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讲话稿范文 领导讲话稿

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庆市政协五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发言摘登来源:2021年10月12日重庆政协报

 

9月28日,市政协五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发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展重点协商,11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在发言中,委员们联系思想工作实际,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等方面协商建言,进一步凝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共识,积极为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添助力、增合力。现将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易小光委员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发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竞争激烈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大力促进全市产业发展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夯实产业创新能力、产业人才队伍和产业发展环境,对于全面优化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重塑我市产业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目前,我市产业发展存在政策体系聚焦聚力较弱、全国重量级影响力产业集群缺乏、创新生态亟需快速提升等难点。为此建议:

推动产业发展基础高级化。对接实施好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质量标准、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强化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产业影响力,推动装备、新材料、消费品等基础产业稳步发展,提前布局未来通讯、生命健康、前沿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链主”龙头企业,塑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针对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和品牌保护传承。引导制造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促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数字经济等融合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支持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研发创新。突出政府对创新的基础支撑和市场导向,培育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同步推进创新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创新合作。高规格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等重点创新集聚区。

建设产业人才体系。切实加强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打造具有爱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容错免责制度。加快培育引进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重点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设置首席技师岗位,重视工艺流程创新,激发技能操作层创新活力。

建立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引导水电气讯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切实为各类企业持续减环节、缩时间、提效率、降费用。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开放,推动政务部门、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便利化。

陈义华常委发言推动轨道交通驶入快车道

直辖以来,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建立了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单轨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体系,但仍存在产业统筹乏力、龙头企业匮乏、技术创新滞后、市场推广不佳等问题。为此建议:

加强产业统筹整合。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或副市长担任组长,统筹指导产业战略布局、机制安排和优化整合等工作。组建装备产业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组建产业研究院,承担智囊团作用;组建产业专家库,参与制定产业提升方案与扶持政策;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机制;完善单轨和胶轮轨道标准体系,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培育壮大产业主体。聚焦高端装备和核心设备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带动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知名企业在渝设立法人子公司,注入核心资源。鼓励在渝央企通过增资、重组、整合等方式提升重庆产业资源。

推进产业园区集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市级轨道交通生态产业园。建立驻园企业信息统计、披露制度,将本地产品采购率、市外市场占比与本地交通市场份额挂钩。完善企业和产品目录,优化项目招投标管理,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做强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功能节点和枢纽开发经营。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升格重庆城市单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重点企业加强新材料、电传动、储能与节能、制动系统、网络控制和通信信号技术攻关,联合研发智能单轨车辆全自动驾驶、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集成、单轨转向架数字化设计分析、新型高效单轨动力传动及控制、跨座式单轨道岔设计与仿真技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建设机遇,进一步突破跨座式单轨、As型地铁、双流制车等车辆及转向架、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旅游轨道、云巴、智轨等新制式。

强化特色项目引领。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着力研发智能化、经济型新一代跨座式单轨,打造科学城“7号线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跨座式单轨交通示范工程”“武隆仙女山旅游单轨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展示重庆单轨良好形象,打造世界级单轨品牌。加强与央企合作,打造具有单轨海外集成和总包能力,且对建设成本有主导性和制约力的企业联合体,助推开拓国内外市场。

王昱常委代表台盟市委会发言绿色制造业需严把“三关”

近年来,我市通过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持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虽然我市目前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115家、绿色园区10个,在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绿色制造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战略性绿色制造产业体量不大、部分工业固废在利用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

严把“源头”关,着力激活制造业绿色发展新动能。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布局工业园区,严控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项目,对在工业园区以外区域实施单纯增加产能的技改项目不予核准、备案。积极发展以智能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新动能,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速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严管“过程”关,着力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本底。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财政支持占比率。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着力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制造集成项目和绿色信贷项目以及市级工业绿色改造项目。落实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执行能耗“双控”制度,把节能提效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提升资源利用效能,强化工业节水,支持企业开展清洁化改造,补足制造业固废综合利用短板,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

严查“结果”关,着力腾挪制造业绿色发展空间。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运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持续开展沿江1公里范围落后产能整治、涉重金属行业和化工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专项行动,实现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开展制造业节能专项监察,对照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加大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力度,倒逼企业节能改造或关闭退出。

