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
原载《奋斗》2023年第14期、奋斗理论圈
建设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
原创 邵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黑龙江省考察调研,对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双鸭山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双鸭山市紧扣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不断解放思想,抢抓转型机遇,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开创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新局面。
一、充分认清转型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切实强化使命担当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站位全国、全省发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战略,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扎扎实实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黑龙江省委工作要求。
(一)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党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国家和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动煤城、油城、林区由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这些都为双鸭山市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不移走好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建设中,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三)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保证。加快转型发展,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双鸭山市基础设施底子薄、欠账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要统筹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转型为了人民、转型依靠人民、转型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准确把握转型高质量发展目标方向,理清转型发展思路
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包括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对此,我们落实得快和慢、好和差,将直接决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发展,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聚焦转型高质量发展,我们切实用好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进一步找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目标任务,进一步确定了以培育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大提速。
(二)资源优势的转化是关键。双鸭山市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黑、绿、红、白、金”五种颜色构成了“美丽多彩双鸭山”,是双鸭山市最大的“靠山”和最殷实的“家底”。黑色,是占全省47%的117亿吨煤炭储量,以及占全省12.5%的4700万吨石墨储量。绿色,是拥有中国最大的黑土湿地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特色景观,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红色,是对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白色,是丰富的冰雪资源和运动场地。金色,是70亿公斤的粮食产能和畅销全国的优质农产品。充分挖掘“五色资源”,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双鸭山市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制胜法宝。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重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根本对策。煤炭、电力、钢铁等产业在双鸭山市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省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产业结构中的“三偏”问题,即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在双鸭山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要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彻底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全面落实转型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双鸭山市将坚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培育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全力推进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持续发力,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以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坚持市级领导挂帅上阵、县(区)领导带队出征,依托丰富资源、现有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主动对接世界500强、高新技术等企业,大力实施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联合招商,力争全年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0个、到位资金300亿元。二是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持续优服务、强保障,全力破难点、通堵点,重点推进中船风电新能源装备基地、墨砾石墨产业园、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开复工省市级重点项目达到200个。三是以园区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引进更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聚集,着力构建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以宝清县和集贤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为两翼、以其他县(区)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多支撑”发展格局。
(二)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持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向改革要动力。聚焦制约转型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深化“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高效集成服务,全力争创全省东部最优环境城市,擦亮“投资争过山海关、兴业首选双鸭山”品牌。二是向开放要潜力。充分发挥地缘和饶河口岸优势,借助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建成通车便利条件,抓好对俄经贸、跨境电商、跨境物流枢纽等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依托“龙粤合作”契机,不断拓展“双佛合作”广度和深度,合力打造优势资源供给地、产业互补承接地、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旅游交流地。三是向创新要活力。坚持把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抓好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加快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持续叫响双鸭山市旅发大会品牌,推进“四个经济”与多元产业深度融合。
(三)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发展社会事业。突出就业优先,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二是改善人居环境。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市政道路及管网更新改造,加快市科技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建设,把双鸭山市建设成为山水相依的绿色生态之城、琴瑟和谐的文明礼仪之乡、令人向往的幸福安居之地、平安快乐的创业兴业乐土。抓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城市生态功能修复,用足用好国家奖补的3亿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资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民生工程。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深入排查化解矿山、危化、交通、建筑、消防、燃气等高危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动态“清底”和风险隐患定期“清零”,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在狠抓工作落实上持续发力,着力锻造过硬能力作风。全面落实省委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任务,聚焦“灵魂拷问再反思、三航行动再出发、自我革命再较真”三个方面,扎实开展“三航行动”再出发活动,为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一是坚定“领航”再出发的决心。坚持领导带头反思不足、攻坚破难、推动发展,加快推进龙煤天泰改建40万吨醋酸、欧蓓莎建材产业园等停产项目、“半截子”工程复产复工,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二是汇聚“启航”再出发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晋位争先、思变图强,选派优秀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挂职锻炼,深入推进“三治一创”活动,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激发“护航”再出发的动能。聚焦解决干部不愿担责、不想担责、不敢担责问题,制定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一系列激励保护机制,精准运用“四个体系”,坚决清除作风积弊,为担当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
2023-07-26 22:56:0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