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在基层理论普及中的作用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在基层理论普及中的作用

杨建军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强化基层理论普及工作的务实性、创新性举措,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一、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政治任务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本目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以科学理论普及的实践,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定盘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就必然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普及工作,强化普及意识、扩大普及范围、拓展普及途径、创新普及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道理和讲故事、讲“国之大者”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在壮大宣讲队伍、活跃宣讲形式、增加互动体验、丰富内容供给,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鲜明政治属性的根本反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鲜明政治属性,决定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和实践中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是其根本目的。理论普及作为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干部群众价值追求与精神支撑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只有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核心,广泛开展通俗易懂、入心入脑的普及教育,才能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使教育过程所蕴含的价值观转化为人的自觉言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出促进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属性。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要政治功能的实际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载体,承担着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功能。保证这一功能充分体现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充分发挥县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的重要作用,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通过普及性宣传教育,以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的方式,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基层群众经受思想洗礼、获取宣传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理论普及的重要载体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理论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化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基层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的理论普及,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最突出的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完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任务,就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通过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提升思想的传播力,通过引导群众学习理论、践行理论增强理论的实践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连接百姓利益关切,打通理论普及在地理上、心理上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的理论普及,让立德树人主旋律更加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重要论述决定了以理论普及立德树人,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注重立德铸魂、成风化俗,推进志愿服务,树立新风正气,广泛开展文明实践科普活动以普及科学理论知识、传播科学能量,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引导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实现外塑形与内铸魂的耦合共振、相得益彰,由此真正实现让理论普及成风化人的作用,推动文明新风在城乡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的理论普及,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理论普及作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理论普及工作,能够帮助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认识与把握基层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了解与熟悉干部群众的利益关切与精神需求,把握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引导广大群众的思想认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统筹政治主导与群众主体之间的关系,化解理论高度与群众实践之间的落差,打破思想深度与群众情感之间的鸿沟,让基层群众在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更为深切地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理论、熟悉法律法规、掌握方针政策的认识与行动自觉。

三、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促进理论普及中的功能作用,决定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在坚持正确方向、注重队伍建设和创新活动方式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普及与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

把准政治方向。主流意识形态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既要说好“普通话”,又要讲好“地方话”。说好“普通话”,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原原本本、不折不扣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传递到位,不跑偏、不走样、不缩水。讲好“地方话”,就是要“接地气”,要实事求是,贴近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不教条、不僵化、不死板。要问需于民,将百姓的需求作为理论普及的方向,优化供给,分众化满足需求,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理论普及中的作用,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语言表达和气质形象好、群众喜爱的宣讲员队伍。要整合领导干部宣讲队伍,做到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进基层,既做实干家,也做宣传家,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导向、做榜样。要组建好专家队伍,加强与国内知名学者、省市级宣讲专家沟通,建立合作关系。要重视发现和吸纳基层百姓中的乡土文化人才、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请“名嘴”讲政策、“名家”讲文化、“名人”讲事迹、“草根”讲故事、“骨干”讲党史,以民间“小角色”来组成宣讲“大队伍”,构建基层理论宣讲大格局。

创新方式方法。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干部群众,理论普及要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结合实际进行分众化宣讲,才能彰显真理的力量。要用“接地气”的宣传手段和语言,采取“互动式”“对谈式”“体验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吸引群众主动聆听、自觉参与。要完善理论宣传的点餐制供给模式,提高基层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融媒体平台传播功能,整合互联网“云宣讲”平台,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活化学习形式,通过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多维度立体式普及,不断增强理论传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作者系中共阳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08 07月

2023-07-08 16:32:50

浏览22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