蒋文新常委代表南岸区政协发言让工业互联网为重庆制造赋能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市制造业和互联网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加速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应变革,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速“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目前,我市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赋能、赋智作用仍发挥得尚不充分: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工业机理模型和核心算法能力支撑较弱,全市平台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APP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深入应用仍然不足,仍存在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动不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工业系统互联互通有待完善等制约问题。

如何把握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战略窗口期,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一手抓长远战略布局,一手抓补齐短板与瓶颈突破,加快务实推进,助推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体系建设。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产业创新发展与融合应用之间的内生动态平衡,统筹布局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融合应用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技术和应用创新实现群体性突破。

发挥龙头企业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推广供应链体系和网络化协同平台,打造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构建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平台体系,从企业之间互设壁垒转变为全方位协同,最大限度地推进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和紧密化结合,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深入推动融合应用。以行业需求为牵引,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应用实施效果与普惠水平。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应用投入力度,持续开展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

钱鹰常委代表致公党市委会发言多点助力游轮竞流

游轮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游轮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体制机制亟待改革、游轮产品供给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营销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此建议: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游轮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建立长江游轮管理制度,规范游轮级别/档次划分标准;加快完善船舶能源供售机制,降低码头、船舶水电气等能源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成本。成立长江旅游领导小组,加大对游轮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密切沿江各区县的协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市、区(县)联合监管机制,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类内河船舶标准体系。

丰富游轮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打造重庆“三峡牌”,推进奉节―巫山―巫溪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设计更加合理的游轮旅游航线,引导与推广三峡游轮度假生活。强化长江三峡游轮文化体验,串联沿岸旅游资源,水陆互动,全力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吸引力;打造主题化航程,通过跨界融合、游轮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概念。推动游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挖掘长江沿线高品质景区,增加短线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型的长线旅游产品;将船上与岸上的资源有机结合,让游客“深得进去、住得下来”。

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游轮提档改造,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完善岸电、LNG加注站、水上洗舱站等配套设施,推动船舶清洁能源、新能源、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完善港口到游客集散中心、火车站、机场等中转巴士接驳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多样的交通渠道。充分发挥我市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立足游轮设计与制造的领先优势,推动“产、学、研、检、用”一体化专业发展,加快船型开发和推广应用。围绕绿色和智能两大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对内河航运和船舶关键装备与系统的技术研发投入。

不断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加强线上与线下宣传互动,合力优化销售渠道。依托OTA平台,一站式解决游轮信息查询、产品预订、个性需求等一系列服务要点,通过平台大数据精准营销。构建多平台多渠道网络营销体系,推进5G+VR实景虚拟游轮旅游产品在线营销。不断丰富宣传介质,提高游轮旅游知晓度。

杨家学常委代表民革市委会发言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数”

重庆高度重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数字中国”所作重要部署。2020年重庆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9005亿,同比增长17%,增加值规模达1823.85亿,同比增长18.8%,成效显著。重庆数字产业发展已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仍存在发展战略高度有待提升、发展模式有待升级、发展资源广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

提升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充分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数据链等角度审视重庆及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定位,强化组织,增配资源,提升目标,优化路径,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优化发展模式。降低财政一次性投入负担,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大数字产业发展的持续力和覆盖面。构建高层次开放体系,出台区域信息服务业负面清单,多开放应用场景,以大数据技术创新优化政府治理模式,推动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完善地方性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及数字版权保护法规,引导数字资源整合流通,为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数字经济+”为主线,串联发展要素、形成产业生态链。提高创新人才社会组织参与度,利用数字平台和成渝两地杰出青年博士团,整合资源、解决本地人才缺乏问题;构建贴近数字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联盟、增加研究平台、构建国家级的数字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等。开通行政便利,创新管控模式,释放本地发展要素,大力发展各类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构建全球化和本土化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整合本地传统产业资源高效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扩大国际资源合作。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前提下,契合“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机遇,打造多元化“数字技术+”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国际合作中推进高科技产业、科研院所等国际先进数据和信息的开放和汇聚。超前规划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争取国家级研究院、研发中心、试验基地落户。设立发展基金,打造成渝地区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球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发展数据交易、算法交易、数据服务交易及衍生品交易,逐步形成国际数据交易市场。

李航常委代表九三学社市委会发言升级能源供给助力碳达峰

“十四五”是重庆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市能源总体上呈太阳能、风能有限,煤炭、石油匮乏,水资源、天然气丰富的资源结构。清洁能源供给还存在水电增量遭遇瓶颈、清洁能源发展较慢、国家支持力度有限等制约因素。为此建议:

