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组织部长谈|学习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江西组工微讯

组织部长谈|学习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

8122期江西组工微讯2024-05-06 20:01江西

 

编者按

3月27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后,各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江西组工微讯”微信公众号集中刊发各县(市、区)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署名文章,供相互借鉴、参考交流。

 

把人才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南昌市青云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杨柳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面扩容激活人才链,着力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突出问题,助推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关键一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人才资源为根本,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区新局面。

树牢“大人才观”,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优。树立开放理念、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坚持“养才贵素”与“使才贵器”并重,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持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常态化调度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发挥政府人才资金撬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等专业性引才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以市场化手段提升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深入挖掘农村非遗人才,推动“城南龙灯文化传承基地”“城南龙灯观光工厂”建设,持续唱响“城南龙灯”品牌。积极发挥江西历史文化名村—朱姑桥梅村品牌效应,构建法治文化研学、美食畅享、潮流娱乐、亲子度假于一体的都市人才会客厅。充分运用市场的逻辑、平台的思维、资本的力量,用好“青云智聘”、人才服务驿站,为人才创新创业松绑助力。

瞄准“高精尖缺”,力促人才产业同频共振。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统筹人才规划与产业规划、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实现双招双引、产才融合。聚焦“拼争项目量质突破年”工作主题,围绕全区“2+2+X”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引才,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向重点企业集聚。持续推进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开展“百场校招”活动,围绕企业需求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性人才,既大力招引科技领军人才“领头雁”,又重视引育创业人才“生力军”,还加大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人才定向培养和专项招聘力度,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提升城市“软实力”。发挥江西青云谱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在聚集人才、项目孵化和企业落户等方面的吸引力、承载力,用好区级配资的3个投资基金以及财园信贷通,为初创期、种子期人才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吸引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人才,推动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围绕“近悦远来”,实现人才生态优化向好。运用精准服务思维,以“靠政策更靠服务、用真金更用真心”态度,持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吸引集聚人才。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结合阳光驿道、民情家访等平台载体,区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点联系重点人才,帮助人才解决企业注册、证照办理、项目启动、子女入学等各类问题。开展“才聚青云 青亲无忧”人才生活全场景需求“一件事”改革,建立“1+2+5”服务矩阵,即建强1支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建立综合实体化服务平台、人才优惠服务线上平台,推出人才安居、人才出行、人才创业、人才交友、人才健康等5大主题服务,实现购房有补贴、购车有优惠、创业有支持、交友有平台、就诊有渠道,打造“青亲无忧”人才服务环境。持续开展人才活动周主题活动,创建人才友好型社区,进一步建强阵地、汇聚资源、做优服务,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聚焦“五个突出”,提高组织工作质效

九江市濂溪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我们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五个突出”抓好推进落实,推动濂溪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治忠诚,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抓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濂溪区将聚焦会议要求,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举办全区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党性学习教育。切实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突出政治标准,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政治素质考察贯穿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干事创业。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任务,分级分领域开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现代金融、乡村振兴等内容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政绩观教育,继续开展“提效能、促落实”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提高干部抓落实的基本功和精气神。加大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力度,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区委巡察、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让更多好苗子脱颖而出。落实好公务员职级并行、事业干部职员等级晋升政策,完善平时考核制度,以组织担当促进干部担当。

突出政治功能,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三化同步、四位一体、五治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新兴领域党建,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和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加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争创红色物业先进县市区。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力争过百万以上的村达到15个。健全严把入口、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管理体系,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人才队伍支撑。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濂溪区将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聚焦濂溪数字经济、5G通信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在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实现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积极打造省级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线下“一站式”人才服务专区,切实解决人才在落户、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随调等方面的需求,为人才提供多元化服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突出政治属性,打造过硬模范部门。坚持政治建部、从严治部,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自觉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恪守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职业操守,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以公道正派之心选公道正派之人。弘扬“安专迷”精神,用好“组工讲堂”平台,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组工干部做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加强纪律教育,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引导组工干部带头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坚持“三个突出”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井冈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东方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井冈山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组工力量。

突出凝心铸魂,夯实干部敢为的底气。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抓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我们将持续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全力打造堪当重任的井冈铁军。把牢政治忠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办好办精“书记讲堂”“周末学堂”,高质量打造茅坪镇“神山村红军烈士墓”、龙市镇“大仓村袁毛会见旧址”、葛田乡“上古红色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引导广大干部锤炼忠诚政治品格。强化思想教育。大力推动井冈山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前往革命旧居遗址、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等场所,开展“走一段挑粮小道,听一堂传统教育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吃一顿红军套餐,讲一个红色故事,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活动,进行思想补“钙”、红色铸“魂”。坚守为民初心。深入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充分发挥井冈山政治高地、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井冈山精神涵养干部的初心使命,持续涵养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推动干部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突出多维培养,提振干部敢为的锐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我们将树牢实干实绩导向,着力锻造实干担当、攻坚破难的硬核力量。注重“一线培养”。把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等一线领域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建立健全“一线磨砺、一线成长、一线选拔”全链条体系,紧盯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两张清单”定指标、下任务,以“流动现场会大检阅”促担当、强落实。开展“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紧缺急需,把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金融、“双碳”等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分领域举办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工业经济型”“数字经济型”“金融发展型”等专业干部,提升干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实施“星火计划”。着力实施年轻公务员培养“星火计划”,将近三年招录公务员纳入“星火计划库”,锚定“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的目标定位,推行“导师帮带制”,一名年轻公务员确定一名单位分管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作为导师帮带人,通过结对帮、尽心带,帮助年轻尽快成长,提升适应岗位工作能力,锻造过硬工作作风。

突出严管厚爱,鼓足干部敢为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我们将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营造敢于担当、实干争先的良好氛围。从严管理塑造“好形态”。加强日常管理,持续运用好干部“黄橙红牌”预警监督管理机制,创新建立重点项目“红灰台”考评制度,突出实干导向,坚决破除工作不落实“六种表现”和干部作风“十型”问题等作风顽疾。考核激励营造“好生态”。根据日常考核成果,结合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三看”流动现场会情况,对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干部提拔晋升指标和资金奖励,对排名倒数的单位不予调整干部,真正让干得好的“有位子、有票子、有面子”。分析研判激发“好状态”。做好日常分析研判,推行“两张清单”工作法,聚焦7个方面问题和发展任务,形成“七张问题清单、七项任务清单”,对市直单位、乡镇(街道)“两张清单”所列事项实行挂牌销号,将每一名科级以上干部纳入“清单管理”,实时跟进整改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干部的干事创业动力。

 

 

 

树牢“第一资源”理念

着力打造产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赣州市南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日辉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南康作为中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实体经济发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宽阔的“用武之地”,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硬核支持”。我们将以实施“聚才兴康”计划和青年人才“三千三万”工程为契机,以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创新与人才的全面契合、服务与人才的高效整合,推动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持广开门路聚才引才,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到发展需求在哪里,引才重心就汇聚到哪里;发展瓶颈在哪里,引才支点就架设到哪里,形成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以产业引才。聚焦现代家居、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光伏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优势产业需求,发挥人才集团“猎头”功能,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用等方式,广揽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逐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以平台聚才。发挥“四区融合”优势,推进软体家居产业园、数字科技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光伏新能源产业园、京东(赣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国际家居总部经济区“六园一区”建设,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能,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以项目招才。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成立9支招才引智先锋队常态化赴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开展“双招双引”,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努力形成“项目聚人才、人才带项目”的良好态势。

坚持多措并举育才用才,搭建各显其才“大舞台”。通过搭建高能级载体,构筑科创资源汇聚优势,吸引人才“择树而栖”。深化校企联动合作。加强与米兰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江西财经大学赣州研究院、数字设计现代产业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家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把高校打造成为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推动校地双方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建设企业创新平台。大力探索“人才+平台+项目”模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双创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发挥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深赣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离岸设计研究中心等作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广阔舞台。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再造十万南康木匠”计划,积极推进家具行业职称评定工作,培育评选一批木匠大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赋能现代家居产业发展。认定一批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真情实意留才安才,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圈”。把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作为基础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构建“机制活、环境好、服务优”的人才发展生态。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开展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压紧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定期举办专家人才国情研修、实践调研和座谈交流,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施“聚才创新”工程,优化“专项述职述人才、绩效考核考人才、专项督查督人才”三项机制,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完善“大人才”工作格局。加强政策激励。研究制定具有新时代南康特色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持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政策兑现指南和流程,给予人才更好礼遇、更优待遇、更多机遇,推动人才政策向重点产业集聚、人才资源向平台载体倾斜,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更加贴近企业需要。强化保障服务。把人才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开发南康人才卡,布局发展青年人才驿站,建设南康人才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线上申报、人才住房“即申即享”,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常态化开展人才住房租售工作,用心办好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打造产业人才近悦远来、施展才华的沃土。

 

答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题

弋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卢俊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城市基层党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命题,弋阳县将依托网格化治理,整合“一网十员”力量,做到党建、治理一网融合,做到“一网同心”“一网通行”,以“微治理”推动“大和谐”。

持续放大组织优势。城市基层治理既要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又要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发挥并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推进网格党支部全覆盖,持续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班子,推进网格党支部“三化”建设,合理设置楼栋党小组,构建“县-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五级党组织体系。进一步理顺领导机制,建立社区党委统筹、网格党组织牵头、专职网格员专管、网格各类资源共建的工作领导体系,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

持续配强治理力量。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我们将以网格为单位,发挥多行业、多部门力量,充实网格治理骨干队伍,以专职网格员为主体,做到每个网格有1名街道班子成员联系、1名片区民警驻点、1名城管人员联动、1名社区两委成员包干、1名专职网格员专管、N名物业管理员协作、网格辅助员包片、社区党员或在职党员联户、楼栋长包楼栋、社区志愿者服务,形成“十员共治”局面。加强网格“十员”管理,定职责定区域,印制发放“一网十员连心卡”,让居民遇事能找人、办事能办成,逐步形成网格统筹、各方联动的网格“微治理”格局。同步建立“民情恳谈”机制,依托“十员”力量,定期开展敲门走访行动,了解社情民意,增进邻里感情。

持续打造红色物业。物业服务是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做好物业党建联建“小文章”,才能构筑社会治理“大格局”。我们将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引导街道(乡镇)探索成立集体物业公司模式新路子,兜底管理老旧小区。抓实物业党建联建。发挥物业行业综合党委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成立党组织,对暂不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选派物业党建指导员。推动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应建尽建,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全部建立党组织,深入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三方定期议事决策机制,健全物业公司服务清单、评价制度和约束机制,切实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持续践行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一方面,我们将优化调整县直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网格结对共建机制,全面落实“三清单一协议”,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在社区建立在职党员“一人一档”活动纪实,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在职党员融入社区、编入网格、进到楼栋,增进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党群服务阵地服务功能,打造“15分钟服务圈”,将就业、低保、社保、水电开户等政务便民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到网格,整合家政、快递物流、中介机构等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清单式便捷服务,实现服务最大化,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

上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强化系统观念,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推动干部竞相作为。

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凝聚担当作为的思想共识。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有为者有位、担当者优先,用实干实绩选干部、配班子。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注重在赣湘合作、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选拔干部,建立科级班子运行和科级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精准考察识别干部,切实把那些能扛重活、勇挑重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把最能攻坚克难的干部放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去,打开工作局面,让干部与事业“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着力破除“洗碗效应”,为干部松绑减负、让干部轻装上阵,推动干部大胆闯、放手干、勇争先。

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坚持以考促干、以考促进、以考争先,通过精准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因地制宜设好考核答卷,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指标设置,在综合考核中,从高质量发展成效、加强党的建设成效、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对乡镇、县直机关单位、驻县单位实行分类考核,细分赛道,各有侧重,推进创先争优。创新考核方式,坚持政治考核与专项考核有机融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无缝对接,做到定性与定量兼顾、考事与考人结合,坚持把探头延伸到基层一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不断增强考核的精准度和辨析度,科学考准干部实绩,激励干部放手作为、大胆成事。突出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练好履职尽责“硬本领”,提升担当作为的专业能力。干部担当作为,要有过硬的本领支撑,坚持按需培训的理念,以解决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为关键重点,在全县常态化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周末大讲堂”,围绕产业发展、财税金融、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基层治理等专题开展培训,把课堂延伸到工作一线,把一线实践融入培训课堂,重点提升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和履职能力。突出实践实战,坚持把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干部的练兵场与竞赛场,有计划选派年轻干部到重大任务、重要项目、重点工作中进行实践锻炼,采取阶梯式培养、多维度历练、全方位管理,推动干部在火热的实践中砥砺品质、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积极开展导师结对帮带,对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干部,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传帮带”,帮助年轻干部破解“成长烦恼”,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服务发展的能力。

上好严管厚爱“紧箍咒”,锻造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严格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对发现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让敷衍塞责、消极避事、推诿扯皮的干部挪位子,同时加强对“下”的干部的管理教育,让知错改错、敢于担当的干部回归“干事舞台”。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组织实施重点对象跟踪管理,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将表现突出的科级干部、正在党纪政务处分期内的科级干部列为重点跟踪管理对象,进行跟踪纪实管理,全面掌握成长轨迹,促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增强工作信心,提升工作能力。在全县持续开展退出正科级领导岗位干部选中心工作任务、中心工作任务选退出正科级领导岗位干部的“双向选择”活动,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实现从“赋闲”到“赋责”的转变,推动干部“退岗”不“褪色”,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开展。

 

用好四道运算法则

破解县域人才工作难题

上饶市广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占长远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广丰区将深入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通过拓宽渠道引才、精准滴灌育才、创优环境留才、搭台架梯用才创新思路举措,破解县域人才工作难题。

“加法”,拓宽渠道引才。面对各地抢人才的竞争态势,聚焦重点、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用政策吸引人才、用平台集聚人才、用产业孵化人才、用服务汇聚人才,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和人才总量协调发展。突出“双向交流、双招双引、双向飞地”三种渠道,注重产业导向、能力导向、就业导向,通过组织人才赴外学习进修,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本地传经送宝,挖高校院所“富智”,聚力引进优质人才资源,促进科教文卫、产业、人才双向交流;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以产业招商为重点,以客商回归、人才引进为支撑,以部门联动为手段,进一步提升招商招才专业化水平,精准引进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用活“人才飞地”模式,注重外设孵化基地与成果转化基地齐头并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招才纳贤,实现项目在发达地区引,人才在孵化基地育,成果回本地转化,虹吸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推动县域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和迭代升级。

“减法”,搭台架梯用才。人才的价值,以用为本。坚持“使用”和“适用”原则,对引进类人才注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活人才能效,实现依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对本土培育类人才注重经济适用性,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坚持将知事与识人相统一,充分发掘人才特长优势,建立人才“特长清单”,健全鼓励创新、绩效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对敢想敢干敢作为的优秀人才落实容错纠错制度,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构建起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真正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瞄准县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树立一线创业导向,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引导广大优秀人才到园区集聚和项目建设主战场等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贡献才智、发挥作用、建功立业,真正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乘法”,精准滴灌育才。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以建设创新型、实干型、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医疗教育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乡土实用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促进培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教育、卫生、农业部门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在省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建立一批人才对口培养基地,加大现有存量人才的培养规模和速度。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新兴产业聚才平台、高端智力合作平台,促进多元化人才发展项目平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除法”,创优环境留才。吸纳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需用宜居“硬环境”拴心留人、宜业“软环境”凝心聚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四唯”倾向,打破机制“壁垒”,持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动力。落实“政策、环境、服务、成长”四大保障机制,政策上要聚焦教育医疗人才留用,适时修订人才目录,策应乡村振兴出台乡土人才扶持政策;环境上构建全市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完善人才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人人尊重人才、高看一眼人才;服务上实现人才事项线上线下服务双提升,为人才及其子女就医、上学等提供便利,让人才爽心暖心;成长上为人才在晋升空间、资金扶持、平台申报方面提供支持,以事业留人,用情怀留人。

 

贯通“引育留用”全链条

打好人才集聚攻坚战

永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欣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近年来,永新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贯通“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力打赢打好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攻坚战。

坚持按图索骥倾心引才,推动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集成政策引。全面梳理中央、省、市人才政策,参照对比兄弟县区、先进地区,优化升级形成以“永新英才”计划为主的“1+N”政策体系,科学制定更富竞争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清单,扎实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创新方式引。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清单收集发布机制,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等活动,重点引进一批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拓宽渠道引。深化与湖南长沙、温州龙湾区、东莞常平镇等地合作对接,加大“人才飞地”“科创飞地”引才,推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交流。广建“乡贤库”、打好“乡情牌”,发挥人才联谊会和人才联络站作用,用好“双引双培”“双招双引”,先后引进各类人才350余名。

坚持量体裁衣悉心育才,推动聪明和才智充分涌流。引才是前提,育才是根本。完善体制机制。做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工作,健全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科技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促进各类人才竞相成长、脱颖而出。提升人才平台。建强用好乡村振兴学院、青年人才党支部、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投资3.5亿元打造湘赣边人才综合体。整合现有专家工作站、星创天地、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人才平台,推动“一企一平台”建设,加大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平台申报力度。突出培育实效。实施好“重点领域人才引育”行动,注重考虑人才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等差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坚持竭诚服务真心留才,推动拴心和留人同频共振。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提升服务效能。实施“人才环境提升”行动,建立“驿站+公寓+社区”服务模式,打造“永礼遇·才无忧”人才服务品牌。做优“吉事吉办·人才服务专区”线上平台,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保障人才子女就学,开展人才医疗保健,有效解决人才“关键小事”130余个,近三年兑现人才奖补资金800余万元。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今年推荐新增6名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加强人才典型事迹宣传,营造尊才爱才敬才重才浓厚氛围。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每月人才工作例会制度,保障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统筹用好群团工作力量。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细则,深化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实施“党委书记领衔人才工程项目”,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政治责任。

坚持人岗相适精心用才,推动人才和事业相互成就。使用是对人才最大的激励。坚持事业为上。主动融入全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发展格局和全市锚定“三区”建设、打好“十大攻坚战”发展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发展之路,聚焦电子信息、超纤复合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集聚产业急需人才。坚持人岗相适。深入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引导优秀人才和社会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转化科技成果9项,获批发明专利21件。建立“职校引才、产业用才”人才共用机制,鼓励人才向重点企业、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坚持人事相宜。破除“官本位”“行政化”传统思维,建立授权清单和负面清单,保障用人单位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等方面自主权,建立管好紧缺人才编制“周转池”,强化人才培养使用,推动作用发挥。

 

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赣州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杨靖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赣州蓉江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扣全省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以抓基层、抓基础,提能力、提质效“双抓双提”活动为抓手,坚持“四个聚焦”,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

聚焦政治建设,把牢基层党建“压舱石”。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教育培训、考核考察、谈心谈话等工作中突出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学习领会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聚焦大抓基层,把准基层党建“方向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我们将接续打好党建质量过硬战役,推动各项基层党建任务落实见效。扎实开展“书记领航”行动,围绕必领项目和选领项目,注重以上率下,推动“书记领航”项目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务实开展“头雁”能力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积极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加快成立农投公司,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四岗十一级”动态增长薪酬体系,保障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及工会福利;坚持以考核促落实,对社区工作者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表彰“星级网格员”,激发基层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返迁安置社区治理新路径,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服务大局,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力”。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发展成败、关键在党。我们将强化党建引领,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树牢“大党建”理念,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国企领域党员骨干“揭榜挂帅”“赛马”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在招商安商、项目建设等一线攻坚克难、赛马比拼,让党旗在每一个角落高高飘扬。系统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让党的建设和生产、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聚焦大抓落实,压实基层党建“责任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我们将扎实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实行基层党建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拧紧螺丝、层层夯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精准化、岗位责任具体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实行“每月一调度,一季一巡查,半年一总结”工作机制,每月听取各基层党(工)委党建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深入各基层党组织逐项检查,每半年对党建重点工作进行总结,通过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确保各项党建工作落实见效。

 

 

实施“四大行动”探寻基层治理“最优解”

宜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尹续平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宜黄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党建引领网格治理12条具体举措,通过实施“融合共治、强基赋能、扩面提质、督考合一”四大行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实施“融合共治”行动,释放城市社区治理势能。以网格党支部为主体,充分发挥多方联动作用,以网格联抓共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一是搭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由社区党组织每月定期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议事协商,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办实、办好,通过协商议事落实惠民利民议题共计240余个。二是推行在职党员服务“到家”。每月确定一天为“在职党员回家服务日”,组织3000余名党员下沉网格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多个,2个小区获评2023年度全省红色物业小区。三是打造“1+2”结对共建模式。开展社区与行政村、非公企业结对共建,形成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志愿共进的治理格局。

