集团与中航光电联合设立投资基金的方式推动一些优质项目在洛实现产业化。此外,还可以支持中航光电内部创新团队领投、基金跟投,对一些中航光电中央研究院“0—1”的前沿技术进行孵化,在保持与中航光电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实现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四是研究建立专业物流园区。投资收益不匹配是当前影响中航光电外地配套企业来洛的重要因素,一些来洛企业表示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刀具、模具还需要从东莞等地采购,物流时效性差,影响了生产。深圳、东莞是我国制造业配套能力最强的区域,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一个园区内往往聚集上百家同类型企业,企业所需关键零部件可以做到1至2小时内配送,协作效率极强。我市可研究围绕光电产业就近划定专业园区,锚定东莞、深圳等地同类型园区,通过免除物流公司租金、对物流公司加密班次给予补贴等手段提升配送效率,将外地的成熟配套体系与我市生产企业之间进行嫁接,吸引更多企业在我市建立第三方仓库和生产基地,将生产逐步向我市转移。
四、工作建议
(一)尽快研究明确需要省级层面重点支持的事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光电产业链发展,高规格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我市要尽快把产业研究深研究透,从操作层面谋划一批需要省里重点支持的事项。建议:市工信局组织中航光电以及我市上下游企业,全面梳理需要省级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从操作层面提出意见建议提交省工作专班推动。比如,将光电产业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和前沿性技术研究纳入龙门实验室、嵩山实验室重点研究课题并实现产业化;推动中航光电纳入比亚迪、宇通等企业供应链体系;引导中航光电与省内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二)充分发挥中航光电的龙头作用。支持中航光电在存量基础上做大增量,提升对上下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议:一是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涧西区、伊川县要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早日建成达效,为中航光电持续做大规模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市工信局牵头对全市有意向纳入中航光电供应链的企业进行摸排,组织中航光电对相关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商准入基线宣讲,提升配套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市科技局推动《洛阳市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暂行办法》尽快出台,指导中航光电牵头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高质量创新联合体,促进协同创新形成新突破。
(三)谋划建设光电元器件产业示范园区。要科学选址,建设市场化运营、主导产业明确的专业化园区。建议:一是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组织中航光电会同涧西区、伊滨区等县区充分论证园区选址,研究出台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推动形成集聚。二是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对中航光电供应商进行深入研究,紧盯最有可能招引落地的目标企业,综合测算企业落户后投资成本回收周期以及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落户成本,吸引上下游企业来洛投资。
(四)通过资本手段为产业集群发展充分赋能。中航光电拥有较为宽裕的资金流动性和雄厚的创新资源,具备投资、孵化新产品新技术的实力。建议:市工信局、市金融工作局牵头,推动国宏集团、中航光电联合设立光电产业基金,一方面支持光电领域创新成果孵化,另一方面支持成熟的项目落地。支持中航光电牵头组建的洛阳市光电子器件产业研究院建设,学习借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行的专业研究所核心团队“研发+孵化+投资”三位一体融合机制,引导中航光电内部创新团队在保留身份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创业,做到既与中航光电风险隔离,又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研究出台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各地紧抓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出台高含金量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比如,南阳市出台《关于促进光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新引进的属于填补南阳光电产业链空白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围绕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出要参照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建设模式,建设南阳中关村智慧岛,打造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建议: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工信局,认真研究武汉光谷、四川绵阳、南阳等地的专项支持政策,特别是围绕企业高管个税返还、医疗、子女入学等关键问题出台一批真管用、能落地的政策措施,提升相关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执笔:孔 昭 唐小荷 审改:王锋 陈宁)
2023-07-08 16:11:52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