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以组织优势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遴选范文 tao8090.com

以组织优势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向德强 秦万军 字数: 2961

学习时报 》( 20250409日 第 08 版 )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大关县筇竹中国独有、大关独大资源禀赋优势,以组织优势助力竹特色”“竹堡垒”“竹人才”“竹链接融合发展,构建基地培育+加工园区+新型主体+农户+商旅文百亿筇竹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筇竹资源从珍稀濒危到产业化发展的华丽转身。目前,大关县筇竹林总面积达102万亩,产业综合产值20.8亿元,筇竹产业发展受益群众17.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

立足竹特色,党建引领规模发展

立足筇竹资源、品质和市场优势,深学细悟两山理念,笃定以竹富农的产业发展自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竹产业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一是壮大基地。围绕全县“100万亩筇竹产业规模的目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党支部全程统筹协调、党员带头示范发展,以组织化全覆盖推进筇竹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大关筇竹基地面积已由2018年的不足20万亩增至超100万亩,比2018年翻了5倍以上,筇竹林面积占世界筇竹面积的70%以上,筇竹资源总量与质量取得市场绝对优势。二是完善设施。按照全县筇竹产业发展到哪里,设施跟进建设到哪里的规划,全县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基层党组织围绕筇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协调建设资金,党员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持续推动筇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动参与、协助下,在全县财力较弱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投入实现新建产业路700余公里、采笋道100余公里、管护及休息间20余个,筇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实现大幅度改善。三是培育主体。整合资源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不断培育、壮大与筇竹产业相关的经营主体,通过精准招商、强化龙头引领,成功引进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扶持培育发展笋材加工企业19家、涉竹集体经济组织28个、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竹产业专业村30个。大关旭红、大关瑞兴等4家涉竹合作社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村集体经济组织——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均产值达2500万元,荣升省级规模以上企业。

建强竹堡垒,组织保障市场运营

围绕筇竹产业发展,以组织联建促阵地建设、活动联办促作用发挥、资源联享促信息互通、发展联动促共同盈利为目标,不断建强涉农党组织,打造竹产业链党建共同体,应对市场风险挑战,助力全县筇竹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一是产业发展队伍靠组织保障。统筹全县涉竹村(社区)干部及农村党员队伍,打破村组地域限制,围绕筇竹产业发展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环节新建党组织,择优选聘村两委干部及本土人才中懂经济、懂筇竹、懂经营的优秀干部和本土优秀人才,在筇竹产业发展的重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任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破解村级涉竹集体经济发展人才不专、队伍不强问题。二是潜在风险挑战靠组织应对。统筹联动全县各涉竹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发力,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主要产品筇竹笋实行保护价兜底收购,有力解决了外来资本分割布点、压价收购等损害竹农利益问题,成功抵制市场恶意竞争风险。在高度组织化的应对下,大关县筇竹笋价格由2018年的4—6/kg,节节攀升至14/kg,切实保障竹农权益,激发群众发展筇竹产业积极性。三是市场竞争资本靠组织提供。县内3家银行开发了筇竹贷业务,对涉竹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采取党组织+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广泛开展涉竹经营主体混合股份制改革试点,紧扣产品、地域、销售网络等市场要素,鼓励涉竹村集体经济整合村集体、企业抱团发展。有力解决涉竹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资源不均、资本不厚、渠道不互通等问题。目前,大关筇竹相关产品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市场经销网络,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引培竹人才,创新驱动品牌打造

围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等利好政策,建立筇竹产业科研平台,产学研一体推进助力大关筇竹品牌打造。一是科技赋能提质量。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通过院县合作机制,建立筇竹研究院、董文渊专家工作站、筇竹实验室等竹产业科研平台,推动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乌蒙山混生竹产业服务站落户大关,建成大关筇竹科技小院4个、科技竹园25家,对筇竹种苗选育、人工造林、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7项,建成首个两山理念与筇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国家专利技术培育筇竹轻基质容器苗,筇竹成活率从40%提高到98%,成林竹笋亩产量增产至每亩800斤以上。二是产品创新增效益。围绕筇竹全域开发、全竹利用,用好各类人才支持项目、奖补政策,鼓励支持涉竹优秀企业与人才广泛开展产品创新和研发。目前已成功上市笋干、清水笋、盐渍笋、开袋即食和调味笋等系列市场份额稳定的加工产品,研制出筇竹家具、筇竹拐杖、竹毛笔、竹打火机、竹灯具等筇竹产品,筇竹文创产品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三是宣传推介亮品牌。通过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以及涉竹专家人才自身渠道,广泛开展大关筇竹系列产品推介宣传,成功举办两届筇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筇竹文化节、上海山海情谊长·浦江竹韵潮大关筇竹产业推荐会、浙江安吉大关筇竹产业推荐会。首届世界竹藤大会上,大关至尊筇竹节杖作为国礼赠送给44个国家贵宾。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制品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上,大关参展的筇竹圆竹家具均斩获金奖。大关筇竹笋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以英、法、日等多种语言对大关筇竹产品进行集中宣传推介。

畅通竹链接,利益联结助农增收

坚持组织引导、平台主体、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让筇竹产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能链接到农户,助力群众增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一是技能培训促增收。紧扣筇竹产业发展,制定实施筇竹产业工人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筇竹工匠职业技能评选,每年组织开展筇竹相关种植技术、笋材竹材加工等技能培训200余场次,组织50人以上的产业工人赴四川青神、浙江安吉等地培训,实现筇竹产业乡镇有人才、村村有工匠、户户有能手,建成工匠连基地、人才连样板、能手连农户的发展格局,以技能水平促进群众增收。二是务工就业助增收。围绕已经初见成效的筇竹产业链,通过精准务工推介,组织农村劳动力到筇竹产业园区、竹基地、相关企业就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3000余人,年务工收入5000余万元。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平台,通过已建成的竹产业基地管护、幼竹抚育等工作开发季节性务工岗位,覆盖群众71203.2万人,带动低收入家庭户均增收3000余元。三是资产分红稳增收。在82个村(社区)党组织引领创办合作社155个,鼓励支持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技能等要素入股,目前全县入社群众达1.2万户3.8万人。截至目前,已有10万亩丰产筇竹林联结30余个合作社、个体大户,每年用于分红资金达1亿元,入股农户资产性收入稳定增长。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委组织部)


09 04月

2025-04-09 18:39:54

浏览44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让实干成为干部的鲜明标识 理清变动交接“账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