二、实施“强基赋能”行动,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根基。通过强基础、强队伍、强保障为乡村善治自治提供硬核支撑。一是推动“多网合一”运行。在农村网格整合发挥平安网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党员中心户等职能网格员力量,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25条,化解2519条,解决群众在“12345”政务热线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838件。二是强化村级“雏雁”培育。以省级试点为契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同步出台专业化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县上下动态储备300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为乡村善治提供人才支持。狠抓乡村振兴人才“四百工程”,吸引了50名大学毕业生担任专职村干、139名乡贤回乡创业。三是打造“一村一品”格局。扎实开展“消薄攻坚”行动,明确“一村一策”目标措施,同步建立“六个一”帮扶机制。2023年全县13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70%的村有致富产业,棠阴镇小河村打造的“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农旅产业,连续两年获得50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

三、实施“扩面提质”行动,汇聚新兴领域治理力量。以“服务新就业群体”换“服务社会治理”的“双向奔赴”,引领广大新就业群体人员参与共建共治。一是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伍。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成立“红色管家”队伍,108人主动认领“8+5+N”任务清单,在城市治理中展现“新”力量。二是实施积分激励管理。完善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激励”闭环机制,并通过积分制管理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目前累计提供食品安全、交通障碍等问题线索100余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征兵宣传等志愿服务600余人次。三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忠诚骑士”“最美司机”等系列典型评选活动,对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在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中优先考虑。

四、实施“督考合一”行动,压实基层治理主体责任。通过打好督考一体“组合拳”,督出干劲、考出激情,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一是“121”考核压实个人责任。通过县级领导“月评比、季述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集中述职、党员月报告“一评两述一报告”,并把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重要依据。二是强化约束提升单位担当。把基层治理工作成效作为单位年度考核以及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采取减少评先树优名额、通报批评等方式鞭策。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社区提供了476个资源项目,为社区和网格落实解决了355个需求项目。三是“黄橙红”督办工作落实。建立“黄橙红”三色督办机制,根据反馈事项办理情况,向承办单位发放黄色《工作提示单》、橙色《限期整改单》、红色《追责问责单》,以强有力的追责问责倒逼网格反馈事项办理责任落实。

 

聚焦“双争”奋斗目标

全力打造重要人才集聚高地

都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沈承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人才与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我们将切实扛牢政治责任,以“大抓落实年”为契机,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为实现“争创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县、争当赶超进位排头兵”目标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做好“引”才文章,凝聚人才发展合力。人才兴则事业兴,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始终把招才聚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线,紧扣都昌县“五大行动”和制造业“10310”行动,聚焦新材料、口腔、珠贝等重点产业所需、发展所求,以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姿态,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向而行。筹备成立“博士联谊会”,完善招才引智工作站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为在外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通过“三请三回座谈会”、“全员外出招商”等形式,加强与都昌籍人才内外交流,拓宽引才渠道。重点围绕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引导和鼓励企业设立“人才飞地”,通过“飞地”吸引高端人才入驻,推动科技成果“县外研发、本地转化”。

做好“育”才文章,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关键是育才。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摒弃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短视思维,培植好育才的厚沃土,在育才上下真功夫。依托重大人才工程申报育才,统筹申报牵头单位,全力做好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申报工作。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加强合作,联合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建立省级及以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本土育才阵地,持续开展“鄡阳精英”人才培育及“名师、名医、名家、名匠”评选工作,为项目入选人员给予项目或课题资金支持,实现人才创新活力和创业能力双提升。扎实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努力扶持培育更多的技能好手、“田秀才”“土专家”。依托“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创新实施“人才+基地”跟岗培训计划,将全县重点企业发展为人才培养试点基地,择优选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相应岗位跟岗锻炼,为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后备力量。

做好“用”才文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坚持在“用”才中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优势,力争人尽其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地方发展所用,探索“人才+产业”“人才+项目”模式,因地制宜将各类人才的成长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专业互补和供给需求相平衡。围绕产业项目用才,探索开展“基层出题,人才答题”活动,实现政府发布项目,人才揭榜项目,持续推进人才“揭榜挂帅”制度,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开展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文件,落实向基层一线职称倾斜政策和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健全多渠道的实用人才投入机制。赋能老干部作用发挥,以助推都昌重大项目发展及未来发展需要为目标,建立“银发人才库”,确保人才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做好“留”才文章,解锁人才流量密码。“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是留才的关键要素。坚持以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打造在创新创业中不担心又省心,既暖心又爽心的拴心留人环境,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资源整合,在用好省、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都昌发展实际及人才现状,完善优化人才配套政策,全面解决人才家属随调、安家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树立“妈妈式”“保姆式”“店小二式”人才服务理念,全面落实人才服务“三项机制”,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采取定期走访、座谈等方式,直接、主动服务专家人才。开展“鄡阳精英”人才表彰系列活动,编印人才期刊和优秀案例,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和典型工作做法,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坚持固本兴新 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兴国县委常委 组织部长  李孟钱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兴国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固本兴新,在筑牢堡垒、建强队伍、壮大产业上持续发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突出组织引领,在筑牢战斗堡垒上“下硬功”。基层治理好不好,关键看党组织功能强不强。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全域提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按照“县级统筹、乡镇主导、村级实施”的原则,对全县100个左右“老旧破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提升改造,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凝聚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功能。扎实推进村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对评定为“二星”“一星”的村党组织纳入软弱涣散整顿,及时召开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动提升薄弱村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总结提升长冈乡、埠头乡等2个试点乡经验做法,在合理划分网格、配强网格力量、完善运行机制、激发治理动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好“红色代办”“有事请找网格长”等活动,推动党组织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有效治理、高效治理。

加强队伍建设,在锻造振兴铁军上“出真招”。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引导各类人才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成为骨干力量,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优秀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制定《兴国县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制度,培养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严格落实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村(社区)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十个严禁”“十个不得”等相关规定,用好用活不胜任、不称职村干部退出机制,提升村级班子组织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兴国红色资源优势,依托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刘启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灵活运用实地观摩、联组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提升基层干部理论学习质效。用好乡村振兴“云课堂”、乡村人才学校等培训平台,继续选派基层干部到深圳市福田区开展跟岗锻炼,持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党建业务知识过关考试、党建月谈、擂台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水平。

坚持产业驱动,在壮大发展引擎上“求实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挥兴国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县域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强村带弱村、联村抱团发展、乡村资产统一运营、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新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力争年内每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80%的村超过30万元、40%的村超过50万元。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清村集体资源,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自主开发等方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扎实推进“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推广龙口镇睦埠村村级供销合作社做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整合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服务公司资源,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落实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与村干部收入增长挂钩机制,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

 

党建引领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靖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天博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着力破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薄弱环节。靖安县将以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主线,坚持重心下移、创新治理方式、聚焦民生所需,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靖安样板。

下沉重心,延伸治理末梢。实现乡村善治,关键一条就是要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一方面要织密组织网络,坚持网格“夯基”、党建“铸魂”,以绣花功夫“织网定格”,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地理布局、辖区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取消中间层次、缩短管理过程、提高管理实效。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建立“支部书记网格指导员-党小组长网格长-网格员-村民”“四级联系”制度,实现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进户、服务进家。另一方面要建强治理队伍,坚持“就亲、就近、就便、共享”原则,按照1名网格员包联15户左右标准,建立“1+N”网格员双选联户制度,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网格包联体系。部署开展“机关+两新+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共建互促、队伍建设互动、党建载体互用、优势资源互补,调动各方力量、各类资源下沉农村,引导农村无职党员、乡贤和“五老”人员参与治理工作,确保政策传达精准高效、收集民意快速便捷,农村基层治理力量有效凝聚。

创新手段,提升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治理效能的提升、治理能力的提高、治理路径的探索。充分运用改革创新的智慧和手段,建立网络沟通“智慧民生平台”、面对面交流“群众说事”联动机制,推动“服务下沉”“关口前移”,以短平快和扁平化方式解决群众诉求,党群干群关系越拧越紧。推广“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民意诉求讲出来,干部表态干起来”的协商议事新模式,在网格内搭建“群众说事点”等基层议事平台,每月10日由乡、村两级干部下沉网格,紧扣“访、说、办、回”4个环节开展“群众说事日”活动,及时有效把“问题清单”变“满意清单”。用好靖安县智慧民生平台,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接诉即办、乡镇部门响应协办、县委专门机构实时督办”闭环管理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破土萌芽”时,让群众想说、敢说,让干部想干、会干。定期分析平台数据,“算出”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列出症结清单,形成分析专报,进一步评估乡、村两级治理效能和治理力量强弱分布情况,有的放矢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行差异布局、重点部署,提升治理水平。

共治共享,释放治理效能。治理的源头在群众,治理的落脚点亦在群众。积极发挥村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村(居)民代表大会、村(居)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乡贤能人等党员群众代表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有效运用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深度参与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明乡风、扶危济困等事务量化赋分、星级评定,通过以制换治,以德换“得”,以心换“新”,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发挥党员先锋力量,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选择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引导其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联合乡贤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组建“近邻”联络员队伍,结合“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活动,及时掌握和分析群众诉求、意见建议等,并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就近提供跑腿、送药、探望等力所能及的服务,让群众平时见得到党员、有事找得到党员,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提升治理效能。

 

“红色物业”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

上饶市广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晓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广信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工作,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打造社区共治共享新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红色物业”工作,首先要把党的建设贯穿到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全过程。广信区制定《打造“红色物业”实施方案》,对“红色物业”建设各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细则,探索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指导物业企业“党建入章”,通过挂靠、联合组建方式成立企业党支部,以创建“红色物业示范点”为契机,持续完善“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业主代表”三方共治模式,不断提高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持续推进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积极引导优秀党员、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新成立或换届选举时,严把候选人“入口关”,原则上要求党员担任业委会主任,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不低于50%,切实加强党的领导。鼓励物业企业优先招聘党员员工,适当将发展党员指标向物业企业倾斜,不断提高物业行业党建骨干队伍能力素质,切实提高党建业务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针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广信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们将持续推进阵地建设,采取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居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小区架空层、社区闲置房等,搭建小区党群服务、政策宣讲、议事交流、文体休闲等平台,筑牢为民服务“暖心阵地”。以解决居民合理合法诉求、优化物业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动态收集问题+按责分派任务+集中整治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由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牵头,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询问等形式,“拉网式”起底居民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并分解至各责任单位,推动落实“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区委统揽全局、街道党工委指导把关、社区党委牵头负责、网格党支部监督保障、业主委员会组织协调、物业服务企业具体实施的“六方联动”机制,每季度由社区主持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物业管理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在基层治理和物业服务中共同协商议事、群策群力。

突出全民参与,凝聚治理共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基层治理必须依靠多方参与,才能激发更大治理效能。我们将持续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实现党组织建在小区、延伸到楼栋全覆盖,深化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等载体,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切实增强凝聚力,提升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意识。探索建立“红色物业联盟”,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引领作用,选好建好支部“红管家”、楼栋“红小二”队伍,积极组建“红色哨兵岗”、“红色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提供助老、助幼、助残、助孤、助病、助独、助特“七助”服务,用暖心服务提升社区“温度”,做居民的“好管家”“贴心人”。深化“3+N”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围炉夜话”“红色议事厅”等平台,邀请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参与“说事”,紧紧围绕小区服务投诉、重大活动、老旧改造、“微小事”等内容研究审议,增强“物业大小事,大家商量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组织担当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芦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龙志飞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芦溪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坚持树好导向、精培优育、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想为能为、敢为善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树立鲜明导向,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突出政治标准。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完善政治素质考察指标体系,推进政治素质考察具体化。建立班子运行情况季度研判制度、职能部门协同督查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看干部政治上是否过得硬、靠得住,坚决把“两面人”甄别出来、挡在门外。突出实干实绩。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强化“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通过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互印证,考核人与考察事相互结合,做到知事识人、综合评价,引导干部在“大抓落实年”活动中带头实干、担当作为。突出作风正派。加强干部队伍分析研判,坚决落实选人用人“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把工作圈和生活圈、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结合起来,精准掌握干部现实表现,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坚持培育赋能,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之能。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到分类分级、全面覆盖。精心打造一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党员电教片,用好用活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提升专业能力。用好用活“芦溪县干部大讲堂”,邀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来芦授课,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帮助拓宽视野、创新思路。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进行专题实训,让干部在仿真情境中学习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实践能力。健全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综合运用挂职、交流、选派等方式,注重把干部放在经济发展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重大斗争第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上培养历练,推动干部大抓落实,不断提升抓落实的效率和能力,在实践中锤炼作风、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注重严管厚爱,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好引导干部担当作为。落实能上能下要求。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建立干部任用负面清单制度,精准区分违法违纪“必须下”、退休届满“自然下”、履职不力“应该下”等情形。综合运用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巡视巡察、审计、信访举报等成果,准确认定“谁该下”。对“下”的干部进行跟踪纪实管理,对符合任职条件的重新选拔使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明确容错标准,制定“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容”“怎么去容”等具体措施。健全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稳妥开展澄清正名,严肃处理诬告陷害,引导干部加快从“免责思维”向“担当思维”转变。落实关心关爱政策。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加大从“五方面”人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拓宽干部晋升渠道。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政治家访,做好评选表彰,增强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深化为基层减负,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让基层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以效果导向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不断“破圈”

高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赖雄伟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高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以物流汽运行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巩固提升计划,着力破解“谁负责、怎么建、力量弱、起作用”等难点问题,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破题增效。

“三级抓”明确“谁负责”。全面构建组织部门牵头、行业党委领衔、乡镇(街道)兜底的“三级”联抓责任体系,有力推进工作落实落地。一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将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明确13家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实行“4+N”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类问题。二是行业党委领衔负责。持续深化两新工委“1+6”组织体系,新设物业服务、小个专、互联网等3个综合党委。把覆盖到的涉外地区划分14个片区,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党委成员单位“一对一”分片挂点、联系指导,形成分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乡镇街道兜底管理。出台《关于加强高安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乡镇(街道)对辖区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行动,并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站,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

“三步走”抓实“怎么建”。综合采取细摸排、抓覆盖、优服务等举措,实现“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目标。一是组建专班摸底数。组织部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敲门”行动进行全覆盖摸排,对摸排出的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等情况全部建账管理,及时纳入组建对象服务范围,做到常态联系、跟踪服务。二是依托网格建组织。充分运用党员干部“进包联”平急转换机制,突破地域和领域限制,选派268名“红色工匠”,配备629名“红色向导”进驻网格,采取单建、联建、兜底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做到能建快建、应建尽建。三是打造载体强服务。积极构建“安行e站”“安行e点”“安行通”服务矩阵,为新就业群体纾困解难,确保新就业群体想什么,有人关心关注;缺什么,有人帮助帮扶。

“三机制”解决“力量弱”。立足财力、人力、物力等要素,进一步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业态党建工作。通过党费返还、以奖代补等方式拓宽党支部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安行e站”爱心基金,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爱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行业群体的归属感。二是建立骨干培育机制。依托“安行e站”,打造“双创”基地,培养新兴领域的优秀青年骨干成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员成为企业骨干,有效实现党建与产业双向孵化,骨干与党员双向管理培养。三是建立共学共商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经营主体,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党建入章”,逐步构建学习、会商等互动机制,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

“三融合”推动“起作用”。锚定促进行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努力开展党的建设和新就业群体作用发挥“双向奔赴”良好局面。一是融入行业发展。组织交通、人社、市监、司法等部门每年至少开展1次联合整治行动,规范企业涉税、涉险、融资等业务,查处虚假宣传、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二是融入基层治理。面向新就业群体党员,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车、最美货运人和正能量直播间,组建志愿服务队,在卫生城、文明城创建和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三是融入中心大局。引导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主动聚焦乡村振兴等工作,培养100名“红色村播”,主动把直播室搬到田间地头、生产基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深挖红色“富矿”,打造党性教育高地

于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高华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推动党性教育出新出彩。于都县将深挖本地红色“富矿”,把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育形式、拓展内涵外延,着力打造党性教育高地。

用好红色资源,开发党性教育“活教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坚持“三个突出”,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红色教材,运用到干部培训课堂上,融入党性教育全过程。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集中研讨、专题调研、讲述党史故事等方式,教育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指导各级党组织就近就便到革命旧址遗迹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五红”活动,在铭记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视察于都时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主体班次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党性教育“必修课”“常修课”。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常态化教育引导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突出党风党纪教育。将现有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廉政教育馆,列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到廉政基地上廉政党课等方式,持续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清廉理念。

创新红色载体,增强党性教育“体验感”。要让党员干部真正受洗礼、有触动,就要注重“多元特色”,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现场转化为课堂,着力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感”。打造精品课程。突出特色优势,构建以“政治”为统领、以“理论”为根本、以“精神”为特色,以“党性”为重点、以“党史”为基础的“长征精神+”特色课程体系。用好全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推出“看红色剧目”“走红军小道”“唱长征组歌”等现场教学模式。开发红色课堂。依托全县18个红色名村、122处红色旧址以及“五美乡村”示范点,按照“一批精品现场教学点、一套特色现场教学课程、一支优秀现场教学讲解员队伍、一份优质现场教学讲解词、一批特色现场教学路线、一种规范化运行管理模式”等“六个一”标准,进一步开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梓山潭头社区、祁禄山红军小镇、铁山垅镇“共和国第一国企”等“家门口”的红色课堂,通过“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使党员干部在故地重游、情景再现中接受党性教育、汲取“红色力量”。

建强红色团队,提升党性教育“引导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于都时强调,“要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建强红色团队,赋能教育培训“引导力”。要建强红色师资团队。构建“专职+兼职+外聘”的师资体系,建立以本县党校教师为主,省市党校教师、专家学者、本土党史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为辅的师资队伍。大力实施“青蓝计划”和“培训者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地方党史、善于运用红色史料、红色故事、红色案例开展党性教育的名师。注重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深入挖掘于都红色资源,打造勇于斗争、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大餐,让党性教育具象化,变为可视的精神和可触的信仰,让党员干部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和启发。要建强红色宣讲团队。进一步建好用好长征源合唱团、宣讲团、演艺团、小红星讲解团等4支红色文化宣传队伍,打造“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伍,积极采用说、唱、讲、演等不同形式,持续讲好长征故事,点燃干部党性教育“红色引擎”。

 

坚持三个聚焦做到三个防止

锻造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乐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贵春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乐安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大抓落实年”为契机,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用武之地,持续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聚焦“科学选拔”,防止消极懈怠“不想为”,激发“想干事”的活力。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严格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制定《关于开展干部工作状态大调研工作方案》,围绕干部梯队、履职情况、能力素质、工作状态、精神面貌等5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研判干部特点、能力和作风,建立调研结果资料台账,为科学选人、精准用人打牢基础。认真落实政治素质考察“八个既看又看”要求,对标对表制定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和政治素质正反测评表,建立“一人一档”实绩档案,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出台《关于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加强干部日常履职考核的实施方案》,围绕考准考实班子和干部平时履职情况,建立健全一线日常考察干部工作机制,采取跟随工作、现场走访、个别访谈、专项考察等多种方式,跟踪了解掌握干部在关键事、关键时的现实表现,让顶得上的“出众”、顶不住的“出局”。

聚焦“精准培育”,防止才疏学浅“不善为”,提升“会干事”的能力。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乐安的“红”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开发一批精品课程教材、打造一批现场教学示范点、形成一批精品教学路线,把红色资源优势活化转化为党性教育优势,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理想信念。实行“训前问需、训中问效、训后问绩、年终评估”的“三问一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聚焦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决策部署,完善急难险重一线和吃劲岗位培养锻炼干部机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干部到经济发展主战场、基层治理主阵地、急难险重最前沿历练,实现干部成长在一线、建功在一线、选拔在一线的良性循环。锚定年轻干部“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成长目标定位,完善新进公务员培育“1+1+3+N”机制,开展百名“90后”干部培养计划,推动干部在实干中全面成长、长足进步。

聚焦“正向引导”,防止瞻前顾后“不作为”,增强“干成事”的动力。坚持宽严有度、激励重效,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和激情。健全从严管理干部体系,做到“工作圈和社交圈、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和思想管理”全覆盖,灵活运用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方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制定《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荐干部职级(等级)优先晋升办法(试行)》,防止“到点晋升”“坐等晋升”,调动“二线”干部参与“一线”工作的积极性。抓实“五大评比”活动和“三不”领导干部认定,深化乡镇干部和县直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研究细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对“下”的干部关注转化、量才使用,引导更多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实事、做实功、创实绩上。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研究制定容错纠错具体情形清单,健全完善《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的意见》,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热情。积极将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为“两优一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先进典型,推动形成有为者有位、担当者优先的浓厚氛围。

 

“四大工程”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铜鼓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谭光琅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铜鼓县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坚持大抓落实、大抓基层、大抓基础,聚焦聚力“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新兴领域提质培优、服务大局互融共促、党员队伍先锋奋进”四大工程,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县域建强、全领域过硬。

