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数字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来源:公职素养
在全市工业数字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辽宁省朝阳市市长 谢卫东
(2022年7月17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2月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数字产业发展座谈会”,我首次提出朝阳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加速推动“两化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其后一年半时间里,分别采取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召开数字园区和数字工厂建设现场会等形式,走进金达、紫光云、宏发、通鑫、屹鸿以及北票开发区等地实地考察调研,持续不断推动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今天,我们在朝阳县召开全市工业数字化工作现场会,既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也是对大家一年多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作成效的检验。刚才,我们实地参观了3家企业,看到了天亿机械和明宇化工,实施工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给老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看到了华祥新材料新建项目同步布局数字化,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标杆企业、示范企业。我们还一起参观了柳城开发区数字指挥中心,可以感受到,朝阳县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数字园区、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用了真心、使了真力。可以归纳为“四个有”:一是有方法。搭建三大运营商与企业对接平台,充分调动三大运营商积极性,主动认领并完成了5户企业数字化改造。二是有力度。短短几个月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集中财力,迅速完成指挥中心建设,以及设备、企业数据接入,扭转了落后局面,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有成效。已完成8户企业数字化改造,全市领先。四是有标杆。我们实地参观的天亿、明宇和华祥都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刚才,朝阳县介绍了经验,来自7个县(市)区的央企、国企、民企代表作了经验交流。永东同志代表市政府对全市工业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总结成绩、剖析问题,并就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总的来讲,一个时期以来,大家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扛起经济建设这一主责主业,全力推动全市工业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全省数字经济半年考评中位列全省第3位,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底子薄、不平衡、投入少、认识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鼓足干劲、再接再厉,进一步认清差距、补齐短板,进一步明确方向、抓好落实,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尤其是工业数字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看清形势,顺应大势,认识再提升,思想再统一。当前,数字化已经开启了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重构经济格局的最大动因。朝阳作为后发城市,推动工业数字化既是责任,更是机遇,必须全力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一)推动工业数字化是贯彻国省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目标,国清书记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依托自身优势,切实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优势产业赋能增效,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工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发挥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优势,推动工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全市工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数字蝶变。
(二)推动工业数字化是顺应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现实需要。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整体趋势看,据测算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由21.6%提升至39.8%。从工业领域看,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880万台套,平台创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从朝阳实际看,虽然我们拥有近千亿的工业“家底”,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业数字化上占据先机、赢得主动,势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推动工业数字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朝阳要振兴,工业必先振兴,企业要当先锋、打头阵。数据显示,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我们的一些企业,也通过数字化改造尝到了甜头。比如,朝阳钢铁吨钢能耗降低1%、年创效2800万;新都黄金年节约人工成本120万、降低能耗330万吨;天科新材料预计年增产50%,吨耗电下降60%,事实证明,数字化改造对企业的降本增效、对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开发区和工业企业要把工业数字化摆上突出位置,坚定信心、坚定决心抓下去,以园区高标准建设、企业高水平运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咬住目标,抓住重点,工作再加力,投入再加大。去年,我们就已经提前安排了今年的工业数字化任务,即:到今年年底,各园区基本实现“六化”、完成100户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每个县区引育2户数字头部企业。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各县区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保证数量和质量“双丰收”、实现时间和效益“双达标”。为此,我提出5方面要求:
(一)数字大脑建设,既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建设园区数字大脑,决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面子工程”,而是要建成会“思考”、可应用的智慧管理平台,真正让园区和企业管理更智能,运行更顺畅、效益更优化。各县区、园区要再深入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实际需求,有步骤、有重点地完善园区数字大脑,更加科学合理设置功能模块,特别要加强数据归集分析处理,迅速形成实战力、增强实用性。同时,请永东同志牵头,工信部门负责,尽快与发改、商务、生态、应急、自然资源特别是大数据部门对接,集成更多实用数据资源,帮助园区进一步完善数据大脑,形成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一体推进的新格局,为园区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数字助企赋能,既要有投入,还要有产出。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力军,不管我们怎么讲、怎么做,有效益、有产出才是第一位的,不能投入与产出倒置,更不能只投入不产出。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按照生产型、化工型、农事型、采矿型等企业类别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409户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切记不能简单的搞一刀切,绝不能拿政府的钱、企业的钱做表面文章。对于金达、宏发等有实力、有基础、已经享受数字化“红利”的企业,要把步子迈大一些,谋划推动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大力推进“黑灯工厂”“无人生产线”等建设,进一步赋能提质增效,打造工业数字化标杆。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数字化改造意愿不强的中小企业,要帮助做好测算,“一企一策”,量身定制“低成本、易运维、快见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让企业主看到效益,坚定信心,进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这里我强调,各县区新项目落地,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按照数字化标准实施,不能让企业反复投入。
(三)数字企业引育,既要有“盆景”,还要有“花园”。一定要认清,单纯依靠资源、政策吸引大规模、重资产、高知名度的数字企业难度很大,代价也很大。我们要转变思维、转变理念,在招商实践中,既要坚持向华为、京东这样的数字化巨头抛出橄榄枝,更要积极引进成长预期好、孵化能力强的好项目。比如,龙城前行 58 科创,仅1年时间,已入驻数字企业 25 户,且运行良好。再比如,凌源云影飞扬无人机,被航天宏图收购,一举成为央企投资项目,发展空间数倍放大。另外,各县区要重视本土数字企业培育,做到一视同仁,该给的政策和资源要给到位,不能厚此薄彼,要全力推动本土数字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四)数字设施建设,既要有当前考量,还要有长远眼光。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是运用数字技术的基本前提。要按照能建即建、应建尽建的原则,合理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通信光缆等数字基础设施,尽力满足园区企业的现实需求。要激励企业发挥投资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企业数字化与园区数字化的融合发展。
(五)企业数字改造,既要有“智能”提升,还要有“绿色”加持。今天我们参观的几个现场,无论是原有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天亿机械、明宇化工,还是同步布局数字化、正在建设的华祥新材料,办公区、生产区环境都很好,用句农村话,像是过日子人家。当然,环境只是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的一方面,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前段时间,市“三篇大文章”领导小组印发了绿色工业体系创建意见,把国家的标准都发给了大家,希望各位企业家带头,与县区、开发区一道,从环境入手,好好抓一抓绿色工业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产业链、绿色园区,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措施再跟进,责任再落实
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工业数字化工作是市委“1+4”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市政府提出的年度“三件大事”之一。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务必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为工业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继续强化领导带头。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发挥好头雁作用,不断提升对数字经济理解能力、驾驭能力和实践能力,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领导带头抓、干部全员学、部门竞相比、企业齐头进”的良好态势。
(二)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市里已经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朝阳县、喀左、双塔也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数字化转型,其他县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给予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工信、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专项政策资金,助力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要继续强化人才引育。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强政策激励和要素保障,特别是用内外对接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大力培养一批数字经济、工业数字化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过硬队伍。
(四)要继续强化工作合力。各级政府,市县发改、工信、大数据、财政等有关部门以及三大运营商要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帮助企业做好服务,合力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
(五)要继续强化督考调度。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年度大排名。同时把数字经济作为今年8月份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全市项目拉练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督查考核检查倒逼工作落地、任务完成,确保各县(市)区全面交出工业数字化工作合格答卷。
同志们,工业数字化工作事关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事关朝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任务。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工业数字化目标任务,坚决确保全市数字经济走在全省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2023-08-19 00:04:1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