鼓励组建燃气电厂,提高本地气源使用比重。重庆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随着“十四五”川渝地区大力推动“气大庆”、千亿级产气区建设,地区天然气和页岩气开采能力迅速提高,气电的燃料供给具备现实基础。另外,随着全国范围对低碳电能需求的大幅增长,天然气发电的价格制约因素也将逐步消除,重庆已具备发展较为低碳的燃气电厂条件。

加快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外购清洁电比重。坚持将提高外购清洁电作为优化重庆“十四五”能源结构的基本策略,积极解决域外输入能力即电力通道问题,尽早着手制定平衡二者价差矛盾的技术经济政策,如实行较高价清洁电、较低价水电以及煤电的配送使用比例等。

引进技术和产业,加快氢能产业化发展。氢能可为化工、钢铁等难脱碳行业提供脱碳的有效途径,帮助调节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波动,还可以直接为汽车等交通工具提供能源供给,是构建低碳、清洁能源的重要能源载体。积极筹划和布局一定规模的氢能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对电力的直接需求强度。

着手筹备内陆核电项目,开展预留厂址前期工作。按每1GW核电机组一年可提供100亿度电、替代约200万吨煤计算,建设1座4GW核电站可替代800万吨煤炭。从中长期看,建议积极开展预留厂址核电项目前期准备,为今后可能重启核电项目创造条件。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助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在全国清洁能源供给一盘棋统筹下,积极争取提高以煤电消费为主的西部省份清洁能源的自用比例,如将水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尽可能留在西部使用、稳定三峡增发电量分配给库区的政策等,为帮助西部省份加快实施替代传统煤炭等高碳能源提供政策支持。

石鹏委员代表涪陵区政协发言携手打造成渝榨(泡)菜产业高地

榨(泡)菜产业是成渝两地产销规模大、品牌名气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原料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与加工优质产品的要求有差距;产品同质化严重,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产品研发不够,营养保健方面研究不足;企业智能化程度较低,工艺现代化水平不高,生产流程不够规范,难以完全做到有效监管;除“涪陵榨菜”“东坡泡菜”外,其他品牌影响力不足等。为此建议:

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增绿”和“协同错位、互补发展”的总体思路,共同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成渝两地协同打造成中国榨(泡)菜专用品种培育高地、优质原料生产高地、加工技术创新高地、产品交易集散高地、联农惠农示范高地。

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成渝两地共同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双方政府各部门、科研单位、企业间的多方多向交流,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双方轮流每季度召开一次,集体会商研究解决问题,及时共享重要信息。

建立科技研发协同机制。依托重庆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重点大学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组建中国榨(泡)菜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战略层面建立起持续合作关系和长效机制,搭建创新资源要素的聚集平台,强化技术创新与共享服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利益联结互通机制。“企业、基地、种植户”联结起来,以保证各方实现预期利益值,确保优质原料种植面积常年稳定、产品加工数量稳定和质量安全。

建立加工技术互补机制。依托两地现有的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中国榨(泡)菜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协作组,围绕“名特稀”优良种质发掘、专用新品种选育、绿色病虫防控、精深加工新工艺及多元化新产品开发等关键问题,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两地榨(泡)菜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建立市场融合发展机制。开展多形式联合生产。国内市场方面,建立泡菜和榨菜市场协调、市场定价机制,共同维护“涪陵榨菜”“东坡泡菜”等品牌形象。国外市场方面,建立泡菜和榨菜发展联合体,共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张亚兴常委代表民盟市委会、沙坪坝区政协发言让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实走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倡议到共建、从地方谋划上升到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但西部陆海新通道还面临基础设施短板有待弥补、铁路运价下浮政策有待优化、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重庆无水港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品牌建设有待强化等困难。为此建议:

加快关键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广涪柳铁路、渝贵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尽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初期开工建设。推进团结村120万标箱集装箱中心站扩能改造,加快果园港鱼嘴铁路货运站南场站建设。