聚焦创品牌,聚力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工程。抓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管好用活驻村工作队、大学生基层专干队伍,持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断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提升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带动力、党建+传统村落驱动力,全面推行“以孝治家”“百姓档案”等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持续推动五管家联动、网格事项准入瘦身、精细化服务提质、快办快结快反馈,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进一步擦亮“一网五管家”党建品牌。常态化开展“双联双服务”活动,持续配强用好社区工作者队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党建新格局。

聚焦补短板,聚力新兴领域提质培优工程。着力提升“两个覆盖”的广度,加强对新兴领域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用活“车间学堂”“工间学”等载体,督促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力争将江西尚朋电子党支部、杨式太极拳学会党支部打造成可学可鉴的典型示范。着力提升党建引领的温度,完善互联网、快递、“小个专”、物流出行等行业(综合)党委运行机制,强化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红色驿站、“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作用,探索“与党同心暖新铜行”行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着力提升融合发展的深度,深化“与党同心携企铜行”行动,畅通两新组织诉求反映渠道,推动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常态对接交流机制,全面了解掌握两新组织发展需求和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靠前纾困解难,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聚焦促提升,聚力服务大局互融共促工程。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加强“四强四好”党支部建设,探索党建片区对标竞赛机制,通过开展“三会一课”观摩、举办党支部书记论坛、支委委员履职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机关党建质量。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巩固“国企联村”工作成效。推进公立医院党建“七个全覆盖”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深入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完善公立医院基层党支部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机制,唱响“医心向党守卫健康”党建品牌。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双培养、两发挥”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水平。

聚焦善作为,聚力党员队伍先锋奋进工程。开展凝心铸魂行动,实施新一轮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办好党龄“逢十”、基层一线党员等培训班,建强用好理论学习小组、“思享汇”等理论学习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源头优化行动,推广使用“发展党员信息化预警系统”,落实发展党员县级联审、村社区“两委”干部近亲属入党报告审查和党(工)委书记谈话制度,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直接联系点,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开展示范引领行动,做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推荐和“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让普通党员学有标尺、做有标杆。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

 

实干争先锻造愿为善为敢为干部队伍

新余市渝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文剑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渝水区将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干部工作效能,为建设“上善渝水、抱石故园”打造愿为善为敢为干部队伍。

树好“风向标”,引领干部主动愿为。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选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尊重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推荐意见,充分听取区分管领导使用意见,充分参考干部个人历年年度考核结果,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反馈意见。落实《区管干部初始提名办法》《渝水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等系列办法,将干部政治素质、担当作为方面的表现作为提名推荐的重要依据,围绕政治上不过硬、能力上不适应、工作上不担当、履职上不到位、自律上不严格5个方面,细化29条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

搭好“成长梯”,砥砺干部担当善为。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同时,大力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科学储备“育好苗”。着眼2026年换届,分年度制定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计划,分领域组建“90后”年轻干部学习成长班,科学统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让年轻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实践历练“墩好苗”。强化沉浸式培训力度,采取跟班、下挂和外派等形式,立足基层治理、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五个一线”加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常态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长三角、大湾区等发达地区跟班实践历练,经常性与新钢集团、赣锋新锂源等龙头企业开展政企“双向挂职锻炼”,培养一批懂经济、懂工业、谋发展的年轻干部。择优选拔“用好苗”。注重在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治理强基、创文创卫、项目攻坚等市委、区委中心工作一线考察选拔干部,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对看得准、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使用。

唱好“关爱曲”,激励干部奋发敢为。健全关心关爱干部长效机制,突出政治关怀、突出重点对象、突出基层一线。持续开展“十佳科级干部”推荐评选活动,发掘选树优秀典型。坚持事业为上、择优晋升导向,扎实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以全省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以考促干、以考促管。按照省委“大抓落实年”部署要求,持续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免责减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旗帜鲜明地为在基层一线担当有为、无私奉献的干部撑腰鼓劲。

 

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永修干部品牌

永修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莉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永修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树牢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以实招硬招打造“讲政治、守规矩、有担当、敢较真、善成事”的永修干部品牌,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治标准,定好选人用人“坐标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要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政治历练。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发挥江西九江组织干部学院的主阵地作用,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精心打造王经燕纪念馆、恒丰知青故里等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严把政治考察。聚焦是否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各领域、各岗位干部不同特点,列出正面评价标准和负面表现清单,通过巡视巡察、考核考察、政治家访等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了解干部,让数据说话、用实绩作证、靠事例支撑。严肃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行主题党日“B+T”(标准+特色)模式,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坚持每月提示单、完成情况通报单、督查整改清单“三个清单”管理制度,让党内政治生活有严的规矩、高的标准、实的内容、好的效果。

坚持实干为先,树好选人用人“航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注重专业训练。紧扣县委实施工业强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三大战略”,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办好“干部大讲堂”,分领域分层级开展专题培训,针对性设置有机硅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专业化招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广大干部及时填补知识空白。侧重一线锻炼。深入实施选苗、育苗、壮苗“三苗工程”,有计划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历练,接一接“烫手山芋”。积极探索退出领导岗位县管干部“二次选岗”,建立完善新录用公务员“1+1”导师结对帮带制度,引领干部在全县中心重点任务中主动谋事、干事、成事。着重考核运用。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四考合一”,明确“谁来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认真做好综合考核“后半篇文章”,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个人奖惩“双挂钩”,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

强化监督管理,把好选人用人“度量衡”。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干部监督管理一刻不能松。要坚持把干部监督管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全面构筑干部监督立体防线。加强日常监督。认真落实干部日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要求,积极探索“1234”巡组联动模式,优化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委、政法、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动,将监督同步延伸到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构建干部监督“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推动能上能下。明确干部“下”的问题、细化“下”的情形、用好“下”的方式、优化“下”的程序,加大不适宜担任现职、工作状态不佳、消极懈怠的干部调整力度,健全受处分干部全链条教育管理机制,采取教育帮带、跟踪管理、回炉提升和重新任用等方式,鼓励自“下”而“上”。坚持严管厚爱。用好用活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落实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表彰奖励制度,加大乡镇“五小”场所建设力度,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实现新担当新作为。

 

 

 

 

扛牢主责强根基党建赋能促发展

峡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仁华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聚焦新时代基层党建的使命和任务,峡江县将一以贯之抓主责强主业、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出亮点,系统实施“铸魂、强基、赋能”三大行动,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发挥党建核心引擎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政治领航,推动“勤思”“笃行”一体贯通。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真学中抓深化。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实“第一议题”和“五学联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维护核心、践行宗旨落到实处,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在真信中抓内化。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实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推动“红色名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擦亮党性教育品牌,引导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老实人、明白人。在真用中抓转化。聚力打好“十大攻坚战”,全面构建党员应急动员作用发挥体系,全覆盖设立“吉先锋”党员示范岗,组建“吉先锋”党员突击队,持续开展“揭榜破难题,争当‘吉先锋’”行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一线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

突出先锋领路,推动“整体”“局部”一体优化。全面把握单项突出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实现全面进步和品质提升相统一。推动堡垒提标。按照“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农村、机关、“三新”等领域党建。大力开展“夯基固垒”行动,建立健全“月培训调阅”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交叉评分+整改销号”的办法,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雁阵提能。坚持以赛促干,高质量举办全县党务技能大赛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大赛,强化履职本领;着眼2026换届之年,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健全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畅通进出通道,推动党组织书记队伍从个体强向整体强、结构优向功能优跃升。推动品牌提效。持续巩固深化“十户连心、红网聚力”成效,推动红色网格功能向强村惠民、基层共治迭代升级;探索推行党员“红色积分制”,科学建立积分评价体系,强化动态管理,促党员肩上有责、考核有据,引领争当干事创业“吉先锋”。

突出党建领跑,推动“服务”“发展”一体共促。注重发挥党建引领成效,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好用活“小区党群服务站”“红色驿站”等阵地资源,全面构建社区与单位结对共建帮扶模式,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赋能乡村振兴。注重发挥整合资源、统合力量、聚合功能等组织优势,大力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产业,构建“企业+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增强乳鸽、羊肚菌等特色产业辐射效应,推动培育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10%以上。助推产业升级。继续巩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红链行动”,通过建强“党建链”,拓展“人才链”,优化“产业链”,助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00亿元;依托赣中现代物流产业园,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持续唱响货运物流“峡客行”党建品牌,助力物流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扬优成势激活人才“新引擎”

武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帅中华

 

省委书记尹弘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今年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明确了“加快建设中部地区人才中心”的发展定位,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武宁县将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撬动资金链。

打造网球人才“强磁场”,拉动体旅产业大发展。以创成首批“全国网球示范县”为契机,健全“党政主导、人才引领、赛事聚力、多方参与、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推动体教共融、体旅共建、文旅共兴。以策聚才。积极推进书记领衔网球人才特色项目,全面兑现网球人才政策和关联产业招商政策,设立网球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人才驿站、人才公寓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人才资源集成支持,激发育才内生动力,做大网球人才增量,吸引更多网球人才落户武宁。以才兴业。依托武宁国际网球中心教练员、场地和课程等优势资源,举办国内网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高水平打造国家级网球人才培育基地。落实职业技能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在武宁中专开设网球专业班,培养优秀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大力发展网球人才培训经济。以赛促旅。深化“体旅共建”机制,推动ATP巡回赛落地,常态化举办网球专业赛事,重点培育和推动“网球+运动产业”“网球+休闲旅游”“网球+康体疗养”等网球经济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裂变升级。

释放装饰人才“新动能”,推动家居产业大提升。武宁被誉为“中国艺术装饰之乡”,10余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室内装饰行业。接下来,将充分激发武宁乡贤在外创办1000余家装饰企业的“人才圈”新动能,推动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良好局面。打造聚才舞台。做优20万平方米中城产业园、10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数字文创园,提升其承载家居产业项目入驻的能力。推出“拎包入住”方案,吸引装饰设计效果图制作及培训机构入驻,专业承接全国各地装饰公司效果图、施工图业务,引进家装设计(从业)人员创业就业。推动企才共兴。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一体化推进,全力招引与智能家居产业相关联的绿色光电、大健康等产业项目落地。组建县智能家居产业链党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携手共进、协同发展,推动“党建+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荐申报装饰设计名师工作室、创客空间等人才工程和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深挖产才资源。持续举办装饰产业对接大会、装饰“才神节”活动、装饰设计技能大赛,吸引全国装饰建材行业优秀人才在武宁开展商务洽谈对接。大力支持江西美术专修学院发展,为装饰企业“订单式”培养输送人才,推动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筑巢引凤”新路径,将装饰企业打造成武宁与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密切对接的“桥头堡”,引导县域经济组织以资源资本资金入股等方式发展飞地经济。

筑牢专家人才“蓄水池”,撬动生态产业大聚集。依托全国唯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示范专家服务基地,集聚一批高层次专家和项目资本,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强生态智库。发挥江西省(南昌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和武宁博士联合会的移动高端智库作用,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推动进驻的2个国家和3个省级重点研发专项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分析研判绿色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在生态产业项目、人才工程申报上出谋划策、牵线搭桥,释放人才“虹吸效应”。强化项目引才。聚焦区域资源、产业特色,围绕生物医药、绿色矿业经济等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项目,加大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所需的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力度、资助额度,精准补链固链强链,加快形成生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雁阵格局,激活创新要素,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吸引资源回流。紧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吸引在外创业的乡贤企业家返乡创业,加快形成高素质人口导入效应。充分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的强劲潜力,培养其高层次与异质性的商业化能力,选派一批本土专家服务基层,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多措并举加快产业人才“留赣干”步伐

安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水养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安远县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从“引育留”入手,多措并举破解产业人才“用”的难题,加快产业人才“留赣干”步伐。

按需引才,打造聚才汇智“强磁场”。组织人社、工信、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单位赴园区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产业人才引进、培养、需求等情况,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出台产业人才“留赣干”政策。推行“全员引才”模式,县领导、部门单位、乡镇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紧盯大湾区、闽东南、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举办“清清东江源·情系粤港澳”等专题推介会,针对重点产业和紧缺人才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将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压实引才“硬任务”。围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大食品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林竹木加工等领域,充分利用阜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办好“留赣干”高层次人才现场招聘会,持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留赣干”发展。

产教融合,激活人才培育“新动能”。推动赣州远恒佳职业学院、安远中专、安远应用职业技术学校“两校一院”融合发展,共同建设“留赣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园,实现师资、课程、场地等资源共建共享。围绕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鼓励校企合作“冠名设班”“订单开班”,共建实训基地、技术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推行校企“双重主体”“双师联合培养”育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力争实现六年新增10000名产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留赣率”达60%以上。办好乡村振兴人才研修院,聚焦现代农业、电商、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开发精品课程、现场教学点、研学路线,精准培育一批思想活、理念新、素质高的乡村振兴产业人才。

真情服务,厚植拴心留人“生态圈”。建立“人才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试行“联盟接单、人才办派单、部门单位办单”模式,“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受理人才政策申报、问题反馈、意见诉求等“关键小事”,并分类转至部门单位限时办结,打造安远人才服务特色品牌。设立人才服务日,建好“留赣干”人才主题公园,组织外出考察、国情研修、人才沙龙等“虔才荟”人才服务系列活动,营造人才干事创业、建言献策、休闲生活优良环境。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留赣干”政策,发放人才“绿卡”,积极落实产业人才“五免五优先”政策,加大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交通补贴、经营贷款等支持力度,“真金白银”厚待一批产业人才留心扎根,赋能高质量发展。


“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

持续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乐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枥珍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聚焦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乐平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拧紧“选育管用”全链条,抓好源头管理、促进全面提升、激励担当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当下有活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一、着眼“优结构”,抓好源头管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乐平市坚持把公务员考录作为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源头工程来抓,精准科学做好考录工作,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突出政治首关。坚持把政治标准贯穿公务员考录全过程、各方面,把政治素质作为考察重点,强化对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等方面的考察,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严把队伍“入口关”。突出三个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金融管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业人才,分级分类设定招录岗位条件,根据学历、专业和工作经历等条件制定信息库。2019年以来,全市共招录公务员175名,占35岁以下公务员的86.6%,共招录全市主导的精细化工和医药相关专业公务员16人,经济发展类专业公务员21人,基层治理类专业公务员27人,农林水类专业公务员10人,有效满足了全市事业发展的用人需求。

二、聚焦“强本领”,促进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加强能力提升、强化忧患意识。乐平市始终注重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锻造,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历练从严从实。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着力提升公务员政治素养。出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研究制定组织生活会暂行规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文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政治定力和政治本领。实践锻炼敢闯敢试。从党的事业和干部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年轻公务员,有计划地把那些有潜力的年轻公务员放到“真枪实弹”中去锻炼。2022年以来,有计划地抽调了一批年轻公务员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巡视巡察等中心工作,助推年轻公务员在实践历练、能力锻炼中成长成才。专业训练入脑入心。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和“讲究实效”的原则,组织292名公务员赴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院参与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突出抓好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招商安商等重点任务相关专题培训,帮助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能力素质。

三、树牢“风向标”,激励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乐平市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不断激发全市公务员队伍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坚持从严管理。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公务员考录、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等工作,严格落实公务员交流、回避、退休等规定,建立乐平市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拧紧制度螺丝。树立正确导向。将定期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注重选拔、晋升近5年内年度考核连续3次优秀以上或近3年有1次优秀以上的干部,推动形成比工作、比实绩、比贡献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近年来,提拔27名近3年有1次优秀以上的公务员为正科职领导,其中近5年连续3次优秀以上的有13名;在公务员职级晋升中择优晋升,其中近3年有1次优秀以上的晋升335名。完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中共乐平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条意见》,细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深入发掘和大力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干部敢为先进典型,常态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近年来,16名公务员被评为“新时代赣鄱先锋”,1人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持续营造激励先进、学习先进、看齐先进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扎实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实施“剑邑骄子”回归工程

推动“赣才回流”

丰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曾健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丰城市将深入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焦人才“流失”“减少”“断层”等问题,实施“剑邑骄子”回归工程,推动赣才回乡、回归、回流,做大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基本盘”。

全面摸排,摸清“回归”底数。针对丰城在外人才数量多、分布散、难联系等实际,构建“市-乡-村-网格”四级摸排网,成立对内对外摸排小组,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摸底排查,做到“五清”:即在外人才数量清、分布情况清、年龄结构清、专业层次清、回归意愿清。在“五清”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建立数据库。建立在外优秀人才数据库,收集在外人才工作地点、单位、职务、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收集在外人员户籍、学历、年龄、专业技术等级、就业工种等信息;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分工业、服务业等六大行业,梳理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和在外人才回归意愿,实现供给与需求匹配对接。

搭建平台,拓宽“回归”渠道。人才回归靠情怀更要有好的回归渠道和平台。搭建联络沟通平台,成立乡贤联谊会,建立乡贤馆、青苗学子驿站、招才引智工作站,举办在外人才联谊会、恳谈会、座谈会,吸引丰籍乡贤返乡创业就业。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丰城智慧就业”招聘小程序,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合适岗位,精准对接服务。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依托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和循环经济研究院,创建高层次人才科创谷等创新平台,为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提供舞台;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利用广播、电视、抖音、微信等媒介,推介家乡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激发在外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意愿;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杰出代表、先进典型、优秀案例,让返乡创业人才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配套政策,优化“回归”环境。“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要出台让人才“眼前一亮”的回引政策,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出台回乡创业扶持政策,对愿意回乡创业投资的,在财政、税收、租金、物流等方面给予扶持。出台回引人才补贴政策,对丰籍回引人才给予项目补助、生活补助、购房补贴等。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对丰籍回乡人才创办小微企业的,优先享受创业贷、财园信贷通、应急倒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同时要当好回引人才的“后勤部长”,把子女入学、落户、办证、办照等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网通办”,用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营造“群凤还巢、百鸟归林”的回归环境。

以用为本,释放“回归”效应。人才光回归还不够,关键要给岗位、给舞台、大胆用,让人才在项目产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上发挥支撑作用。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推动“两图”对接,提升鞋服箱包、金属拆解、智能家居三大产业园承载力,为回归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人才在产业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聚焦村干部“人选难找”、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等问题,拓宽选人视野,用好数据库“找人”,打好家乡牌“感人”,把村外精英请回来,充实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实现“有人可选”“后继有人”。针对乡村振兴“内生人才外溢、外生人才不足”等困境,结合“剑邑骄子”回归工程,发挥回归人才有资金、有技术、有思路等优势,回馈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以组织工作的大抓落实助推高质量发展

青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将大抓落实作为全省组织工作主基调,强调要把大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各级组织部门要持续优化大抓落实的理念,找准大抓落实的路径,丰富大抓落实的方法,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抓好组织工作落实,要对标工作布局与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价值所在、使命所在。要把准工作定位,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主动融入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市委锚定“三区”战略、打好“十大攻坚战”,区委“两城两区”建设,实现跨越崛起的目标中去,聚力打好打赢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攻坚战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攻坚战,彰显组织工作最优价值。要服务中心大局,紧贴事业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强党建、促治理,坚持党中央号召什么、省委强调什么、市委关注什么,组织工作就聚焦什么、保障什么、服务什么,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向同力,实现组工业务和服务大局成效“双提升”。要融合推动落实,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在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保障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基层组织力量稳固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让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落点更加有力,切实把组织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以组织活力促进发展活力。

抓好组织工作落实,要坚持系统谋划与分类推进。推进组织工作大抓落实,不能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必须统筹资源、联合作战。要树牢“一盘棋”思想,深入研究各项工作的关联性,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党建、干部、人才、综合考核等工作,增强工作间的互动与联合,确保工作绩效最大最优,实现1+1>2的效果。要坚持“分领域”推进,组织工作涉及面广、领域多,各地各部门各层级情况千差万别,要把握好工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锅煮”“一刀切”。要找准“关键点”突破,根据不同工作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抓关键,把具体任务抓出成效,干部工作要抓规划、重规范、强制度,党建工作要抓基础、固根本、创品牌,人才工作要优机制、拓视野、挖潜能,注重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力求“一子落满盘活”。

抓好组织工作落实,要突出目标导向与问题意识。目标是主攻的方向,问题是前进的动力。要强化目标管理,推行组织工作“1+1+N”挂图作战,把目标细化,把任务分解,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建立目标明确、路线清晰、全程闭环的工作推进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任务抓紧抓实,防止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要突出问题导向,把认识问题和化解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无论是重点工作推进,还是改革创新项目谋划,都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抓,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一起解决。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扩面农村产业发展“1+4+N”全程化模式,聚力农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乡贤变股东,通过激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强村公司来规范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系统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向上向好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组织工作必须一件一件事情去做,一点一点持之以恒地去抓,在推进校地合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合作清单深化校地共建。在推动社区跨区结对联建实现从部分试点到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党建联合、机制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办”方式常态长效抓好落实。

