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杨振 字数: 1534

学习时报 》( 20251103日 第 01 版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重大政策指向,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直接决定着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推进速度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是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要求。

全球科技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国家创新体系越来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谁能打造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人才、资金等各种资源要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但如果没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再多的要素投入也终究会面临系统性瓶颈。虽然我国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但创新链条仍存在一些卡点堵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等禀赋优势。历史事实表明,把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优势和资源要素的禀赋优势高效协同起来,是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重要经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载体,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的四梁八柱布局已经基本确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我们持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财政与金融扶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政策协同;围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们注重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不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攻关;在产学研融合层面,我们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的创新治理模式,特别是突出了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重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效运行。这一体系化布局,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内部机制顺畅,更需外部生态支撑,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治理能力是基础,要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赋予科研主体更大自主权,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及人才评估评价机制,系统提升国家创新治理水平和能力。要素协同是关键,要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标准制定、中试平台等方面实现协同,特别是要破解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要素九龙治水的协同难题,让创新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和创新性配置。创新生态是保障,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与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兼容创新主体收益、激励相容的创新生态。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激励企业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进行牵头攻关,共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人才体系是核心,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完善人才引育、激励、评价和流动机制,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双轮驱动的人才体系。唯有以制度化的激励与保障,才能真正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仅是技术指标的提升,更是治理体系的优化。我们既要筑牢自主创新安全底线,也要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协作和产业链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只有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让这一开放的创新生态保持全球竞争力,让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抢占先机。


03 11月

2025-11-03 22:20:36

浏览1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久久为功抓好环境这件民生和发展大事 以钉钉子精神践行正确政绩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