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大家”激发治理动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小店大家”激发治理动能
发布时间:2025-01-06 作者:张华义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立足区域发展定位,针对小门店“多散乱”等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成立由各商户组成的“商业联盟”,推动党建工作“两个覆盖”,以联盟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将分散的“小店”凝聚成守望相助的“大家”。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推进党建聚商、党建助商、党建强商、党建兴商,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健全组织体系。以小商户为基础,设立“商业联盟”党支部,成立北臧村镇“商业联合会”社会组织。持续织密治理网络,在“镇党委—联村党总支—村党支部”治理链条上,链接机关单位、驻地企业、商户等多方主体,以区域化党建联动镇内商户和其他组织,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治理组织新格局。创新引领机制。建立镇党委领导联盟工作机制,发挥政治引领,定期开展座谈会、恳谈会等,深入了解商户需求,明确联盟发展方向。打造以联盟党支部为核心的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构建“党支部+联盟理事会+村级联盟会长+行业自治小组”治理结构,推动商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激活工作队伍。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定期开展“上门送学”等理论宣讲活动,引领非党员商户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主动悬挂“共产党员商户”标识,亮身份,做表率,带头承诺诚信经营,提供便民服务。
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搭起协商互助连心桥。推进基层治理,找准发力点是关键。“商业联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为宗旨,打造商户治理共同体,凝聚商户力量,发展和优化北臧村镇新型乡村治理大格局。平台便商享实惠。联盟搭建采购平台,整合全镇商户需求,发挥规模效应,“抱团取暖”,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订购、统一配送,提高货品质量,降低商户运营成本。协商议事解难题。设立“商业联盟”党群服务站,定期开展座谈会,同商户“拉家常、谈问题、找对策”,让商户理有处讲、事有人办、难有人帮,拓展基层协商渠道,实现各基层治理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聚焦商户诉求,组织开展商务知识、食品安全、电商直播等业务培训,拓宽商户眼界,提高经营能力。资源赋能促发展。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全体商户微信总群,商超、餐饮等行业分群,及时分享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信息。对接政府宣传平台,推广优质商户,培育出“前营饭店”“大堤吊子馆”等网红打卡餐厅。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激发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以“主动服务、邀请互动、典型引入、业务护航”等机制,为商户提供“项目大礼包”,激发商户发展潜力。
突出服务保障,用好镇域发展指挥棒。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积极性。围绕区域发展大局,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服务全镇中心工作。为更好服务北臧村镇服务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发展,解决基地企业职工职住平衡问题,联盟协助开发职工公寓项目,为基地企业职工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住房。联合周边餐饮、商超等商户,打造“一刻钟便民圈”。依托职工公寓,建造多功能党群服务站,助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治理。联盟自发组建数支安全检查队伍,定期对水电燃气等领域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各类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针对“门前三包”、店内卫生、垃圾分类等方面,每月开展“互查互学促提升”活动。构建一体发展新格局。以商助农,引导对接农民需求,形成镇域供应链。以商强商,联盟会员店所需五金等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优先考虑镇域内服务企业。
强化情感联结,写好共建共享融合篇。乡村治理有效离不开公共精神的培育。打破地域界限和户籍壁垒,强化流动人口本土身份认同,以公共精神系牢情感纽带。让“异乡客”成为北臧人。人口流动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往往成为外来人口聚集地。如何使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北臧村镇内95%以上的小商户都是外来人口,通过设立“荣誉新居民”项目、书法作品展等本地特色活动,提高商户本地居民身份意识,增强商户本土归属感和认同感。“和”“善”共育北臧情。弘扬“和合”文化,打造和谐邻里。面对雨雪等极端天气,联盟主动带领商户参与扫雪铲冰行动,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组织商户开设爱心餐,设置免费茶水点,更好服务环卫人员等劳动群体。挖掘中华优秀“善”文化,每年开展敬老爱老等活动,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提供免费上门维修、义诊、代购、义剪等服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党委书记)
2025-01-06 16:25:1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