抓好组织工作落实,要注重创新突破与落地落细。推动组织工作更好落实,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新性举措。要优化工作思维,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断优化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不要每项工作都追求花样翻新,关键要精准有效,务实管用,使求解的问题更优解、出手的工作更出色。要大兴调研之风,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推动组工干部下沉基层一线蹲点调研、解剖麻雀。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基层的鲜活经验,提高大抓落实的精准性、实效性。要注重落细落实,善于把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举措上,多积尺寸之功,力戒形式主义,干部选用既重数量更重质量,基层党建既重有形更重有效,人才招引既重过程更重实效,力争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奋力描绘新时代湘赣边区域

人才合作“新画卷”

万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梁辉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万载县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完善人才布局,优化发展生态,围绕《深入推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三年行动方案》的25项合作清单,推动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快形成英才荟萃的生动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实施“湘赣人才金字塔”行动,以更优生态培养人才。坚持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多类人才协同并进,让万载人才“金字塔”的塔尖更尖、塔身更强、塔基更实。用好长沙高校科创优势,推动睿达新能源、华赛新材料等企业在长沙建立“人才飞地”,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在长沙、创新创造在万载”。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契机,加快与中南大学、长沙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合作,搭建产教对接平台,通过增设就业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高度匹配。试水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跨区域合作,与浏阳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人才互派交流和跟班学习,联合举办乡村工匠培训班。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为媒挖掘培养一批乡土人才。

实施“湘赣人才一家亲”行动,以更实举措凝聚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资质互认机制,协同上栗、浏阳等地争取政策支持,统一烟花爆竹产业人才认定标准,推动专技人才互认互通。优化地方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参照湖南省做法,将烟花爆竹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定权限下放到市或县,将业绩水平对应职称要求,畅通破格晋升绿色通道,实现荣誉奖项与职称“直兑”,“高精尖缺”顺利“跳级”。引导株潭、黄茅等经济强镇先行建立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与浏阳共办人才沙龙、高层次专家联合休假、干部互派学习等活动。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与浏阳建立人才合作联席会议、人才项目信息共享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联办人才政策推介会、招聘会等活动,深化联谊交流,回引一批有实用技能、经营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本土人才。

实施“湘赣人才攻坚战”行动,以更大力度成就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走好人才自主成长之路,是实施县域人才计划的有力牵引。围绕烟花爆竹、雨具、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产品生产、功能配套、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多板块为一体的区域人才产业协作示范园,完善人才配套服务,用更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来吸引企业与人才,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课题攻关、示范推广,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广大人才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档升级人才培训综合体,探索联合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服务和“兴产赋能”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邀请湖南专家对接我县“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型企业,零距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和生产经营等难题。

实施“湘赣人才别样红”行动,以更强特色用活人才。红色资源融入“人才建设”,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时代课题。坚持立足红色资源,保持战略眼光,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心为红色旅游人才“搭台子、架梯子、引路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和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提档升级本土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用好“浏阳—袁州—万载—铜鼓—修水—平江”组团,全力推进红色资源传承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组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重点旅游景区宣传推广联盟,共育共享红色旅游人才。打造红色培训联合体,健全红色旅游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组织开展红色讲解员进校园、主题研学活动等,遴选优秀红色讲解员加入市县宣讲队伍,开展“红色研学游”,联动打造“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经典线路,创作推出红色文艺精品佳作,互相承接各类人才培训班。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推动干部担当有为

定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成成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要求。定南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紧扣组织部门工作实际,聚焦职能职责,着力引导全县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助推发展的实绩实效。

聚焦以学铸魂,夯实初心为民的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干部干事创业的初心使命,过硬的本领是干部为民造福的底气所在,组织部门必须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让干部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通过搭建“滴灌”培训、一线“赛马”、上挂下派、跟班学习等系列平台,帮助干部成长成才、尽显其才。立足江西“融湾第一站”,分批安排干部南下学习考察,聘请湾区知名专家教授到定南授课,助力提升融湾思维。坚持在“八大行动”“四区”建设重点项目等“六个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选派干部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安排干部参与党建、巡察、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专项工作,帮助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高质量打造一批“红色名村”,深挖一批“红色路线”,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重走红军路”等现场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聚焦政绩导向,释放奋发有为的干事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用人导向体现政绩观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把政治标准考察作为识人用人的头道“工序”,做实做细政治素质考察,切实把具有担当政治品格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推行实绩识别“三定评价法”(定性靠事例、定量靠数据、定绩靠分析),建立逐人研判机制,大力选拔使用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主战场等急难险重一线中担当作为、经受考验的干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考核委领导、考核办协调、牵头单位推进、责任单位落实”的运行机制,推动以考促干。在开展县管领导班子和县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采取“三张清单”(特色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奖惩清单)+实绩印证的措施,维度集成分析实绩实效,推行年度考核等次与综合考核等次挂钩,不单以领导评价或民主测评衡量政绩、确定等次。运用中组部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在我县试点经验,落实平时纪实“321”量化考核机制。坚持考用结合、以考促用,突出实绩考核的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工作中。

聚焦严管厚爱,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等全方位关心关爱干部,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释放职级晋升政策“红利”,晋升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落实晋升政策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乡镇公务员晋升比例。继续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进一步打通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注重改善待遇保障,落实落细交通住房、体检休假等制度。加强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入联合开展干部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系列活动,促进干部身心健康,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针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敢于亮剑出实招,加大职级公务员未正常履职问题专项清理力度,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落实《定南县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负面清单》,实时更新干部监督信息台账。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出台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若干措施,组建干部作风监督员队伍,强化干部日常监管。

 

“才聚月湖”工程

领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鹰潭市月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巍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月湖区将大力实施“才聚月湖”工程,层层发挥主城区优势,树牢人才战略思维,完善人才布局,优化发展生态,奋力开创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宜创宜业的城市“事业圈”。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聚则发展快。高位推动强势开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调整充实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好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工协作作用,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谋划、科学布局,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统分结合、协同推进的人才工作局面。链式推进科技创新。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积极构建“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产业基地”全链条转化协作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吸引优秀人才到智慧金融科技园、智慧众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就业。配合实施“人才飞地”行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专家工作站、飞地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让科技创新“研发在飞地、转化在月湖”。打造市场化人才机制。发挥区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拓展产业升级、企业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教育培训等十大业务板块,探索建立新的市场化人才引育模式,实施引才激励制度。支持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中介在招才引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人才市场化发展体系。

坚持内外兼修,构建动力强劲的城市“生态圈”。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的活力所在。向在外优秀人才借力。聚焦月湖籍在外人才,建立驻外招商引才“联络站”、青年人才联络站,加强在外人才联系,健全人才信息名录,以“主动邀请一批、精准回引一批、联系欢送一批、走访服务一批”为抓手,举办“知名人士家乡行”、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等活动,做到在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乡贤能人必访,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拓展人才“朋友圈”。向高校院所协会借智。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江西师专、江西先进铜产业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提供“订单式”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支撑。探索与鹰潭卫生学校、鹰潭城市职业中专等院校建立产业人才共育共享模式,通过定向委培、专场招聘、顶岗实习等方式,打通产业人才引育通道。向本地人才资源借势。深入实施“技能月湖”行动,制定月湖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及相关技能人才培训配套细则,举办黄蜡石雕刻、烘焙技巧、眼镜加工、家政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加快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近悦远来的城市“生活圈”。城市需要在提供优质服务上绵绵用力,才能真正让人才成为城市进步的动能。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乘数效应”,提升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水平,以“一宣四帮”为抓手(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搭建培养平台、帮助搭建谏言平台、帮助搭建创业平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人才联谊等活动,增进人才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才综合服务站,推动落编落户、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精准解决人才大事小情。紧扣产才对接主方向,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机制,对回月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推动人才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加大资源投入。出台《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各类人才购房补贴、住房补贴、生活补贴政策等落地见效,以真金白银加速人才智慧集聚。围绕人才之家、人才驿站、人才公寓等服务载体建设,综合运用新建、购买、改建、租赁等“固定资产+灵活调控”的方式,分类打造人才公寓综合体和人才社区,为来月人才提供第一站“落脚地”。

全链条发力锻造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

宜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何征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宜丰县坚决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把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

提高标准“选”干部。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严把“三个突出”标准,配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突出对党忠诚。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嵌入日常、抓在经常,特别是注重年轻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态度、措施、实效,切实把政治素质考察清、识别准。突出工作实绩。牢固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运用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结果,注重在“六个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一批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秀干部,充实乡镇班子队伍。突出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干部推荐考察党委(党组)书记和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双签字”制度,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要求,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系统专业“育”干部。深入开展干部培养供给侧改革,抓好源头培养、重点培养、全程培养,构建具有宜丰特色的全周期干部培养体系。面向新录用公务员,实施“青苗工程”。实行3年滚动培养,通过夯实政治理论、深化结对帮带、实施多岗锻炼、强化监督考核等措施,一体化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面向优秀年轻干部,持续深化百名优秀年轻干部“扬帆启航”培养计划,以“一年一周期,一月一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储备一支量足质优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扎实开展乡镇干部轮训班。紧扣县委“1359”总体部署,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重点,分层级分领域加强乡镇干部履职能力培训。

从严从实“管”干部。干部既要培养选拔好,又要持续管理监督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集中性纪律教育和经常性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夯实干部的思想防线,把干部的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抓实关键节点。聚焦年轻干部新入职、新提拔等关键环节,加强政治“体检”,充分发挥纪检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多角度了解年轻干部一贯表现。突出严管厚爱。深入开展乡镇干部绩效考核,持续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加大乡镇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对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家庭负担较重或夫妻双方均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优先交流到县直部门任职。持续强化乡镇“五小”建设,让乡镇干部安身更安心。

大胆创新“用”干部。树牢“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和显著优势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注重选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党政正职岗位。同时充分考虑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情况和现实需要,保持“老、中、青”和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合理搭配,全面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动乡镇之间、乡镇和县直部门之间干部交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队伍活力。积极选拔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任“五员”,充实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生态环保等工作一线,进一步激发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干事热情。

 

坚持产才融合建设青年向往的青春之城

共青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戴轶苏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着力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突出问题。共青城有科教人才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有向“新”而行集聚发展的产业基础。我们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实施“校地企”人才联合体建设行动,以产教融合育才引才、校企共享用才留才,推动产才“双向奔赴”,打造万千青年向往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需求相联,推动人才最优供给。共青城现有驻市高校11所,设有专业230余个,集聚人才10万余名。近年,我们突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融合”,打响了“人才留共·智汇共青”品牌。下一步,将实施产才“三联工程”,推动精准育才引才。学科联建,把完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联调机制作为主攻方向,紧扣全省“1269”和九江“9610”行动计划,加速驻市高校现有优势学科、新设置学科与主导产业布局融合,推动每所高校建设2个以上服务产业学科,遴选10个左右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让人才引来即用、用得顺手。人才联用,以高校领军人才为带动,建立“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引用机制,通过高校出编制、企业给岗位或高校出人才、企业给平台的双聘复用,将人才“蓄水池”向产业、企业开放,靶向引才、灵活用才。成果联享,围绕“1+3+3”产业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分类组建“高校专家库+创新成果库+企业需求库”和“一系部一企业、一项目一小组”高校人才服务团,对契合主导产业的转化成果,给予“一事一议”重点支持,推动高校智力就地转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平台共建,推动融合提质出圈。平台广则人才活。近年来,我们通过校地企联动,建成24个省级、30个市级人才平台。下一步,将实施“前瞻储备一批、奋力争创一批、重点共建一批”人才平台建设计划,努力让每名人才都能筑梦圆梦。向“国字号”聚焦,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政校企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共同打造与市域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人才链。积极推动校地企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力争到2026年突破10个国家级平台。向“最前沿”布局,走好“高校+企业+平台”新路,推动“一所高校服务一条产业链”,重点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健康等产业领域,聚集10家高端研究院、组建1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10家现代产业学院,系统构建青年人才发展平台体系。向“青才俊”倾斜,以赛会为牵引,高质量办好“智汇共青”青年人才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遴选+孵化+资金+导师+培训”,全链托举青年人才创业梦想。以人才计划为突破,启动“共青英才--青年俊才”专项,优先支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秀青年人才。以就业为支撑,用好国家高新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九江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基金小镇等平台,共建基地,拓岗赋能,推动更多青年人才留共来共就业创业。

要素相融,营造集聚雨林生态。生态优则人才兴。近年来,我们推出“青年人才留共15条”大礼包,建成340套酒店式人才公寓和青英人才发展学院,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下来、扎下根。下一步,将深化“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全方位塑造良好环境。深化校地协同。落细一名市领导联系一所驻市高校共建机制,选优配强校地共建联络专班,以“一对一”“链条式”服务,更强力量、更广范围推动校地企人才资源跨界融合、同向发力。加大政策支撑。扎实推进“驻市高校留才奖”“引才星级企业奖”等政策落实,及时补充出台刚需政策。开通“才聚共青——高校引才直通车”,升级“智汇共青”云端引才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校招会。做优服务保障。对标“人才总服务商”定位,“一揽子”解决青年人才安居医疗、交友联谊、文旅康养、交通出行、金融支持等后顾之忧。完善人才事项“码上办、马上办”,制作“共青优青卡”,推动服务即申即享。丰富人才驿站、人才社区、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力时尚青年场景,以更优服务满足青年人才的热爱和期盼。

 

优化治理效能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安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庆文

 

全省组织部长会指出,要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安福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破解部门协同不力等问题,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把资源力量下沉到乡村,把干部队伍集结到乡村,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格局。

强化各级协同,激活“动力主轴”。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破解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县乡两级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领航”项目,明确乡镇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村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形成县级主导、乡级主抓、村级主战上下贯通的“动力主轴”。细化部门协作。围绕乡镇干部和基层群众反映突出踢皮球问题,出台县直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工作,及时化解部门职责分工争议,并将乡镇对县直部门评价纳入综合考核满意度评价,破解部门间职责边界不清、协调联动不足、事权随意下放等问题。优化县乡协同。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关于推动乡镇“党委书记热线”与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工作有效衔接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法院、信访、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调解工作机制,定期入驻乡镇,主动对接一线治理难题,及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从源头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

建强治理力量,实现“为马赋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充实乡镇工作力量。针对属地管理专业力量薄弱问题,将司法、公安、市场监管等派驻机构纳入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协调,工作考核和负责同志任免由乡镇党委提出意见;针对乡镇专技人员断档问题,探索实施乡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管理办法,科学设置专岗类别员额,明确专岗职责任务,优化专岗考核评价机制,全维度保障基层专业领域人员力量。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实施党组织书记“群雁”工程,开展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有效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抓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让后备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让后备力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源头活水。聚合各类治理资源。从农村老支书、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中选聘一批责任心、公益心强,为人公道正派的人员,建立“五老和事团”,打造一批百姓说事室,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能人、村民代表等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整合治理阵地,做到“为车减负”。按照共享党群阵地的理念,依托“智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建强“一网统管”平台,着力为基层减负,实现牌子最小化、服务最大化。推行“一部热线管受理”。着眼于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整合110接警、网格员巡查、12345政务服务等热线,推行“乡镇党委书记热线”,坚持以“一条热线连民心,一个专班解民忧”工作理念,优化接诉、派单、办理、考评等全流程环节,实现接、办、转、督、访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构建“乡镇党委书记主抓、班子成员领衔、工作专班推进、部门协同联动”治理工作格局。推行“一个中心抓治理”。将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整合到党群服务中心,合理设置功能区,清理规范制度牌子,优化提升服务功能,构建了一个“安心办”智慧中心、19个乡镇和27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1+19+274”为民服务矩阵。推行“一个窗口管通办”。整合服务窗口,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改革和村级代办服务,系统推进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完善村代办、乡受理、县审批联动机制,同时,加大力度推进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职工退休等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建设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智慧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将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60%以上。

探索乡村治理“根系化”管理模式

石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邓小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效能。石城县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探索乡村治理“根系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聚力打造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多元化共治实践地、示范区。

夯实根基“强引领”。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强化乡村治理的基础、队伍和保障,让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根系”扎得更深、更牢。石城县将积极实施村党组织“阵地提升年”行动,加大土地、金融政策扶持,支持乡村治理创新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各村合作联合社平台为统筹,发展资产资源盘活一批、旅游经济壮大一批、抱团发展带动一批等“七个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建设的深度融合。积极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计划,开展“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阶梯式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同时持续巩固创业致富带头人、“一团一书记五顾问”和“乡村三资‘CEO’”等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吸引乡村经济、管理、技术、法律等多层次人才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

双线联动“优服务”。乡村治理要实现善治,首先要以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并不断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扩大有效治理的“繁茂枝叶”。石城县将拓宽基层各类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采取“群众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从“两代表一委员”、入党积极分子、“五老”人员、乡土人才等主体中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事项清单,涵盖农村群众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及精神文明需求,落实网格员“五必知、三必到、七必访”制度,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打造“实诚人”线上矩阵,建立“善治云”线上治理平台,推出线上“三务公开”查询、“一键报事”窗口、农村党员(网格员)“i代办”点单、智能呼叫等服务,实现乡村治理的透明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

凝聚共识“树品牌”。石城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免礼”新风吹拂全域,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将激起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乡村各个角落。石城县将做好乡村治理与移风易俗改革深度融合文章,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把以农村无职党员为主的网格长(网格员)选聘为文明新风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村(社区)公约监督员,引导村组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依托网格党小组,发挥“米茶”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作用,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推行道德红黑榜制度,积极开展文明户、卫生示范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选树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形成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品牌力量。

 

“三个精准”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万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志安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村党组织书记战斗力不强、村级后备干部培育不够等重点难点问题,万安县将着力在精准研判、精准培育、精准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坚持常态调研,在“精准研判”上下功夫。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建立蹲村调研机制,因村施策选派县乡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组成调研组进行蹲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访谈+问题会诊+案例分析,了解村干部配备情况、能力现状和思想动态,找准问题症结,切实帮助解决。建立日常预警机制,抽调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党务观察团,不定期深入村组一线了解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表现情况,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立定期研判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场党委,每年对村党组织班子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等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开展星级评定,将星级评定结果与村级干部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等挂钩。

坚持专业聚能,在“精准培育”上下功夫。搭建素质能力提升平台,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常态充电蓄能,充分用好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统筹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围绕“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生态振兴”等乡村振兴关键词,为村级干部带来理论详实、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课程,帮助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常态比拼提能,在村级干部中全面开展“同台竞技话比拼”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通过“即抽即讲”方式随机抽取村干部上台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帮助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常态指导赋能,要求各乡镇场党委结合中心工作和挂村安排,建立班子成员与村“两委”干部“一对一”专项指导机制,对当前重点工作和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专项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能落地见效,推动村级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宽严相济,在“精准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村干部管理制度,提升科学性与规范化水平,让村干部干事有劲头、有奔头。强化正向激励,健全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收益为补充的村干部薪酬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好“基本报酬+岗位补贴+绩效激励”的结构性待遇保障政策和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业绩晾晒排名靠前的村党组织,予以工作奖励。强化赋牌管理,对业绩晾晒红灯较多或者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村党组织,及时下发工作函提醒,未按要求整改的,由县委组织部进行约谈,并按规定予以赋牌。强化警示教育,坚持每半年会同县纪委监委,对全县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案例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在全县范围内集中通报,剖析根源、提出要求,用身边案警示教育身边人,达到以案说法、强化震慑的作用。

 

只争朝夕大抓落实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瑞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日初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近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南昌召开,明确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严从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新的一年基层党建干什么、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瑞昌市委组织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将2024年确定为“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年”,只争朝夕,大抓落实,引领带动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传承“铁肩膀”,建功“新时代”,全力在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当先锋。

坚定政治立场,夯实凝心铸魂“主阵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学习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建强市委党校、乡村党校等基层一线党员教育培训平台,结合党组织和党员实际特点,组织开展“铁肩膀讲堂”“车间课堂”“板凳课堂”“红色蒲公英宣讲”等学习活动,讲好瑞昌“铁肩膀”故事,上好党性教育“初心课”“必修课”。

坚守干事初心,锻造大抓落实“主力军”。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整体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效能。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持续开展“书记领航”基层党建项目三年行动,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作为必领项目,把党建之力转化为攻坚之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主动领题、答题、破题。持续建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实施线上线下“双向摸排”行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树立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的鲜明导向,常态化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加大在园区、小个专、新就业等重点区域、薄弱领域摸排党员力度,在助推发展、参与治理、服务民生一线组建“铁肩膀”志愿服务队、“铁肩膀”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揭榜挂帅、承诺践诺、献计献策、岗位练兵等创先争优活动,打造过硬党员队伍。

坚持融合发展,激活党建引领“主引擎”。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好党建是做好基层工作的“牛鼻子”,党建引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党建、大抓落实,持续实施《瑞昌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统筹谋划2024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年各项重点活动,组织开展“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化“铁肩膀”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围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铁肩膀”特色实践活动,做好产业链党建工作,完善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功能,做好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育招引、产学研转化等深度融合文章。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小区便民服务站和“红色物业”建设,积极搭建“乡村夜话”“民情夜谈”等议事平台,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下聚集。

