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吉林日报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1月15日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尹伊君
各位代表: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和最高检的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4万件,27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优秀案例,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生态司法保护等132个事例、经验被转发推广,11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一、强化检察履职,全力护航发展大局
坚决维护安全稳定大局。积极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法治吉林建设,依法批捕各类犯罪13001人、起诉36347人,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打准打实。与省金融办等10家单位联合成立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向金融监管部门制发省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出台修订防范金融风险制度文件50余份,切实保障金融安全。
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中心,起诉各类涉知识产权类案件犯罪,更好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通化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江某等7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有力保护知名药企品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司法保护。围绕生态吉林、美丽吉林建设,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黑土地、河流、湖泊、湿地保护检察监督专项行动,协同相关部门保护耕地2.4万亩,修复林地、草原、湿地1.1万亩。白城市、松原市检察院与内蒙古、黑龙江检察机关建立三省(区)四地八县检察机关“松嫩两江流域”生态保护新模式,以“检察蓝”守护“松嫩蓝”。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忠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检察力量加强国家文物、历史建筑、文化传承司法保护。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聚焦吉林红色资源、汉长城遗址、文化遗产传承等重点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6件,对2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古长城遗址和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系统性保护,助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主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与省农业农村厅等7家单位出台《防范化解农业机械安全风险问题指导意见》,深层次治理“咬人农机”问题,相关工作经验被最高检转发全国推广。全省22个检察院深入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司法保护”行动,依法保护“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等品牌,护航特色农产品发展。
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强化监检衔接配合,充分发挥长春、吉林两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基地”作用,依法履行惩治腐败犯罪职能。认真履行对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的侦查职能,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案件。
二、践行检察为民,切实守护民生福祉
全力守护群众美好生活。深化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重拳惩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切实守护百姓食药安全。严惩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医保诈骗、社保诈骗犯罪,为群众挽回“救命钱”“养老钱”913万元。
聚力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特殊群体支持起诉专项工作,加强对妇女儿童、老年群体、快递网络从业人员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司法保障,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534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1950万元。协同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帮助农民工等群体追回“血汗钱”2200余万元。
着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严惩暴力伤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等犯罪,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积极融通“六大保护”,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发出督促监护令,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开展“检教同行,共护成长”等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294场次,选派1500余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让法治阳光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努力回应群众涉检诉求。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大力推行检察听证工作,对3979件案件组织听证,让当事人有惑能问、有理能讲、有怨能诉。充分发挥司法救助“解民忧、暖民心”效能,连续三年在全省三级检察院实现司法救助“全覆盖”。
三、聚焦检察监督,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强化刑事诉讼和刑事执行监督。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对已过追诉期限但社会危害性和影响仍然存在的陈年命案提请最高检核准追诉,对重罪虽久必究,让正义虽远必达。持续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等监督机制,监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维护“大墙内外”公平正义。
优化民事诉讼监督。加强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和解作用,在办理诉讼监督案件中注重矛盾引导和疏导,实现息诉息访、矛盾化解。持续深化虚假诉讼监督,办理民间借贷、公积金等领域虚假诉讼案件,切实保护正当权益,有力震慑虚假诉讼行为。
实化行政检察监督。以行政诉讼监督为重点,一体推进“有力监督”和“有效监督”,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调查核实、公开听证等方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健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对被不起诉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提出检察意见,防止“以罚代刑”和“不诉了之”。
深化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聚焦公益诉讼法定领域突出问题,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对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提起诉讼。深入发挥“大案精办、小案快办”机制优势,办理社会效果好、具有引领示范价值的大要案332件。建强用好黑土地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16个专业化团队,以“专业化”“数字化”赋能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相关经验被最高检推广全国学习交流。
四、锻造检察铁军,夯实事业发展根基
抓实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拓展“四新”党建大讲堂载体,面向社会集中展示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桔子姐姐”未成年人保护等75个检察文化品牌。全省检察机关有22个集体和部门获评“先进集体”“巾帼建功”等荣誉称号。
推进检察业务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意见的20条举措。优化案件管理模式,实现重点案件评查全覆盖,以管理促公正。深入推进数字赋能,指导和研发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3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上架全国平台。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细化学条例、强警示、重实践等18项具体措施,引导广大检察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入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做到有问必记录、逢案必倒查、有责必追究。
夯实基层基础建设。部署开展基层检察院“一院一品”“一院一策”系列工作,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让基层有更多时间精力办好案、抓落实。
一年来,检察机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接受监督中推进高质效办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行政检察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参加检察开放日等各类活动162人次。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邀请各级政协委员调研检察工作,办理政协提案、接受委员意见建议55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听证、巡回检察、案件评查等6649件次,强化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加强检务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发布检察新媒体作品13.7万条,检察宣传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32个,不断向社会传递检察正能量。
2025年,全省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以更高质效的法律监督助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检察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坚持围绕全省大局,依法服务振兴发展。聚焦“平安吉林”建设,依法严惩各类严重犯罪,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产权司法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三是坚持强化法律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持续优化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推动刑事检察提质增效、民事检察持续发力、行政检察行稳致远、公益诉讼检察更加精准规范,检察侦查实现优化提升。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聚焦就业、养老、医疗等热点领域,着力办好涉民生保障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
五是坚持深化检察改革,切实维护公平正义。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改革部署要求,深化检察领域改革和发展,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持续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以检察改革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是坚持全面从严治检,建设过硬检察队伍。深入落实人才强检战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提升专业素能。深入巩固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深化检察文化建设,使新时代检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新的一年里,吉林检察机关将在省委、最高检坚强领导下,更加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2025-01-28 20:05:2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