优化铁路运价下浮政策。争取加大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运价下浮力度,并放宽政策覆盖的站点、线路、箱型和货物品类限制,制定铁路运输货物“负面清单”,统一多种运输方式货品分类代码和危险品分类。争取出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量价捆绑”政策,比照中欧班列政策,给予铁海联运班列铁路运价下浮优惠,力争持续扶持5年以上。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与东盟在口岸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出入境货物快运快达。逐步改变对箱体和箱内货物拍照审核的模式,引入“H986”等技术手段解决,联合海关等部门针对外贸货物给予绿色通道政策,推动外贸铁海联运货物畅通发运。

加大对重庆无水港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将重庆无水港项目作为国家发改委支持陆海新通道首批重大项目,争取中央预算资金,参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给予扶持。建议市政府对无水港项目给予专项扶持资金,并争取财政贷款贴息。积极协调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凸显无水港项目的公益性、平台性和示范带动性,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加强陆海新通道品牌建设。积极协调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提交的“陆海新通道”商标注册申请,对“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海优品”等类似中英文商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项商标保护,并对已注册的“陆海大通道”类似中文商标予以废止。

温永学常委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中欧班列(成渝)扮靓“一带一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欧班列(成渝)实现从“物理组合”到“化学聚变”转变,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延展全球供应链前后端服务,依托成渝两地综保区及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有力促进了两地通道与物流、贸易、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欧班列(成渝)是重庆和成都共同创建的全新中欧班列品牌。截至2020年底,中欧班列成渝两地累计开行总量占全国总量近50%。中欧班列(成渝)有效服务中欧贸易及拉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在实际运营中,协调整合能力需提升、市场化竞合关系未凸显、数字化服务较欠缺等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为此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成渝两地关系。优化全国对欧货运班列开行计划和运行线路,尽最大可能避免中欧班列(成渝)运力的浪费,减少运营发车等待时间。由国家铁路集团协调全国五大集结中心货物向成渝中心倾斜,创新尝试集中管理班列,统一对外谈判,统一签订过境和运价协议。建立价格联盟及订舱接单机制,推动成渝两地平台公司联合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拓展欧亚地区市场业务,为其他城市中欧班列提供示范和贡献方案。

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实现各地差异化竞合。加快推动成渝两地协同机制建立和运用,挖掘各自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抛弃地方利益思维,采取多城市合作的形式,联合海关总署和国铁集团进行协调,统一规范运价,提升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输效率和竞争力。

推行数字化,提升服务正当时。由于中欧班列价值不断被发现,数字化发展不仅将成为班列优化升级和提高效率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推动班列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重庆加快探索,发挥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势解决供应链信任与信息追踪问题,推进铁路运单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特定客户贸易授信,解决国际运输中资金占压等问题。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欧班列品牌,推动两地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杨光常委代表民建市委会发言足不出渝“买全球”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五个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我市统筹推进国际消费集聚区建设等“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文化、旅游“五大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经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仍存在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巴蜀特色不突出、国际影响力不强、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短板。为此建议: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高水平建设。适应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要求,加大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消费新场景、文创产品、夜间经济、红色研学旅游、渝菜文化等巴蜀特色产品、业态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商务发展资金规模,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依托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统战文化、川菜火锅文化、川美等文化IP,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开发一批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本土产品,打造一批高端文旅产品。用好保税区和中欧专列国际贸易优势资源,发展离境退税和免税业务,提升免税商品购买便利度。加大国内高、中、普通端消费品集聚力度,实现在渝“买全国”和“买全球”。进一步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等服务性消费发展,以服务性消费为载体,推动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知识消费、文化消费联动融合。

强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优质消费环境。对标国际知名消费中心,提升消费服务的标准化、国际化、个性化,加快形成消费权益保护以及减少消费纠纷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快智慧零售终端建设步伐,鼓励智能售货机、智能饮料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在重要商圈和热门旅游景点开展远程值机点试点,扩大服务范围,提供餐饮、直达班车、专用登机通道等增值服务。在社区、商务楼宇、交通枢纽、医院、学校和园区等场所,以垂直、细分、智能的商业模式,打造一批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的消费体验应用场景。建立服务规范标准,强化消费服务监督,精心维护重庆品牌,确保海内外消费者在渝玩得舒心、买得放心。

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让指挥棒更好发挥作用。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做法,针对市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现状,建立“总消费”等统计指标,把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服务性消费纳入统计范畴,确保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市消费情况。加大统计数据运用力度,依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14 10月

2021-10-14 12:30:57

浏览54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申论范文天天学 申论范文天天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