优化升级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南昌市东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维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当前,南昌市东湖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更加包容的胸襟、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快培养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切实把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拓宽渠道视野,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人才队伍,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东湖区将按照会议要求,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引领发展强引擎,做到高质量发展需求在哪里,引才工作重心汇聚到哪里。一是精准对接靶向引,贯彻落实好南昌新“人才10条”,围绕全区“4+X”产业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百场校招”“洪漂人才”招聘会等招才引智活动。管好用活“编制池”,引进一批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医护岗工作人员和急需紧缺人才。二是乡情感召回流引,实施“智汇东湖·凤还巢”回引工程,推进“返乡学子座谈交流会”等活动,依托辖区南昌市留学人员之家,充分挖掘留学人员、华人华侨专业人才及海外人才,不断拓展引才渠道。三是广开渠道多方引,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形成项目集聚人才、人才支撑项目的良性循环。依托“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以“团队+技术+资本”项目合作、“候鸟式”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技术指导等方式定向引进人才。

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产业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平台。平台既是人才推动高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的重要舞台。东湖区将对标对表会议精神,竭尽所能为现有人才提供干事平台、成长舞台。一是搭建一流文旅融合平台,依托滕王阁、百花洲等著名景区,引聚知名文旅专家、学者来东湖交流,推介赣发绣、南昌制扇技艺等非遗文化,擦亮东湖文旅品牌。依托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东湖意库等园区,引聚知名文化经纪人、创作人来东湖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二是搭建一流自主培养平台,以全市首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签约揭牌为契机,推进“特色科室”“名医工作室”建设,打造区级卫健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东湖教育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擦亮“赣教潮头、学在东湖”教育品牌。三是搭建一流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在东湖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探索在东湖区建立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各方面人才成就事业拓宽空间。

做优服务环境,构筑爱才留才“生态圈”。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东湖区将秉承“服务无止境”的理念,聚焦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重点群体,着力破解人才服务难点堵点,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生态圈。一是建好“服务体系”,科学构建“惠平台、惠生活、惠服务、惠创业、惠招聘、惠成长、惠政策、惠才+”等板块于一体的“东湖惠才”服务体系,优化资金扶持、创业指导、空间供给等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来东湖就业创业。二是抓好“品牌活动”,持续擦亮“东湖大V”人才品牌,常态化开展“人才活动周”“云秀人才智荟东湖”等活动,高质量举办“赣未来新生长”线上线下招聘周、“看南昌、鉴未来”人才就业考察等活动,以活动聚人气、凝人心。三是办好“暖心小事”,统筹全区服务资源,深入开展“为人才办实事”活动,迭代升级“人才优服”小程序,制作“东湖惠才”人才卡,切实解决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服务等“急难愁盼”,让广大人才在东湖安身、安心、安业。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群雁”齐飞格局

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利森

 

近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鄱阳县坚持将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关键,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逐步形成“头雁”领飞、“雏雁”奋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

“头雁”领飞,建强村级干部“主心骨”。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排头兵”,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直接执行者,其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坚持鲜明政治标准。始终把讲政治作为首要标准,严把“入口关”,把政治素质考察下沉延伸至村级党组织书记选用中,具化考核指标、逗硬考核标准、规范考核流程,把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头雁”选出来。注重放宽选人视野。大力实施“鄱人回归”工程,依托在外人才工作站和流动党组织,通过“三请三回”、走访慰问等活动,打好“政策牌”“乡情牌”“亲情牌”,及时将有回乡意愿的在外创业人员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强化全链条培养。加强乡镇党委指导力度,明确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经验丰富的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或强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帮带一名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构建“定制培养计划、建立纪实台账、听取思想汇报”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能力。

“雏雁”奋飞,赋能乡村振兴“生力军”。把抓好回村任职大学生培育作为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雏鹰成长”计划。建立挂点乡镇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和“五老”人员相结合的结对帮带培养机制,实现“青蓝结对”全覆盖,帮助回村任职大学生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工作方法,并从中感受到重视和温暖。建立“三个一”锻炼提升机制。针对回村任职大学生参与一线急难险重工作少的情况,明确每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联系1个村(居)小组、至少参与1项重点工作、至少结对联系1名困难群众或信访户,提高回村任职大学生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实际工作能力。实施“补课充电”培训机制。积极探索“菜单式”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征集回村任职大学生培训需求意向,结合实际分类确定培训主题,打造现场教学基地,突出农业技术、基层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实干技能培训,以“精准滴灌”促使他们成为领航致富、善治善为的行家里手。

“群雁”齐飞,营造干事创业“新生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持续提升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探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上能下制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行为“三项清单”,明确权力清单14条、责任清单13条、负面清单18条,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下”得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倒逼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完善回村任职大学生“评述结合”跟踪管理机制。采取日常考评与年终述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回村任职大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以考核结果定奖惩,使回村任职大学生保持适度压力。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推优、村级干部实绩申报、中心工作专项考核制度。根据乡镇(街道)中心工作安排及工作进展情况,由县委组织部及所在乡镇(街道)抽调专员成立考核小组,采取党(工)委推荐、驻点调研、实地查验等方式,对村级干部推进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同时,拓宽村级干部上升渠道,在优化政治待遇上提出具体办法,针对性设置基层定向考录岗位,激励村级干部担当作为。

 

聚焦“四个强化”

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答卷

萍乡市湘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波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湘东区将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通过建体系、优架构、聚合力、强保障,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推动治理形成新格局、展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精于治理的“桥头堡”。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把党组织建强,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上下一体。把基层治理作为全区各乡镇街“一把手”“书记领航”工程抓推进,建立“一套实施方案+纳入二项评比+明确三项流程”机制抓落实,确保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区域联动。探索推行区域化党建,根据项目、需求、民生清单,选准1个核心党组织,统筹区域内党组织,针对性协调区域外党组织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互联互通、精准齐抓的良好局面。建强堡垒。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优化调整行动,持续抓好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明确村“两委”班子不适应不称职具体情形和处置调整程序,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强化多网合一,建强善于治理的“最末梢”。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围绕治理单元优化、人员选配、配套保障,推动治理“神经末梢”建强。优化治理网格。在村组(居民组)一级,以“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以网格为基准,对党小组和村民(居民)小组进行优化设置,推动党建、信访、民政、应急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配强治理力量。对优化调整后的单元,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实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网格长、志愿服务队队长的“五长合一”,精简冗余治理人员,并吸纳志愿者主动参与治理,以人员的“一增一减”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完善配套平台。深化线上“邻里一家亲”信息平台,规范化打造集网格活动、商事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下网格党小组驿站,完善“线上+线下”对接、“接诉即办”机制,实现问题收集有渠道、处理有场所。

强化共治共建,激活勇于治理的“生力军”。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搭平台、组队伍、强自治、促延伸,推进精细化、人性化、全覆盖的治理服务。织密群防群治网。发挥网格服务驿站、社会治理综合体等平台作用,对新业态新就业“红蓝黄”骑士队伍、平安志愿者等进行优化整合、规范管理,打造一批以党员为主的调解工作室,构建群防群治的“天罗地网”。激发群众自治力。实施村务公开阳光工程,通过设置“红色议事厅”“流动议事亭”,组织“360社情联席会”、屋场贴心会,引导村民(居民)参与村(社区)事务,形成党组织引领下的自主“提事、议事、决事”格局。争做群众贴心人。认真落实“四下基层”争当“群众贴心人”工作,建立区直机关和村(社区)结对帮建机制,全面推行“三长三联”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党群连心”敲门行动,以党员走家串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机制健全,提振敢于治理的“精气神”。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将建章立制贯穿于治理全过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清单明责。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清单”制度,结合重点工作任务形成必选清单,挑选群众诉求形成自选清单,在党建责任、财务管理等方面划出“红线”形成负面清单,助推精准履职。比学赶超。开展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大比武”,创建“党建沙龙”学习机制,以擂台比武、实地观摩、主题宣讲、围桌座谈推动形成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赋能增效。深化开展乡镇赋权扩能、村(社区)减负增效行动,确定区级行政权限下放范围,明确村(社区)依法履职、协助办理、负面清单事项,提升乡镇“统”的权力、村社区“专”的职能,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坚持“三个注重”

做好干部教育“融湾”文章

寻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琳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推动党性教育出新出彩。近年来,寻乌县用好毛泽东寻乌调查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深寻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坚持“三个注重”,开创“特区+老区、帮扶+合作”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助推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重建机制促合作,推动干部教育“融湾”有力有序。近年来,寻乌县坚持高位推动,建立“1+16+N”(即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龙岗区11个街道和5家国企+N个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县委组织部等52家部门(单位)分别与龙岗区对口部门签订对口帮扶或合作协议,明确了干部双向交流、党性教育合作、红色资源开发等事项,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合作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深圳市支援合作寻乌县2024年工作计划》《龙岗区支援合作寻乌县2024年工作计划》,深化与深圳市龙岗区委组织部合作交流,开启互办班次、互享资源、互通师资等合作新模式,推动龙岗区支持寻乌县打造深圳市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龙岗区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青少年学生和高层次人才等群体加大来寻乌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红色研学频次。深化与深圳市委党校、龙岗区委党校、深圳经理进修学院、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合作,组织我县学员赴深圳高校参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赋能等培训,推动龙岗区为我县承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以更大力度推动双向交流、双向赋能,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注重优平台提品质,推动干部教育“融湾”有声有色。近年来,寻乌县高标准打造中央红色名村4个,依托“寻乌调查”为龙头的“一馆七址”现场教学点,开发了《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实践与启示》等20多部精品红培课程,联合拍摄的党员电教片《调查研究——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中央媒体展播,反响热烈,并被赣州市主题教育办推荐为学习资料,打造了《“弘扬唯实求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题教学》等一批精品线路,开展“走进红色寻乌探寻东江之源—大湾区百万人游寻乌”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了我县现场教学点的承接能力、服务质量和教学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建强培训阵地,围绕“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红色旅游核心景区,串联发展寻乌调查纪念馆、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形成从场馆教学、旧址参观到沉浸体验的调查研究主题研学区;加快建成寻乌调查红色文化培训基地,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指导乡(镇)党校建强阵地、开发课程、办好培训,促进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做“精”培训课程。深挖寻乌调查历史,全力打造调查研究主题课程;用好“一馆七址”等丰富红色资源,开发系列党性教育精品现场课、创新课;大力推进案例课程建设,开发“寻乌工作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案例课程。培优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探索建立“名师工作室”,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大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红色师资队伍。

注重强历练提能力,推动干部教育“融湾”有为有效。近年来,寻乌县为推动干部摒弃“山区思维”、树牢“湾区思维”,坚持把“战训结合”理念融入大培训工作格局,把湾区作为干部“练兵场”,实施“126”(即1个月集中培训,2个月项目蹲点,6个月驻深跟岗)干部培养机制,先后选派了120名干部赴深圳跟岗学习,并兼任深寻对接员、人才招引员和招商推介员,组织党政干部、优秀教师、骨干医生等赴大湾区实地培训4000余人次,干部思想得到大解放、作风得到大转变、能力得到大提升,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2023年协助引进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34名、招引企业8家,签约金额达39.4亿元;承接深圳市干部教育培训班次32期1293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融湾”历练,持续优化“126”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择优选派干部到深圳市相关部门、单位、企业等跟岗学习,全面引导广大干部强化湾区思维、锤炼湾区作风、干出湾区作为,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干部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砥砺品质、提升本领,实现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培养造就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寻乌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治理创新激活城市新质生产力

景德镇市珠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锐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新征程上,珠山区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扛起千年瓷都主城区担当,在试验区建设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推动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现城市发展“新”中有“质”,基层治理“质”中有“新”,奋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坚持创新驱动,突破传统治理路径依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珠山区委将聚焦组织建设,着力增强“两个功能”,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实“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五级联动体系,使组织纵向延伸最基层。大力推进“支部建在小区”,加强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党建工作,持续推动在行业市场成立党支部,使组织横向覆盖各领域。聚集事权匹配。以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窗口管服务”两项试点改革,抓好人员下沉、服务下移和审批下放,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增强基层街道统筹能力。推进联动共治。优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区域联动协同机制和多元化解处置机制,深入实施“百姓说事”“四会议事”等特色治理做法,将党建、综治等“千条线”整合成“一张网”,为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抓住“关键”发力,全面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珠山区委将深入实施治理强基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阵地建设“立足点”,坚持“党建+民生”理念,依托党群综合体建设一批幸福食堂、幸福学堂、暖“新”驿站等“微服务”阵地,打造“幸福珠山”城市基层治理品牌。稳固队伍建设“关键点”,实施社区(村)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开展党务技能大赛选拔年轻干部进入社区(村)班子,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队伍。把握信息建设“支撑点”,构建完善“数字珠山”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沟通交流壁垒,网格员通过手机端“数字珠山”实时掌握“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生活动态。找准基层减负“落脚点”,逐步理清街道、社区(村)职责清单、权责边界“为车减负”,严格整改基层干部违规借调现象“为马赋能”,优化基层干部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为人增效”,着力化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党建品牌“出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珠山区委将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基层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凝聚“三新”群体。充分发挥“景漂”流动党委的凝聚力、向心力,集聚陶瓷设计等各方面人才,充分调动新就业群体主人翁情怀,赋予新就业群体“流动网格员”“文明宣传员”等多重治理身份,增强新就业群体融入感、归属感、幸福感。赋能产业升级。开展产业链党建“领航赋能”行动,在陶溪川、陶源谷等产业集聚地打造党组织区域服务平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党建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推动陶瓷创意设计向高端化、品质化升级,把珠山打造成为全球陶瓷创意设计中心腹地。助推文旅发展。依托党员干部组建爱心车队、翻译志愿服务队、妈妈物价劝导队等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旅游高峰期常态化组织开展爱心志愿服务,唱响“窑火红·珠山”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让党旗在旅游志愿服务一线高高飘扬,持续擦亮“千年瓷都”旅游“金字招牌”。

 

四链融合

打造“梦想家‘袁’人才绿‘州’”品牌

宜春市袁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郅

 

人才兴则事业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袁州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运用“四链融合”思维,结合区情实际,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真功、出实招,创新打造“梦想家‘袁’人才绿‘州’”人才品牌,让更多“千里马”驰骋于袁州大地。

靶向定位精准“引”,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聚焦“2+2+N”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摸排企业人才需求,系统制定招才引智计划,举办“书记部长进校园”系列人才对接招聘活动,实施引才倍增行动。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培养一大批产业技能型人才,探索为重点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专户。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政策,多管齐下引才聚才,借助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引进博士研究生53人。利用优质人才资源,重点打造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项目产业链,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因材施教精细“育”,让智慧与活力“涌流并发”。建立人才培训制度,精心组织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推广“田教授”“土专家”等做法,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深化与宜春学院“校地合作”,建立地方、企业与地方高校(院所)人才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首批合作项目清单21个。依托现有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实训基地、工匠学院等多个联合培养平台,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注重在一线“墩苗”,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持续选派驻企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探索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开展帮扶,在一线培养使用造就人才。

润物无声精心“留”,让拴心与留人“合拍共鸣”。建立并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常态化做好领导干部挂点帮扶、政企圆桌会议等机制,为经营主体解决诉求难题。落实落细惠企纾困政策措施,2023年共兑现惠企资金12.07亿元,受益企业达8.9万户;强化企业人才资金帮扶力度,发放各类惠企惠才金融贷款9.8亿元。高标准建成人才服务综合体并成功交付使用,建成“袁州人才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多项人才服务事项线上办理“一次不跑”,目前已受理审核服务事项800余人次。积极开展人才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发放袁州区人才服务卡,努力打造“梦想家‘袁’人才绿‘州’”服务金招牌,为人才提供更精准、更贴心、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量体裁衣精确“用”,让人才与岗位“深度契合”。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打造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发展使用平台。依托科创园,建立人才项目孵化园,实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抓科研、以科研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创新平台倍增行动,统筹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企业及其人才科技创新。切实发挥“五个一批”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选派3个农业特派团、55名青年人才、93名专业技术人才等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成就自我。截至目前,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入选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创业平台67个,产才融合澎湃动力不断迸发。

 

倾一城诚意聚八方英才

崇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梅新华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作为山区小县,崇义县在人才工作中面临交通区位不优、城市能级较低、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短板劣势。唯有加强顶层设计,拿出真情实意爱才敬才,持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全面构建新时代“大人才”发展格局,才能为奋力争当革命老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紧扣聚才之责,加强工作统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吸引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们在人才管理、人才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人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评价管理机制,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广大人才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分类体系。聚焦事业发展所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修订完善《崇义县人才分类目录》和《县域发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对人才实行差异化管理,鼓励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人尽其才”。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全流程体系,迭代出台人才新政5.0版,重点突出产才融合、结构优化、人才评价、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等内容,促使人才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推进人才“放权松绑”,进一步打破各种界定和限制,重点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向医院、学校、企业等用人主体下放职称评审权,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让用人主体成为用才留才主力军。

紧抓引才之策,积蓄发展动能。拼发展就是拼人才,抓发展必须先抓人才。实践表明,引进一个能人,能够兴旺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我们开展了“百名硕博进崇义”“崇义工匠”等一系列引才活动,全县人才总量得到持续扩大,人才队伍结构日益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拓宽引才渠道,不断增强人才招引驱动力,着力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汇集智力源泉。绘制在外人才“图谱”。深挖在外人才“富矿”,按照在外人才学历、行业、特长等基础信息,持续更新崇义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和行业分布图,实景化展示人才分布、人才结构、人才缺口等情况。创新引才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赣州人才集团崇义分公司市场化引才渠道,探索成立乡镇(城市社区)人才驿站,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助力引才主体精准引才。用好人才回流机制。结合招商引资工作,接续举办“三请三回”、在外人才回乡创业论坛等活动,重点邀请在外崇义籍专家、高层次人才和创业投资人士等群体,对业绩突出、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在外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助推崇义籍在外人才回流发展。

紧盯展才之能,注重平台建设。小苗壮大需要沃土滋润,人才成长也要“搭台唱戏”,好的舞台能够助力人才释放潜能、大放光彩。近年来,我们依托章源钨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耀升钨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县人民医院江西省三级卒中中心等县内重点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但受发展基础、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制约,与经济基础较好城市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产业+人才+平台协同发力,实现产才融合发展,不断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筑牢县域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打造校地合作平台。围绕钨及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支持鼓励章源钨业、长飞矿业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示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资源优势和高校科研优势互补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好现有创新平台。持续加强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指导,引导平台围绕全县主导产业、经济风口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整合资源、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对现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进行提质更新,高标准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引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用活对外开放平台。发挥崇义县驻大湾区、长珠闽等地人才工作站的区位优势,定期发布招才引智、人才需求、项目对接等信息,为全县在产业发展引荐、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路径。

 

抓实“三项举措”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吉安市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游文亮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吉州区将以激励全区广大年轻公务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实施年轻公务员培养“井冈星火”计划,以思想引领夯实“底子”,以育优育强铺就“路子”,以结果运用搭建“台子”,“三管齐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聚焦思想引领,夯实政治淬炼的“底子”。注重强化对年轻公务员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强化思想淬炼。分镇街、党委(群团)、政府三个片区建立年轻公务员政治学习小组,开展政治教育联建活动,将每月主题党日定为“政治教育日”,每月由片区内的单位轮流牵头组织当月的政治学习小组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同志列席旁听,对活动的形式、内容进行把关,不断厚实年轻公务员理论功底。强化党性教育。将江西省苏维埃历史陈列馆、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毛泽东李家坊调查旧址等7个红色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打造年轻公务员红色教育训练营基地,组织年轻公务员深入开展“红色基因星火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依托本地教学资源,围绕不同的教学主题,创新开设“井冈星火”行走课堂,将课堂搬到现场,把实训融入实境,让行走课堂真正“活”起来。强化政治历练。依托“星火训练营”办好新录用公务员“入门六件事”,走进社区办事大厅体验为群众办事流程、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整治、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

聚焦育优育强,铺就成长成才的“路子”。注重对年轻公务员的适岗培养,补齐年轻公务员阅历浅、经验少、缺实践的短板。强化专业训练。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专业化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旁听领导干部主题培训等途径,提升年轻公务员服务产业、服务发展能力。强化岗位历练。开展“星火轮岗实训”活动,建立常态化轮岗实训、跟班学习制度,将“十大攻坚战”主战场、招商引资第一线、项目建设最前沿,作为年轻公务员成长的“练兵场”和“赛马场”,把年轻公务员放到“吃劲”“吃苦”岗位上磨炼,提升年轻公务员工作能力、拓宽工作眼界。强化导师帮带。建立“导师帮带”制度,为年轻公务员安排1至2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帮带导师,采取工作一线“教”、以案说法“讲”、互动交流“学”、参与项目“练”、资源共享“带”等形式,定期指导帮带对象工作,帮助年轻公务员尽快融入角色、成长成才。同步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年轻公务员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关心关爱等落实情况。

