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从“体育赛事”到“文化现象” “苏超”带来的城市治理启示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体育赛事”到“文化现象”

“苏超”带来的城市治理启示

邵泽义 字数: 2047

学习时报 》( 2025年07月16日 第 07 版 )

 

近期,“苏超”火遍全网,引发高度关注。在中国职业足球赛事陷入低谷的当下,这项由江苏省13个设区市参与的草根足球联赛却意外走红。它不仅点燃了当地民众的足球热情,更在短短数月内完成了从“体育赛事”到“文化现象”的华丽转身。“苏超”的成功不在于竞技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它巧妙地找到了体育与文化、经济、社会治理的最佳结合点。

“散装江苏”到“文化共同体”:地域梗的狂欢与认同重塑。“苏超”巧妙地将江苏13个设区市的历史“恩怨”与文化特色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文化符号。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无锡与苏州的“太湖归属战”,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梗,不仅让赛事更具吸引力,还激发了民众的地域自豪感。政府主动“接梗”,如南京发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标语,常州因连败自嘲“巾州”,消解了行政话语与民间调侃的隔阂,使“互黑”升华为“共情”。

这种“以球为媒”的方式,不仅让江苏“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的魅力尽显,还打破了地域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文化认同感。赛事期间,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带动特产销量翻倍。文化认同直接转化为经济动能,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新动力。

“球员竞技”到“全民共创”:民间足球的社会治理价值。“苏超”打破了传统体育赛事的精英壁垒,参赛者涵盖教师、快递员、学生等普通市民,在规则上每队仅允许3名职业球员上场,真正实现“谁行谁上”。这种“周内上班、周末踢球”的模式,让足球回归全民运动的本质。

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通过数字化工具(如“苏超足球”小程序)简化购票、赛程查询等流程,构建“线上云参与+线下实地赛”的立体网络。微网格与赛事服务相结合,居民通过网格群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的治理新生态。

这种“全民足球”的模式,不仅让赛事更具亲和力,也让社会治理从“政府单打”迈向“大众共创”。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迎来超万名球迷时,周边社区临时提供共享车位;扬州市民到常州观赛,发现“到处都是热情的志愿者”。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感,让“苏超”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有力支点。

“赛事经济”到“发展生态”:文旅融合与区域协同。“苏超”撬动了巨大的文旅消费:端午假期,6个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消费增长14.63%,徐州烧烤搜索量激增197%。各市推出“票根经济”——扬州对省内居民免景区门票,无锡为常州球迷提供水蜜桃“买一送一”优惠待遇,镇江凭球票可享锅盖面9折,形成“观赛+旅游+购物”闭环。

赛事推动城市间资源联动,如盐城与南通共建“沿海德比”旅游线,南京开通球迷高铁专列,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产业协同。这种“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让赛事从“短期热点”升级为“长效IP”。“苏超”不仅踢出了足球的本真,更踢出了江苏的整体认同。

启示与挑战:如何踢好“下半场”?“苏超”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江苏这片沃土:13个城市个个都是“经济优等生”,GDP全部突破4500亿元大关,为赛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关键的是,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地域文化“梗”资源。但要让这场足球盛宴持续火热,还需要在几个关键环节继续发力。

一是文化破壁。“苏超”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梗经济”打法,如将徐州和宿迁的千年“恩怨”包装成“楚汉争霸”,把南京和无锡的饮食差异演绎成“盐水鸭大战小笼包”。未来可以进一步深挖各地特色,比如把连云港的“西游记”元素、镇江的“醋文化”融入赛事包装,让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代言人。

二是治理创新。“苏超”最值得称道的是政府的“放手”智慧。常州市自主设计的“球迷文旅套餐”,包含景点门票、特色餐饮等一揽子服务,这种“我的主场我做主”的运营模式,既激发了地方创造力,又保证了赛事的多样性。为此,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种“一城一策”的做法,比如苏州开发“园林观赛游”,南通打造“江海球迷节”,真正实现“千城千面”。

三是科技赋能。目前虽然“苏超”已经应用了电子票务等基础技术,但在提升观赛体验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引入AR技术让球迷通过手机就能看到球员实时数据,开发AI解说系统提供方言版赛事直播,甚至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纪念票。这些创新不仅能吸引年轻群体,还能为赛事创造新的盈利点。

四是应对挑战。“苏超”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业余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比赛的观赏性。为此,需要建立分级联赛制度,同时开设专业的培训课程。在商业化方面,不能总靠政府“输血”,要加快开发“苏超”衍生产品,比如推出“地域梗”盲盒、球队主题文创等产品,让球迷心甘情愿为情怀买单。还可以尝试“赛事+”模式,比如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联名套餐,与旅游平台合作开发观赛旅行产品,真正实现自我造血。

“苏超”现象证明,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场,更是文化认同的催化剂、社会治理的试验田。它用足球串联起“散装江苏”的珍珠,让“吴侬软语”与“楚汉雄风”在绿茵场上共舞,最终凝聚成“苏大强”的集体自信。这或许正是中国文体旅融合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最鲜活的样本。


16 07月

2025-07-16 15:11:18

浏览10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洛阳: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以好作风护航新征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