聚焦结果运用,搭建干事创业的“台子”。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和激发年轻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考察干部。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风向标”,持续优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及时跟踪掌握日常表现,高质量推进绩效管理试点改革,促进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有效融会贯通。坚持从一线发现选拔干部。完善一线考察识别机制,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第一书记等重点项目、中心工作经历中担当作为的干部,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推动形成“吃苦有盼头,有为有位置”的示范效应。坚持动真碰硬严管干部。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不断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红黄牌”预警管理,在选人用人检查、日常督查检查中常态化调度,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

 

红色基因强基铸魂党建引领赋能聚力

奋力绘就共治善治美好图景

莲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上锋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治理强基战略,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治理效能”。莲花县将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为契机,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推进基层治理互融共通,为基层治理强基铸魂、赋能聚力,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筑堡垒强引领拓功能,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培根铸魂上下功夫,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丰富党性教育方式和载体,推动全县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结合新时代“王佐支部”创评,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提质增效,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和专业化管理,推动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全域提升上下功夫,深入贯彻省委“大抓落实年”部署要求,以开展“强基、固本、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领航”工程,推动破解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难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和制度成果。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严格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

坚持搭平台建载体强骨干,用心回应群众期盼。持续巩固提升龚全珍工作室质效,深化“365连心工作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做优服务矩阵,加快“龚全珍工作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升级“云上龚全珍工作室”平台,构建全县龚全珍工作室“一平台、一中心、N个服务点”的新矩阵,实现志愿服务一站式管理、群众诉求一站式回应。建强骨干队伍,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通过“周五网格日”“双报到、双报告”等方式,引导在职党员走家入户、无职党员“承诺践诺”,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推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凝聚新兴力量,加大“两企三新”领域党建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企业等重点行业党建工作,持续建强组织、育好队伍、做优服务,依托“琴暖新亭”等阵地释放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活力。激发自治活力,以龚全珍工作室为纽带,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搭建“乡娌乡音”“乡村夜会”等议事平台,倾听群众声音、落实民主协商,推动形成“民事民商、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共建共治格局。

坚持攻重点提效能促发展,打造共富和美乡村。坚持县级统筹,强化区域联动,将建设红色名村转化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做强红色产业。以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为龙头,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研学等产业项目,围绕“学、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构建红色产业链条,拓宽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渠道,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动景村共融。持续开展“红培+”品质提升行动,建好用好“红培红旅智慧平台”,围绕“大沿背”核心区和红色名村建设,深入实施红培阵地基础设施提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提升、红色培训教学品质提升、红培红旅融合发展提升“四大提升行动”,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感。厚植文明风尚。常态化开展“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选树活动,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引导党员群众学有标杆、行有榜样。深挖红色底蕴,依托“红莲初心宣讲团”“红色讲解员”等队伍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以产才融合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九江市柴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杜方乔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柴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产才融合行动,在产业布局、人才引进、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激发产才融合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格局,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强化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述职会、人才工作现场会等会议,“敞开大门”谋布局、谈工作、想法子,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高效运行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持续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通报进展、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始终把人才工作“统”到党委的领导之下。持续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人才工作各项制度,抓好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调度,积极支持和配合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优化产业布局,汇聚产才融合驱动力。产业是人才发展的土壤,人才的集聚离不开产业的带动。要打通产业发展堵点,出台《柴桑区高质量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攻坚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制造业“5310”发展计划,围绕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和电子信息等5大重点产业,建立“六个一”机制,常态化开展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互融互促。强化企业引才育才主体地位,借助“博士服务团”“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让企业“唱主角”,根据企业所需吸引一批行业专家助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坚持领军企业优先支持,发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定制服务、集成支持,引导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强化平台搭建,提升产才融合承载力。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实现产才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承载平台。要奋力做强做优各类人才平台,加大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合作力度,持续做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加快储备战略人才资源和人才集群,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吸纳更多高精尖行业人才入驻柴桑区。依托“数智园区”平台,打造柴桑区人才超市,通过“离岸引进”“选拔帅才”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将各类人才在平台上“上架”,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业人才向重点行业集中,不断提升产才匹配度和人才贡献率。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产才融合吸引力。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核心在产业,关键在环境,必须坚持以良好的人才服务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线下设置人才专窗,提供“面对面”“事对事”服务,在简化政策兑现程序上做文章,为人才政策的落实、兑现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线上用好人才服务专区,推行人才服务“一网通办”,为人才提供资格认定、生活补贴、落户补贴、户籍转移、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全方位保障。加快人才之家、人才公寓等场所阵地建设,为各领域人才提供协商议事、技能培训等服务。通过最优的人才服务优环境,不断营造全区尊才爱才、礼遇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柴桑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来,努力擦亮“才来柴旺”人才品牌。

 

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助推高质量发展

安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明哲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拿出实招硬招,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安义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扛起组织部门职责使命,把干部队伍高素质能力建设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着力构建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实现干部能力与高质量发展同步、同频贡献组工力量。

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推动干部政治定力大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不断变革干部主观世界,塑造其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品质的铸魂工程、长期工程。安义县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强化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历练,用好学习机制,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推进政治能力提升“一把手”工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一月一学”机制,明确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为本单位干部教育第一责任人,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干部悟透精神实质、掌握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县域内乡村党校和红色名村等资源,高频次组织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观摩、“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研讨,接受党性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爱党护党、兴党强党。坚持落实“学习强县”机制。持续擦亮我县“学习强县”干部教育培训品牌,紧盯理论、产业、金融、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安排专家讲学、外出研学、领导领学,计划今年完成开展“名家讲学”不少于2期、“他山研学”不少于6次和“领导带学”实现县级领导干部全覆盖,推动全县干部统一思想、开阔眼界、提升素质。

坚持以敢作善成为标准,推动干部业务能力大提升。有舞台更要有本领。我们将聚焦安义发展实际,进一步健全干部培养体系,以长远目光和战略思维做好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岗前培训、结对帮带、轮岗锻炼、业务比拼等方式为干部搭建舞台,促进干部业务能力提升。探索实施新录用公务员三年“蹲苗育才”行动,充分抓住新录用公务员入职前三年的培养黄金期,科学设置导师帮带适应年、一线锻炼拓展年、中层培养提升年,建立新录用公务员成长档案,实行阶梯式跟踪培养,教育引导新录用公务员快速适应岗位、提升能力、成长成才,持续为干部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坚持年轻干部“雏雁”培养计划,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每季度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攻坚克难一线、信访维稳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巡察督办一线实践锻炼,推动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担当的“铁肩膀”、成事的“真本领”。开展干部业绩“大比拼”活动,通过制定“比拼”细则,每年定期组织对各单位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开展分类业绩评比,将评比结果运用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推动以比促学、以比促干,全面锻造干部过硬的业务本领。

坚持以严管厚爱为基础,推动干部内生动力大提升。从严管理和激励关爱是辩证统一的,必须注重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坚持择优晋升导向,统筹考量干部的资历、能力、业绩,切实优化职级晋升政策口径,将干部扛硬活、打硬仗的实际表现作为干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每年统筹一定数量的职级资源,专项用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攻坚克难关键时刻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干部,让敢为干部不吃亏、得实惠;对不在状态、不敢担当、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注重选树先进典型,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赣鄱先锋”等评选为抓手,注重发现培育“担当作为好干部”典型,依托新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讲好敢为者的奋斗故事,让敢为善为在各级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持续破解作风顽疾,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亮剑“小鬼难缠”“油松痞”“中梗阻”等脱离群众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作风顽疾,着力破解干部“躺平”“侧卧”等不良现象,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过硬的作风保障。

 

让自身建设“软实力”成为组织工作“硬支撑”

鹰潭市余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艾雯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以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自身建设。抓好自身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组织部门必须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将自身“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开创组织事业发展新天地。

聚焦“先”字再提标,对标先进争一流。坚持跳出部门、跳出地域、跳出思维局限,放眼全局谋划组织工作,多向先进地区看齐,破除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聚焦中心抓工作。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1269”行动计划中思考谋划,不断夯实党建、干部、人才支撑,推动组织工作更加聚焦大局、服务大局。对标先进抓工作。探索开展“对标学先进、创标争一流”活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部股室找准各自坐标、树立赶超目标,通过集成创新,实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开阔思路抓工作。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围绕思想能力作风提升、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等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大讨论活动,激发思想碰撞,汇聚智慧火花。

突出“精”字再提质,精益求精传匠心。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导向,树立“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的最优意识,以“工匠精神”锤炼“组工匠人”。创新思辨雕琢“匠艺”。深化创新型机关建设,持续开展“组工业务大讲堂”等活动,通过交流轮岗、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推动组工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专业化能力,逐步成为通晓党务的“政策通”、熟悉干部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多面手”。孜孜不倦涵养“匠德”。树牢“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甘当绿叶”理念,坚持落实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为党的事业扛起硬任务、作出硬担当。千锤百炼传承“匠风”。坚持严谨求是、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结合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深入开展好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制度化调研成果。

坚持“快”字再提速,扩面升级抢主动。大力发扬“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兼顾速度和效率,讲求方法和技巧,让“高效率”“快节奏”在组织工作中蔚然成风。制定规范机制。实行“137”办结机制和月督导通报制度,即明确简单事项1日、一般事项3日、复杂事项经请示7日内办结,部机关办公室跟踪督办,每月底汇总通报各股室工作完成情况,力促各项工作“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讲究层次分明。厘清组织工作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对余江组织工作“3321”计划以及各项重点工作目标,按计划逐项高质高效完成“点”上工作,做到“线”上工作统筹推进,实现“面”上工作整体提升。做到与时俱进。日常运用“赣政通”平台,建立健全“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线上人才信息平台和“人才地图”,抓实“智慧党建”应用,以数据化、智能化手段,助力打造余江特色智慧组工生态体系。

紧扣“实”字再提效,常态长效抓落实。把抓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党性意识的重要标准,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找出不落实的原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任,以实践实绩检验能力作风。优化大抓落实理念。加强组工文化建设,开展“书香组工”读书活动,深化“强身健体”体育运动,积极营造敢担当、善落实的人文环境,树牢“理论是抓落实的基础、身体是抓落实的本钱”理念,推动组工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找准大抓落实路径。制定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持续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结合“双报到”工作,精准下沉社区网格,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高服务意识。丰富大抓落实方法。研究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定性与定量”“考人与考事”“评分与排名”相结合,针对各股室职责、不同岗位,设立“加分事项”“扣分事项”,让每名组工干部都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

 

推进红都和湾区人才资源共享共融

瑞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新远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瑞金是红色故都,将认真落实会议部署要求,纵深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升级人才政策,深化与湾区人才交流合作、资源优势共享,推进两地产业人才“串珠成链”、融合发展,打造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全面塑造“红都今朝更好看”发展形象。

优化融湾要素供给,推动人才政策互认共享。践行“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的理念,对标湾区人才政策,出台《关于推动红都和湾区人才双向融合的实施方案》,从政策体系升级、服务载体赋能、人才交流培养、人才融湾活动、平台共建共享、人才项目落地等“六要素”上优化,一揽子为人才提供奖励补贴、项目扶持、股权分配、职称评审等15项专属服务,推进产业、政策、环境、人才、资金、信息等全方位对接融合和集群汇聚。放大政策乘数效应,完善“人才工作20条”配套政策、梳理“人才政策清单”18个大项79个小项,将住房、医疗、职业技能等级互认等事项纳入“一把手”工程,对柔性引进人才、特别优秀的人才及团队实行“一事一议”,进一步消除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限制,推动瑞金与湾区人才“共认、共用、共育”。推进人才服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健全市委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机制、市委直接联系专家制度、“组团式”结对帮扶机制,重点为人才企业精准提供政策兑现、项目申报、内部管理、商业培训、专项辅导等全流程服务,营造人才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区域性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

优化融湾载体布局,推动人才平台互建共享。以平台夯实支撑力、以项目提升吸引力。依托瑞金市数智院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施瑞金产业数字大脑、铜产业数字化、纺织印染数字化平台等“揭榜挂帅”项目,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数字技术工程师集聚区、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示范区,推动产业人才聚链成势。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引领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精工智造等领域,纵深开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支持精细材料、精密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企业技改升级,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实现家门口引才、聚才、用才。以产学研合作赋能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深入实施科研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健全“资金奖补+股权投资”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本地企事业单位与湾区科研院校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家工作站,共同打造红色文创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铜加工和线缆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人才引育从“政策引才”走向“产业兴才”。

优化融湾合作模式,推动人才资源互补共享。实施瑞籍人才回归行动。发挥招商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叠加倍增效应,从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群体中遴选489人建立“湾区乡贤库”,依托“双招双引”“三请三回”等重大活动引才回乡,聘请担任“1+3+N”产业专家顾问、瑞金经开区科技顾问、重点企业“科技副总”,让瑞籍人才回乡有“用武之地”。用好赣深对口合作机制,发挥瑞金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湾区先进教育资源优势,深化与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改革开放大学等合作,推进两地教学资源共享、专题培训合办、跟岗学习互派、党性教育联动,促成两地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思想能力共提升、紧密合作共发展。搭建企业技术需求与创新人才科技服务对接平台。整合对口支援单位、对口合作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定期开展“博士团企业行”“百项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千名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行动,采取技术推广、成果推介、人才培养、排解“卡脖子”问题等方式蹲点服务企业,并当好企业“月老”“红娘”招商引资,推动更多新技术、更多优项目在瑞金“落地生金”。

 

守正创新、接续奋进

不断积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劲动能

吉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晓荣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吉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书记领航”行动为主抓手,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活动中重点实施城市治理提质、乡村治理补短、新兴领域夯基三大行动,聚力攻坚、合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

实施城市治理提质行动,构建条块结合治理体系。打破区块和条线界限,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理顺三方职责。坚持统筹推进,健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厘清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履责清单,完善社区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工作负面事项,建立共建帮扶单位资源、需求、项目3张清单,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上下协同解决问题,打造基层治理“同心圆”,形成工作“一盘棋”。二是强化一网统管。坚持“一张网格管全局”,进一步整合公安、民政、应急、城管等各类网格,持续优化网格管理,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推动准入事项责任部门制定支持清单,实现资源下沉到底。按网格分配社区自管党员,整合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新兴力量,分层级组建党组织,推动网格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三是优化服务载体。深化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搭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商议事平台,完善“1+3+N+X”治理模式,推动“网格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建立“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分级协商机制,大力推行“1341”快速反应机制,畅通居民群众的沟通渠道,高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实施乡村治理补短行动,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发挥组织优势,为乡村治理凝聚力量,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一是画好善治“同心圆”。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合理划分网格,推行农村网格服务专干制,配强网格力量,健全“县委—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治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网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小步”。二是奏响善治“和谐音”。实施“服务提升”行动。建好用好管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全面优化服务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人翁意识,强化乡村治理弱项,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公信力、服务力。三是稳固善治“压舱石”。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强化乡村治理基础工程,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考核,全面压实责任,严格奖惩措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一领办三参与”发展模式,用好用活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选准优势产业,新建强村富民公司,确保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真正让基层党组织在领导乡村治理中腰板挺起来、硬起来。

实施新兴领域夯基行动,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坚持把组织建起来、把服务做进去、把作用带出来,推动党建工作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一是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以社会工作部组建为契机,理顺“两企三新”党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梳理优化行业部门、属地和有关单位职责分工和任务清单,精准管理幅度,打造责任闭环。持续提升行业党建工作水平,推行“一单一诺一书”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综合党委高效有序运转、作用有效发挥。二是深化产业链党建。聚焦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龙头引领、多极支撑、富有特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快递物流行业等5个县级行业综合党委作用,推动协同共进,深化党建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党建圈”带动“服务圈”、凝聚产业“朋友圈”。三是创新新就业群体党建。实施“暖新、聚新、强新”三大行动,探索推进服务新就业群体示范社区创建,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暖心驿站、红色驿站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全力打造基层治理“微坐标”,把服务站点打造成治理前哨,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党群会客厅”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奉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严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短板弱项。奉新将认真落实会议部署要求,探索推行“党群会客厅”议事机制,通过问题诉求桌面议、治理资源一线沉、办理成效群众评,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切实提高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问题诉求桌面“议”。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群众说事室、调解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按照有茶歇、有服务指引、有包联安排、有值班表的标准,建设一室多用“党群会客厅”17个,为群众搭建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平台。综合利用社区“码上办”网上办事平台,按照“即办件、承诺件、会商件、调解件”等四大类,梳理归类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从中选取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事务和“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每月确定主题进行专题议事。坚持“群众事群众议”原则,通过提前在小区宣传栏、业主微信群公示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邀请居民群众代表参与议事会,把问题摆上桌面,有事桌上说,民事桌上议,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治理资源一线“沉”。将“党群会客厅”项目纳入“县委书记领航行动”,由县委组织部主抓会客厅议事机制,社区党工委负责具体实施,各县直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公安、城管、住建、市监、司法、供电、供水等9个重要民生部门长期引驻帮扶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党群会客厅”议事会,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结合部门资源要素、人员力量、职能职责等,将涉及部门、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居民代表等召集起来,会商解决居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破解城市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实施“会客厅”议事机制,通过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实现问题联商、管理联合、处置联动,不断推动问题解决高效化、服务居民高效化、社会治理高效化。

办理成效群众“评”。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按照“议题由群众提出、解决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工作闭环,建立“会客厅”议事清单,对每次议事会协商确定的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个分析研判,能在社区解决的,及时分流交办;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做好政策解释,限期办理回复。下次会前将上一期确定议题的解决情况向参会人员通报,并在小区宣传栏张贴公示,全程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和评议。同时,把“党群会客厅”议事成效纳入社区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纳入各社区年度考核,居民群众可在社区“码上办”小程序中对所在社区“党群会客厅”议题办结情况监督反馈,充分表达意见建议,真正把话筒交给群众,做到让群众“说了算”。

 

实施“头雁工程”锻造社区“主心骨”

西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隽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西湖区以选优配强管好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一“头雁”为抓手,全面开展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活动,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质增效。

严把“选任培”,建强社区队伍“一只头雁”。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关的党组织书记队伍。严把储备关。重点关注党务工作能力强、社区工作经验足的社区“两委”干部、大学生基层专干和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挖掘储备一批学历高、素质强的社区党员干部,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严把入口关。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任职备案制,按照“街道初审、区级联审、考察复审、开会定审”程序,严格把好政治关、能力关、法纪关、品德关、群众关,选拔任用“五好”社区党组织书记。严把培育关。依托西湖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双月大讲堂”、培训班等载体,盘活调动党校、民政、信访等培训资源,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确保上任即上手、工作不掉链。

严格“管评用”,树立履职尽责“一尺标杆”。提升社区党组织执行力、战斗力,必须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周期管理考评。强化备案管理。制定出台《西湖区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档案,常态化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坚持每季度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动态备案,严格因私出国(境)备案审批管理。强化述职考评。对照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和社区党组织书记承诺事项,结合“幸福圆桌会”“党群服务365”为民办实事情况,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组织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通过民主测评、谈话调研、实地查看等方式,结合平时了解掌握情况和集中述职评议情况,综合评定考核等次。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定岗位待遇、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针对实绩突出、获得“优秀”等次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予以表扬奖励,针对评定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督促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提醒约谈乃至组织调整。

严实“奖树学”,激活基层党建“一池春水”。提升社区党组织吸引力、感召力,必须在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下足功夫。保障奖补有力度。在给予社区工作者年度奖励基础上,对获评“合格”等次以上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增补相应的年度奖励,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阶梯式薪酬体系,统筹保障社区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规范五险一金、津贴补贴、工会福利发放领取。发展空间有宽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拓宽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定期从中选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选拔街道机关领导干部。选树表彰有精度。坚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选树宣传表彰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用好平时考核“三把尺”“量”出担当作为好干部

上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芳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充分运用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改革发展主战场和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上高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举措,围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三个维度发力,定准“指标、评价、实绩”三把标尺,持续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因事考人,优化量绩指标,拓展考核维度。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原则,围绕“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科学设置“共性+个性+动态”的多维度平时考核指标框架,做到“考什么”一目了然。严明底线固化“共性指标”。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考核公务员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日常表现,记好公务员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平时账”,全面从严把好干部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的政治关口。因岗制宜细化“个性指标”。以考核干部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注重区分不同层级、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差异性情形,按“岗”细化标准、按“责”落定指标,细化以“事”为主导的个性指标,既考特色强项,又考短板弱项,做到因岗定考,科学精准。因时制宜优化“动态指标”。结合“大抓落实、狠抓项目”活动,将干部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等阶段性工作实绩作为“动态指标”进行考量,及时更新指标内容,科学设置“加分项”和“减分项”,让平时考核更加机动灵活,进一步精准勾勒每个干部的“立体像”。

因事识人,完善评价“链条”,丰富考核场景。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体制机制,多场景确保“因事识人”的客观性、准确性。创新考评机制。制定《上高县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建强评价载体,科学设立“红黑榜”的比拼机制,让同一“赛道”干部竞相奔跑,真正让干事担当者“胜出”,避免“轮流坐庄”。优化考评方式。严格落实“个人自评、分管领导初评、主要领导审评”三个考核评价环节,用好用活征求意见、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群众反馈等评价印证手段,精准甄别显绩和潜绩,统筹掌握干部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担当表现,真正做到考准考实。下沉考评探头。把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六个一线”作为锤炼干部作风、增强干部本领的主阵地,定期了解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通过了解掌握攻坚克难的“事”,发现敢啃硬骨头的“人”,及时纳入组织视野重点培养,有效破解“平时不考核、年终算总账”的问题,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全面、客观、公正。

因事择人,强化结果运用,加速动能转化。“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坚持把结果运用作为干部考核工作的生命力,推动“考用三个贯通”,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配好“强引擎”、树好“风向标”。推动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贯通。根据公务员平时考核“好”的次数来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平时考核获一般或较差等次的,取消“两优一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优评先资格。推动平时考核与上升通道相贯通。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根据各单位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在提拔使用、晋升职级中予以倾斜,让有为者有位。推动平时考核与下的渠道相贯通。结合关爱乡镇干部“暖心”行动,对公务员平时考核中排名靠后的干部开展政治谈话,分析其特点,指出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教育,真正让干部苦练基本功、成为多面手。对确实人不适岗的,根据干部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调整换岗,树立能上能下的鲜明导向,打造一支能力素质“双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强基层“神经末梢”燃振兴“红色引擎”

婺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来清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婺源县将认真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的“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持续提升党建引领质效,以高质量党建工作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聚焦振兴之本,在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发力。在职责明晰上持续发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架构,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在齐抓共管上持续发力。全面推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双长制”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现基层党建与“林长制”“河长制”的深度融合,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党性、能力的“试金石”。在干群同心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化“大抓基层年”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创建“幸福来串门”基层治理品牌,依托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等载体,构建以党建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的“一核四治”乡村治理体系,全县4463名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串门7.5万次,形成干群齐心抓环保的强大合力。

聚焦振兴之基,在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上久久为功。在党员设岗定责上久久为功。持续创设党员“触手可及、伸手可做”的特色“微岗位”200余个,将“微岗位”设在“每一栋古民居古祠堂、每一座古桥古亭、每一条古街古巷、每一片水口古林”上,并上墙公示,使党员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人人肩上有担子。在党小组作用发挥上久久为功。持续灵活设置“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村落保护”等功能型党小组40余个,组建“传统村落保护指导员”队伍30余支,常态化开展古村文化宣传、古屋防火防盗、维修补漏、流转托管、化解信访矛盾等工作,使明清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在推进乡风文明上久久为功。针对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特点,依据家族家风家训文化,持续加大“微家训”挖掘整理力度,全县30个传统村落2000余名党员带头认领,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家庭户为活动单元的“三位一体”农村党员传承“微家训”教育管理新模式,使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聚焦振兴之要,在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纵深推进。在政策驱动上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好山好水、古村古屋、特色特产、中医中药等资源优势,用好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基础好、党组织战斗力强的村,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项目,不断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2023年,完成6个中国传统村落材料申报工作,申报数量位居全省县级之首。在党群联动上纵深推进。积极引导村级党组织立足本地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做好“土”“特”文章,积极探索“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益、产业增强。2023年,全县30个传统村落所在的行政村中,2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其中8个村超50万元、6个村超100万元。在示范带动上纵深推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县域内“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产业发展好、工作业绩好的“强村”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优势互补,有力推动“强村”优势产业向“弱村”拓展延伸,带动了传统村落原住居民、文化创客10.3万余人吃上了“文物饭”“景观饭”。

 

以数字人才扩容提质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胡军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作为南昌数字经济“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布局中的核心区,面对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红谷滩区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数字人才在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拓宽数字人才引育“广度”,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数字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抓好人才引育工作,才能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聚焦产业建设。立足“一城九园”产业布局,以VR科创城为核心,推进慧谷产业园、用友产业园等1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招引一批数字经济企业,聚集一批数字经济人才。深化校地合作。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开展合作,探索实施“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同步建立红谷滩区“校地融合智库”,持续壮大数字人才队伍。搭建科创平台。树立“不为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理念,用好国家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求是高等研究院、中国移动VR创新中心等行业顶级科创平台,积极探索“飞地引才”“挂榜揭帅”等方式,补齐高精尖人才和团队引进“短板”, 加快形成数字人才队伍的雁阵格局。

挖掘数字人才资源“深度”,释放新质生产力“新红利”。唯有用其所能、任其所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数字人才的价值。推进“四链”融合。围绕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深入推进校企产学研工作,积极对接“双一流”高校、央企所属研究机构,共同打造产才融合的创新平台,切实提升人才承载力。引导自主创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数字产业创新集群开展技术研究,持续加大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人才的支持,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和数字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攻关和自主研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注重示范效应。深化区级人才工程建设,用好“区直接联系人才”制度,选拔一批集数字、科技等十大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发挥“区直接联系人才”队伍作用,充分激发高层次人才队伍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红谷滩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提升红谷爱才敬才“浓度”,优化新质生产力“新生态”。 良好的爱才惜才生态圈,对人才资源的集聚至关重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常态化举办国情研修班和培训沙龙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国情省情和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广大数字、金融等领域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出台政策持续激励。修订《红谷滩区关于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核心区的扶持办法》,进一步完善对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和聘用的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打造红谷滩区科创产业母基金,以及红谷滩VR产业链子基金等基金平台项目,为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注入“金融活水”。提供优质暖心服务。持续做优链条式服务,聚焦人才最关心、最关注、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开设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不断创新思路、优化人才服务方式,加快构建“近悦远来”的红谷人才生态圈。

 

“下而能上”为“下”的干部加油鼓劲

贵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冷颖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贵溪将深耕干部“下”后管理,打好教育关怀、设岗搭台、跟踪管理的组合拳,让干部“下得来”又能“上得去”,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强化联系关怀,让“下”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针对“下”的干部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或者“破罐子破摔”等问题,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下”后管理的相关细则,进一步明确、细化分管县领导、组织部门和所在部门党组织对“下”后领导干部的联系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所在部门党组织书记与“下”的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机制,实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实行县级分管领导重点谈、组织部长专门谈、党组织书记日常谈的三级联动机制,对其进行帮扶教育,疏导思想情绪,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振奋精神。同时,落实好调整后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妥善解决好“下”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

科学设岗搭台,让“下”的干部回炉重造、冶炼成金。一方面,坚持治病救人、对症下药,对能力不足的“南郭”干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小班化、差别化培训,使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事业发展、干部能力短板弱项相匹配;对不作为的“躺平”干部,开设“寻初心、担使命、再奋斗”主题教育课堂,抓好正面引导激励和反面警示教育,督促其主动站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对存在问题的“生病”干部,及时“问诊开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训、提出改进意见,让其“过而改之”。另一方面,坚持人岗相适、科学设岗,让“下”的干部“下有其位、下仍可为”。通过走访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对“下”的干部专业特长、想法意愿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统筹安排到乡村振兴、综治信访、征地拆迁、专项督查等全市一线重点工作中锻炼提升,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

加强跟踪管理,让“下”的干部下有所为、上有方向。“能下”是手段,“促上”是目的,后续跟踪管理是保障。建立平时考核、一线考核、年度考核等全方位立体化考核了解机制,对“下”的干部逐人建档,要求“下”的干部定期撰写《政治素质报告书》,所在党组织通过进单位、进圈子、进家里不定期走访,了解掌握干部日常情况,形成平时考核评定材料上报组织部门。结合干部一线考核工作,成立专项考核组,注重经常性深入工作一线考核、考察“下”的干部,全面掌握干部现实表现情况,以“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形式做好考核纪实、形成考核台账,并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优秀且跟踪考察中表现较好、实绩明显、重新赢得干部群众信任的,重启任用渠道或予以晋升职级,使干部的“上”与“下”成为动态过程、常态行为,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

 

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抚州市东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星华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城市住宅小区成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等多重诉求的利益交汇区,城市基层治理的主阵地。贯彻会议精神,将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切口聚焦在小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行动,向深处扎根、朝末端聚力、用数字赋能,促进善治、自治、智治相融,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向深处扎根,健全善治体系。小区是城市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必须纲举目张,发挥好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引领作用,确保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牵引有力、运转有序。近年来,东乡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行动,在单独划分网格的小区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把组织体系建设嵌入小区治理结构,并以小区党支部为轴心,搭建“邻里会商”议事平台,推行“居民点题、支部报题、会商答题”的“三题制”服务模式,实行决议事项由小区物业承办、街道或社区牵头领办、小区党支部全程督办的“三办”落实机制,着力构建“了解诉求、分析研判、议事会商、落实问效”四步工作法的小区治理闭环。下一步,将坚持组织扎根进小区,推进小区党支部全覆盖。推行“邻里会商”商议事项、决议事项及事项结果“三公开”,实行销号管理,让居民关心的事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选拔调配、素质提升、管理考核、激励保障“四大体系”,强化社区治理力量。健全完善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设计,进一步明确具体事项和任务要求,实行积分制管理,以考核评价倒逼职能部门、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

朝末端聚力,增强共治效能。十指抱拳力千斤。小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末端,资源缺乏、力量薄弱,必须持续向末端“输血”、“送氧”,激活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末端神经。东乡区围绕小区治理,完善协同共治的联动机制。实行区直单位挂点包片小区“一包五帮”联系服务模式,激发在职党员活力。成立由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业态群体组成的“红色信息员”队伍,发挥一线“探头”作用参与基层治理。构建社区统筹、社会组织承接、社工志愿者参与的联动治理机制,引导居民群众当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下一步,将整合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资源,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人财物”和“责权利”下沉,统筹工青妇群体、退役军人、乡贤、离退休干部等力量,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健全“六社联动”治理机制,将志愿者服务站嵌入小区,吸收各类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推动一老一小、社区公益、邻里关照等问题解决在基层。用好红色物业新支点,全面推行“四色同频”红色物业集中全覆盖行动,探索国企物业托底管理,填补老旧小区在基层治理与便民服务领域的空缺,持续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用数字赋能,夯实智治支撑。推动小区治理既要善聚合力,也要善借外力,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推进数字化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率。近年来,东乡区结合“党建+城市大脑”数字化建设,运用延伸至街道,嵌入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天下”。开发“叮东响码上办”便民服务APP,与“城市大脑”互联互通,着力构建群众基层治理诉求反馈、任务分派、问题解决的闭环工作机制,提升了网格智慧治理和精细服务水平。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数据获取、监测分析、预警等方面的作用,挖掘群众需求,梳理急难愁盼的高频热点事项,强化源头治理的“数治”支撑。建立健全受理、分流、转办、反馈、督办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全过程的智能提醒和跟踪管理,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服务”、“接诉即办”,实现“码”上反馈马上办。建立健全民意督办落实机制,采取对办理各项事务满意度群众评分的方式,强化对干部的“反向约束”,促进职能部门优化服务、干部转变作风,切实把“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


以实执笔著好基层党建文章

永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钟小中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永丰将对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在抓责任落实、富民强村、治理提质、整体跃升上求实效,汇聚起高质量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永丰实践的磅礴力量。

优机制明职责,打通联动高效“纵贯线”。聚焦省委“大抓落实年”活动,强化一把手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两张清单”明责,以定期调度、流动红黄旗考核等“五位一体”工作落实机制督责,全面推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持续推进党务工作者梯队培养,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完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述职“见人、见事、见物”的务实导向,使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具体化、刚性化,将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与评先评优等挂钩,形成以“硬考核”推动基层党建“硬任务”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着力在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中展现担当作为。

强堡垒兴产业,聚合党建引领“战斗力”。紧扣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基层党建“引领力”,推动形成乡村振兴“聚合力”。围绕抓好“支部、班子、书记、党员、阵地”五要素,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探索完善星级化亮晒比、村级后备干部“实岗锻炼”、村(社区)干部薪酬管理与处分(处理)挂钩等机制,持续用好“1234”工作路径,以“领航”效应带动引领支部强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跟上来;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锻炼队伍、增强战斗力的主战场,整合项目资金,串联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7个红色名村、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等,走深走实红色旅游之路,使红色资源变成金色效益;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按照10%以上示范村、40%以上提升村、50%以下基础村“三类村”,分类推进共富公司助推村集体经济“五型”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合”“村居联动”等模式,依托“1+21+N”乡村振兴学院等培育“土专家”“农创客”,以联农带农益农为基本点,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去梗阻破难题,铺就党群共建“连心路”。探索完善具有永丰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全面推动基层“党建网”和“治理网”两网融合、互促共融。健全“永红网格·一网通办”五级联动“红色堡垒”,推进“全要素网格”“网格+警格”“135”快速反应机制等,不断扩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红色驿站”“小区党群服务站”等覆盖面,引导在职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党建+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模式,盘活“党员联户”“网格化+积分制”,完善村规民约,打造“欧公有礼”“一碗水端平”等特色调解品牌,有效激活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抓融合促融入,擦亮永丰样板“金名片”。用好用活“133”工作法,将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高质量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新格局。以争创“吉先锋·永丰行”党建品牌为统领,精心打造县委党校“初心馆”、北晖园智慧党员之家,积极融入“井冈山红培圈”,全力打造“永丰·永红”红色教育品牌;持续深耕“三融三合”等品牌,扎实推进“党建红”引领“油茶绿”、红医初心·永医先锋等192个书记领航项目;建立分类指导、跟踪指导的有效衔接机制,部务会成员结合分管、联系领域,每人每年指导创建1个以上党建品牌,全力打造有标识、有内涵、有举措、有阵地、有实效、有温度、有影响的“七有”党建品牌,切实让党建品牌成为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探索143工作法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宁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曾富有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为全省组织系统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宁都县将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探索建立党组织分类管理机制、把好“四关”建强干部队伍、聚力“三招”抓好党建引领的“143”工作法,三位一体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分类管理筑牢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我将牢记嘱托,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效,深入推进党组织分类管理,按照“一类巩固提升、二三类扬长补短、四类整顿整治”的总体思路,分层分级制定整顿提升方案和指标体系,每年实行动态考评管理,并将分类管理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村级目标考评等评优评先考核结果挂钩,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达标、全面过硬。同时,推动党员先锋指数评定,采取“个人自评+组织审核”方式进行,划分为“先锋、优秀、合格、警示、不合格”五种类别,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主动担当作为、示范表率。

把好“四关”建强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将聚焦村(社区)干部选、育、管、用等方面,全方位多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级干部队伍。把好“选”的关口。推行“能人治村”,严格落实村干部县级资格联审制度,储备一批优秀村后备干部并跟踪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注重“育”的赋能。建好用好乡镇党委党校,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经常邀请省内外专家讲师实地授课,持续安排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全方位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抓好“管”的实效。探索村“两委”成员和党群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选聘分离”制度,实施村(社区)干部报酬制度改革,建立“四岗十八级”薪酬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用好不适应、不称职村(社区)干部退出机制,让村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树牢“用”的导向。常态化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和村(社区)干部工作述职点评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聚力“三招”抓好党建引领。坚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的重要指示,锚定群众关心期盼之需,提升党建赋能增效之力。全覆盖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优化“4+N”网格体系,选优配强网格员(长)队伍,抓实“一哨一函一台账一反馈”吹哨报到机制,形成“民情收集→分析研判→解决问题→问题反馈”问题矛盾化解闭环体系。全方位推动村集体经济量质提升,用好县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5条措施,建立村集体经济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县直单位、县属国企和各城市社区分别挂点帮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引擎。全领域打造党建示范带,聚焦“五黄一白”特色农业产业、优质生态资源和深厚红色底蕴,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果园飘香·产业富农”“红色记忆·传承精神”“绿色生态·乡村治理”等4条党建示范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红色生态文旅等取得更大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修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雪萍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用好我省丰富红色资源,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培训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全国干部党性教育高地。修水县是红色革命摇篮之一,是秋收起义重要策源地,作为组织部门,我们将继续注重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把修水红色文化历史作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全力打造新时代党性教育高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深挖红色资源,筑牢党性教育主阵地。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修水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有着“率先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组建第一支工农武装”的深厚红色底蕴,在中国党史、军史上创立了“三个第一”的永恒丰碑。我们整合组织、宣传、党史等多方面力量,全面挖掘整理修水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剖析历史底蕴、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总结提炼形成红色教育主题。立足全省“三线五区”范围,围绕“秋收起义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旧址的建设保障力度,重点推进秋收起义历史文化街区、上衫湘鄂赣省委苏维埃政府旧址群、刘克之故里等红色遗址修缮保护和陈展提升,以点带面串联红色资源阵地,高标准打造“重走秋收起义”“我到上衫当红军”等一批红色现场教学精品路线。

讲好红色故事,推动革命精神广流传。红色故事蕴含党的初心使命、彰显党的优良作风、展现党的奋斗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我们聚焦凸显红色故事的教育功能,围绕“建强一支红色宣讲队伍、开发一批红色专题课程、创作一批红色文艺作品”,推动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一支由“专职讲师+外聘教师+领导干部+现场讲解员”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选聘教师、军烈属、村干部、优秀党员、少先队员作为专兼职讲解员,为提高党性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坚持“还原历史故事、映照时代初心”原则,以“三个第一”丰碑、杨祠暴动、气洞惨案等红色题材为内容,邀请党史专家、红军后代、老党员等进行访谈,深入提炼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等背后的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和革命精神,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开发一批“沉浸式”红色专题课程。鼓励党员群众进行红色艺术创作,将红色文化凝聚于教育电视片、歌曲、油画、戏曲等各种文艺表现形式中,用好“板凳课堂”学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汲取红色力量,激活干事创业强引擎。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关键在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践成效。我们以“三联三共”党建赋能行动及其系列活动为抓手,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县级层面统学、书记示范领学、联系实际践学、线上线下自学、深入基层督学”五学联动,用好党校大课堂、专题大学堂、实践大讲堂三大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动力。用活“板凳会”群众工作机制,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真实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将用好红色资源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打造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研学拓展于一体的精品路线,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走出一条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答好基层治理“民生卷”

赣州市赣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黄桂昌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功能,延伸组织手臂,拓宽治理领域,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把握政治性,夯实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顶梁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要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结合开展“书记领航”行动,推动县乡两级党委书记领题、破题基层治理改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持续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坚持结构服务功能,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持续选派驻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城市党建领航员,动态储备村级后备队伍,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大人才支撑。要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用好村班子届中分析和村党组织星级评定结果,严格落实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整顿措施,持续推动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注重系统性,构建条块结合的治理体系。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基层治理才能“一呼百应”。要建立条块结合的治理体系,打破层级观念、行政壁垒和隶属限制,持续推动党建、政法、信访、民政、城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实行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和跨层级、多领域部门数据共享制度,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完善村(社区)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工会等群团组织为纽带的组织架构,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更加民主。要完善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络,构建“三会三长”联动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突出实效性,彰显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基层治理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基层治理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话语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群众话事制度,推广运用“板凳会”“屋场会”“乡村夜话”等举措,积极搭建村(社区)居民议事平台,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源头。要建立即时响应制度,加快健全便民服务体系,整合优化县乡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提高治理效能。要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制度,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选派“红色哨兵”进驻社区,总结推广“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工作法,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两企三新”独特的工作属性,引导“两企三新”领域党组织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基层治理,构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为金溪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优质人才

金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曾维东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金溪县始终坚持把人才当作发展“第一资源”,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工作手段,加快构建县域人才聚集高地,为金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集聚更多优质人才。

聚焦以产聚才,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着眼县域发展与人才发展“一盘棋”,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精准施策,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延链补链专业人才。深入开展需求大调研、人才大走访、政策大宣讲,探索“县引企用”等引才新模式,聚焦产业引才,围绕“1首位+1主导”产业及“三大产业集群”,持续开展重点企业专项引才、外出组团引才、“书记部长进校园”专场引才等活动。设立招才引智桥头堡,确保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厦门等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全覆盖,聚焦香料化工、机电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2333”发展计划,打通人才链、产业链数据壁垒,开发“人才地图”大数据平台,栽好人才集聚“梧桐树”。

深化体制改革,以适用为目标按需引进人才。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勇于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留住“家门口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双管齐下。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全市人才战略布局,抓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落实,优化整合人才政策,大胆探索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新政,构建完备的引才政策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乡村规划师”行动,从博士联合会、县直单位、乡贤人才中选聘更多优秀人才担任“乡村规划师”,引导参与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基层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化解难题。

围绕产才融合,以实践为根本培养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人才是集聚人才的根本目的。注重政校企合作,大力推动南昌工程学院金溪香料香精学院申报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在县职业学校开设香料香精“定向培养就业班”,在企业部署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协同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等人才集聚载体,切实提升我县人才承载力。组建博士联合会服务团,引导博士深入开展“三结对三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智力、为乡村发展产业、为单位创建平台。实施“一企一博”工程,积极组织博士为县重点企业“把脉问诊”,参与科研攻关,解决技术瓶颈,破解企业人才和资金难题。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科学院)为依托的政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促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优良生态,以服务为保障关爱激励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营造有利于产才融合的发展环境,做优人才服务,提升引才聚才“软实力”,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适应和满足新时代人才服务需求,是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建好乡镇人才公寓和县级人才公寓,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荐人才申报省、市等重点人才工程,开展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做好“一对一”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在外人才“六个一”活动,前往人才家乡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人才亲属解决实际困难,广覆盖、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和人才典型,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抓住“三个关键”   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

余干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渊海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余干县将紧扣“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抓住“关键人”,建强基层治理力量。一体实施强头雁、育归雁、留鸿雁、优阵雁“四雁矩阵”工程。制定村支书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权力清单“三单”管理办法,从严管好“关键少数”。严把政治素质关、学历年纪关,着力吸收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群众威望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进一步优化头雁队伍结构。发挥全市“大学生回村”工程“首发地”优势,把回村任职大学生打造成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蓄水池”。实施村干部履职素能、文化学历、办公能力“三大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村干部整体战斗力。健全农村党员关怀走访慰问机制,持续开展“新时代干越先锋选树学”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看齐、见贤思齐,进一步强化担当精神。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回村任职大学生集中培训、示范培训等,用好“送课上门”活动,不断提升村级干部、党员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尽责能力。

抓住“关键事”,提升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实施“抓乡促村带组联户”工程,坚持县领导抓乡、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带小组、党员中心户联农户办法,打造贯通“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依托全县1764个网格,着力破解多网重复、信息壁垒难题,推动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不断增强网格服务效能,以“一张网”兜起民生千万事,激活乡村治理“末梢神经”。全面梳理村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值守制度,做到为民办事“365天服务不打烊”,确保群众办事找到人、有人办。深化“先锋调解”创建行动,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情况熟、威望高等优势,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贡献先锋力量。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作用,引领社会志愿者、青年人才等社会力量参与第三方调解,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抓住“关键点”,增强基层治理保障。在持续实施“基层阵地功能提升改造3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群众需要原则,针对部分村小组人员密度大、矛盾纠纷多等情况,利用原有村集体闲置场所,探索建设村小组党群服务站,构建“乡镇—村—组”便民服务网络,将服务下沉村小组。在健全和落实“基本+绩效”的村干部报酬发放机制,县委组织部统筹、乡镇党委主导,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8个方面纳入考核内容,把报酬总额的25%作为绩效部分与考核结果挂钩。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确保基层治理实效。持续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级“三务”公开等工作机制,确保村级事项规范运转、阳光运行。

 

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易晓剑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庐山市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通过优化政策供给、深化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保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庐山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优化政策供给,搭建引才聚才“彩虹桥”。庐山市持续完善人才优惠政策体系,以政策供给释放“乘数效益”,打造引才聚才“新引擎”。书记领衔强保障。探索实施“党委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新模式,建立健全“县委书记带头领,乡镇党委书记全员领,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分别领”工作机制,围绕各地优势资源和区位特色,领题人才项目,全面压实书记抓人才工作责任,着力构建“一域一特、一乡一品”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强化考核促落实。结合人才政策涉及部门多、范围大、分布广等特征,在工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等人才密集区、人才服务一线设立人才政策观测点,集中对人才政策兑现情况、人才服务保障情况等开展日常考核,努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奖励激励聚人才。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揽子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庐山市人才强市“六项计划》等一批制度性文件,设立2000万元专项奖扶资金,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

深化平台建设,激发产才融合“催化剂”。平台是人才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庐山市将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办好“三大赛事”。围绕做好“一山一叶一羽”文章,持续办好旅游服务、云雾茶技能、羽绒童装设计三大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产,推动发明专利成果共享,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引导专业人才向产业一线聚集。用好产才联盟平台。依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持续健全完善中医药、云雾茶、精品民宿、羽绒电商四大产业人才联盟体制机制,制定《产业人才联盟考核办法》,围绕“技术共享、人才共用、市场共拓、产业共建、品牌共育”工作模式,建立“项目、需求、资源”三张清单,实现“入盟”企业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共享共惠,拓宽人才干事平台。加强院地合作力度。深化与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科研成果转化、重难点技术攻关等,大力推进庐山植物园山南分园建设,搭建更多创新型平台。坚持完善柔性引才新模式,通过聘请“产业教授”“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帮助推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才至如归“优生态”。打造良好人才环境是聚才留人的关键,庐山市将从人才联络、人才服务、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力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做好人才联络。深入完善党委、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健全《庐山市(局)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安排》,县委书记带头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切实增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广泛开展“三请三回”恳谈会、人才座谈等活动,以真心实意联系服务好乡贤人才,引导广大乡贤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旅游发展等工作,贡献人才智慧。做优人才服务。持续优化“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大力推行人才“庐易卡”,实现人才事项“一卡通办”。建立人才服务“三个一”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保证人才需求1小时内回应、1日内对接、1周内答复解决。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打造人才公寓,让人才安居乐业。做强人才培育。全力做好人才申报组织工作,推荐在庐人才及团队申报上级各类人才工程。全面开展“匡庐悠才”人才工程评选,建立“实绩优先、成果评价”的选拔机制,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隐形台阶,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领域人才培育,持续打造“三名”工作室,重点引育核心“双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乡土人才,以培养各类人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南昌市青山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龚婧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组织部门承担着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必须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深入实施治理强基战略,在建体系、强保障、抓队伍、重实践、破难题、求长效方面用心用情用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有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建体系、强保障,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硬支撑”。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严密组织体系。对照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建“三化六好”提质增效的标准要求,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力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注重从青年、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新兴领域青年中发展党员,推广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经验做法,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健全制度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运行机制,形成集网格信息采集、事件流转处置、形势研判预警等于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和实施“书记领航”行动结合起来,和每月考核结合起来,健全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敷衍塞责、推动进度缓慢、落实不力的镇街和单位进行约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充实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社区网格(围合区)治理、街道(镇)管理体制改革、街道社区民生服务、社区物业治理、社区优化调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7个专项工作组主要职责,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找准职能定位。

坚持抓队伍、重实践,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硬举措”。打造适应发展需要的基层党员人才干部队伍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管理考核制度、保障激励制度等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进、管、考、出”工作机制,拓宽社区人才来源,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调动党员干部力量。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的“六进双报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为街道、村(社区)治理力量做增量,让党员力量向基层和网格集聚。释放新就业群体活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行业网点站点,整合服务资源,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有效载体,组织开展“先锋小哥”“暖心司机”“红色直播间”等培育评选行动,激励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公益服务、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他们从“治理对象”转变成“治理力量”。

坚持破难题、求长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硬实力”。基层治理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紧贴群众需求破难题。树牢正确政绩观,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议事协商,深入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建立“积分制”“两红榜”,评选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户等,给群众更多参与自治的机会,让群众从“站着看”“跟着干”到“自己管”,唤醒基层治理内在动能。抓实品牌建设促引领。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和各级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引导各级党组织以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为契机,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推出一批长久管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让基层党员干部行有参照、干有抓手、追有目标。运用数字化赋能提质效。紧跟党建信息化建设需求,推进数字化赋能,提高“赣鄱党建云”平台使用效率,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置问题能力,推动部门资源统规统管、城市管理“一网融合”,不断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赋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多的主动性。

 

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才强市“新答卷”

德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江文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德兴市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盘活政策包、舞活产业链、激活生态圈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和工作质效,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盘活用才兴才政策包。发挥政策虹吸效应。坚持以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为主、优秀人才主动约访为辅的原则,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抓好《德兴市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试行)》《德兴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等人才政策的落地落实,不断优化升级引进培养、平台搭建、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人才政策体系,用“真金白银”奖补“真才实研”,推动形成政策引领下的人才“虹吸效应”。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将薪酬待遇、价值创造、紧缺指数等市场化指标作为人才评价要素,积极与上级沟通放松职称评审尺度,健全优化新职业、新技术、新工种人群人才认定政策,积极与国内人才资源丰富地区对接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引流。优化人才服务措施。深入实施以人才政策大宣传、人才需求大摸底、人才资源大招引、人才服务大保障为主体的“四大工程”,积极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升级,探索开展人才“双聘制”,积极破除人才身份、档案、社保、人事关系等壁垒,全面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舞活引才招才产业链。产业组团精准引才。要紧扣“1+2+N”产业体系,围绕有色金属(黄金)、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打造人才集群。创新实施产业链“人才链长”制度,每条重点产业链选拔1名产业或科技领军人才担任“人才链长”,带动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校企合作重点引才。要积极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的协同创新联盟,由市委人才办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高新区共同参与,积极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对接,通过校政企合作方式,共建“博士工作站”“名师工作室”“专业实验室”等平台,深入推行“候鸟人才”“周末专家”“假日专家”等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之源”。建好平台集聚人才。要充分发挥好驻京、驻沪、驻浙等5个人才工作联络站作用,加强在外人才沟通联系,健全人才信息名录,用事业、产业、乡情吸引人才,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拓展人才“朋友圈”,吸引本地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兴业,汇聚各方优秀人才来德建功立业。

激活留才爱才生态圈。紧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以“绣花”功夫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增强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魅力。要切实抓好人才服务保障,建立一站式、全程式人才个性化服务模式,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受理引进人才服务事项,代办有关手续,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用好人才江西网、上饶市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人才服务事项网上提交、网上受理、专人办结。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人才就医、就学、养老等方面开辟直通车,解除其后顾之忧。设立1000万元德兴市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在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研发、奖励政策兑现等方面予以支持,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实体化运营好全省首个县级人才金融服务中心,提供精准化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为人才“软实力”提供金融“硬支撑”。高标准建设“人才主题公园+城市驿站”综合体,全面落实人才落户、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事项“一网通办”,为人才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优质服务。

 

聚合资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化建设

大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峰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全国干部党性教育高地”。大余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与主阵地,红色资源丰富,要紧紧围绕“党性教育高地”这个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优势,在精细整合资源、精心开发课程、精选师资力量上出实招,不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且有区域竞争力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擦亮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教学品牌。

整合优质资源,建强培训“主阵地”。特色鲜明的教学阵地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的载体和基础,要坚持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发挥各类资源优势,构建全方位培训阵地体系。筑牢主阵地。要坚持“党校姓党”,高标准建好县委党校,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同时立足政治理论、理想信念教育,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教学始终,确保在重要时间节点发出党校“最强音”,使党校真正成为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锻炼的主阵地。覆盖基层阵地。要提升乡镇党校覆盖面,确保乡镇党校有办公场所、有培训阵地、有必要设备。要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形成“全方位覆盖、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开放”培训格局,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提供良好的基础。用活红色阵地。发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斋坑陈毅隐蔽处、刘伯坚烈士陵园等本土现场教学点优势,将零散的教学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围绕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乡村振兴等主题打造精品教学路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地图”,为干部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开发优质课程,提升课堂“感染力”。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培训目标的重点和关键,要健全完善机制,持续推动优质课程开发运用,着力增强干部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实效性。建立课程联合开发机制。要依托大余本地红、古、绿、金“四色”资源,邀请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上级单位专家学者到现场实地指导,组建县级课程开发队伍、课程打磨专家团联合开发课程,持续提升课程政治性、理论性和专业性。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机制。领导干部了解基层实际,授课内容源于基层丰富实践经验,能“精准滴灌”基层干部所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带动干部“绝大多数”,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围绕艰苦奋斗、群众路线等主题开发教学课程,营造干部“人人能讲,人人讲好”课程的浓厚氛围。用好精品课程运用机制。要将精品课程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推动精品课程进党校、进学校、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实现教学相长。对价值较高的特色课程,优化录制为视频课程,并积极向上级推荐,提升课程影响力。

集聚优质人才,搭建师资“蓄水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关乎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选优配强、广泛吸纳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一体化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建强专职教师队伍。要拓宽视野选人,从全县各机关单位、乡镇、中小学校公开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能说会写的优秀干部调入县委党校,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上级党校、干部学院实践锻炼,全方位跟踪培养,提升专业素养。壮大兼职教师队伍。要深度挖掘兼职教师课程开发潜力,结合本地实际,常态化聘请党史专家、学者、退休领导、革命先辈后代、优秀乡贤等为兼职教师,同时加大纪念馆、博物馆、现场教学点讲解员培养力度,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柔性引进高层次师资。要建立定期邀请专家授课机制,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扎实开展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等教学课题研究,并同步邀请专家、教授为全县党员干部授课,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加强党性锤炼、增强责任担当。

 

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彭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斐敏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彭泽县强化党建引领,在强体系、激活力、促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机制、固堡垒,实现治理体系科学化。强化机制建设。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相关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强化党对物业行业工作的领导,建立“1234”工作机制,通过坚定“一个目标”、紧盯“两个重点”、深化“三方联动”、落实“四项举措”,打造功能完善、服务规范、全龄友好、文明友善、机制健全的彭泽特色。优化网格设置。突出精细化管理目标,将现有的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优化整合成“一张网”,让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到边到底”。建强“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楼栋户”组织链条,实现网格情况掌握更清晰、发现问题更及时、处置问题更迅速。深化党建联建。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实践,推动62个县直机关和50个社区网格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文明联创、实事联办,引导共建单位党员干部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积极参与理论宣讲、风险排查、纠纷调解等,以“共治善治”之光点亮城市美好生活。

搭平台、强队伍,实现治理力量多元化。筑牢“主阵地”。抓实“书记领航”项目,推动城市社区场所扩面达标和功能提质增效,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载体”,打造“行走的课堂”“五彩活动”等社区载体,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织密“睦邻网”。成立居民理事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推选网格长、小区长、楼栋长,实现住宅小区“三会三长”全覆盖。依托“七点半党员议事间”“鱼水亭议事会”等,进一步畅通居民说事、议事、办事渠道,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建强“工作队”。通过依法选任、公开招聘等,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行社区工作者提级培训和“2+1”导师帮带机制,帮助新入职社区工作者迅速融入角色、熟悉工作。实行“薪酬待遇+谈心家访”的关心关爱激励机制,在执行“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和“五险一金”的基础上,经常性进社区开展谈心调研工作。

办实事、树先锋,实现治理效果最优化。聚力党建实事。实施党建实事项目“1050”工程,将创建红色物业先进县、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等纳入党建实事项目,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部门牵头、一个方案推动、一个责任人跟进、一张时间表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聚焦民生服务。依托“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微信小程序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线调研,收集居民“微心愿”,并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推动解决一批衣物晾晒难、公交等车难、电动车充电难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聚集先锋力量。推行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正负清单”制,引导在职党员亮身份、领责任、作表率。持续巩固“七大服务组团进社区”活动成果,充分发挥网格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色楼栋长等不同群体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组团式”服务。

 

党建聚能激发新兴领域新活力

南昌经开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部长   欧阳品正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新兴领域是基层党建的“着力点”,也是新的“增长点”,南昌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实抓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效激发新兴领域新活力。

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党建根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就业灵活、流动性强,要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必须将党的组织体系织密在行业一线,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一体联动抓机制落实。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主管部门指导推动、镇(街道、管理处)配合兜底、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动管理工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成立属地综合党委和行业党委,形成条块结合、多元参与的共建机制,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因企制宜抓组织设置。深入各类新业态企业,通过成立集中攻坚专班,实地走访、普查比对等方式摸清底数,掌握企业经营运行、职工和党员队伍等相关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方式成立党组织,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创新形式抓党建实效。以有声有色目标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用好线上党建平台,做好线下党建活动,打造“车间微课堂”“班前一分钟”等特色活动载体,让“三会一课”融入“云端”,放在“指尖”,让党建工作既接地气,又得人心。

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先锋力量。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需要强化骨干队伍培育,提升两新党组织战斗力。构建专职化队伍体系。健全完善“一强三岗四级五专”专职化建设体系,坚持以“头雁领航、雁阵齐飞”为目标,加强行业党组织书记、属地综合党委书记、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区级党建指导员、社区两新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党务专干六支队伍建设。深化交叉任职培养机制,鼓励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务工作者培训。培育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把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抓好普遍轮训工作,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专职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用好党员队伍树典型。将发展党员名额向新兴领域倾斜,引导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从业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真正把综合素质高、群众口碑好、示范能力发挥强的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树立典型示范效应。

强化组织凝聚,实现双向奔赴。要把新兴领域党建贯穿行业发展、基层治理全过程,就要加强政治引领,主动靠前服务,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双向奔赴”。深化思想引领。打造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组成的“红领队伍”宣讲团,进行党建巡回专题宣讲活动,推动微党课进商圈楼宇、进驿站园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发展方向、服务改革发展。坚持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快递物流等行业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党建品牌,带动比学赶超、亮相争优氛围。实现共建共治。利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身在基层的独特优势,组建“洪城骑手”队伍,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为载体,大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立足自身岗位,发挥职业优势,参与城市运行,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善治的先锋力量。

全力促担当 开创新局面

万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邓正平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万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扛起责任担当,在激励干部愿担当、会担当、敢担当上下功夫,推动形成优秀干部不断涌现、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树牢唯实导向,让干部愿担当。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坚持干者有其位。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注重在大事要事和急难险重工作中近距离考察干部,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通报表扬,在职务提拔、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做到让“实干者得实惠”。坚持上阵无负担。梳理和明晰基层权责清单,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严格控制从乡镇借调干部,统筹把握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着力纠治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实事、干实事。坚持差距有体现。持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与工作激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挂钩,抓实考核“后半篇文章”,鲜明体现早干晚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推动干部由催着干、推着走向争着干转变。

锻造过硬本领,让干部会担当。尊重干部的成长规律,做实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不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动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多岗位培养历练。对照“多面培养、多岗锻炼”要求,常态化开展股级重点领域、风险岗位股(室)长轮岗督查工作,探索实施加强领导干部轮岗交流计划,针对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缺乏多岗位历练的干部,进行业务跨度较大的交流轮岗。搭平台交流进修。积极为干部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干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持续完善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机制,通过脱岗服务企业、抽调参与重点项目等方式,让干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高标准教育培训。坚持将教育培训作为推动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认真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用好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持续开展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优秀年轻干部培训、中青班培训等主体班次。同时,充分依托万年丰富红色资源,将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业务素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浓厚关爱氛围,让干部敢担当。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大力营造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注重关心关怀。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加强与干部“零距离”交流,及时有效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好用活职级晋升、公务员嘉奖、“两优一先”“骏马奖”等表彰奖励政策,注重发挥职级、等级待遇的激励作用。从严监督监管。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把工作圈和社交圈、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在职和离职、网上和网下等贯通起来,努力做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结合作风建设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违规经商办企业和“圈子文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精准容错纠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持续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厘清“容”和“不容”的红线,让干部从“怕担责”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对担当不够、表现平庸的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及时鼓励、支持和保护,对于确实难以胜任岗位的,通过“移苗”“换土”等方式予以调整或调离,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

 

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赣州市章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短板弱项。章贡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要求,夯实党建基础,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上下“绣花功”,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着眼系统之治,增强基层党建效能。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把党建红色基因植入小区治理“微细胞”,想方设法破解基层治理“末梢困境”。全方位抓好网格划分。科学灵活设置功能型党组织,将全区划分若干个“红色网格”,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按300—500户,1000人左右的规模,将社区细划为网格,实现网格与网格间无缝衔接。全链条抓实组织覆盖。推动网格党组织应建尽建,把党建、综治、城管等整合成“一张网”,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实现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优先安排党员担任网格员、楼栋长,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身心抓紧补短育强。创新“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社区老书记牵头成立“老书记工作室”,采用“1对N”方式结对传帮带,帮助年轻网格员提升工作能力。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工程”,助力提升学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季度开设网格员培训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行专题授课。

着眼务实之举,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大抓落实年”活动,坚持虚功实做,不折不扣抓落实。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延伸社区党组织手臂,创新“1+5+N”模式,建立一支队伍管理网格(“1”即网格员;“5”即街道干部、社区协管员、环境保洁员、“两实”专管员、“三类”小组长;“N”即志愿者、个体工商户、物业管理人员等),推动基层治理有形有效。打造“集成化”协作平台。打破层级观念、行政壁垒和隶属限制,将驻片单位、结对共建单位资源整合到网格,吸纳驻片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引导社区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协调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实施“一体化”联动模式。树牢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创设“邻里先锋”项目,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工作机制。按照“1+2+N”模式组建“邻里先锋”工作队,每个队配备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2名牵头联络人(队长和联络员)、若干在职党员干部及热心群众。组织在职党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赴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带头参与保文巩卫、安全宣传等任务,认领“微心愿”“党员亮身份”等活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着眼关爱之心,强化基层工作保障。关心关爱社区干部成长,针对激励措施少、晋升通道窄等问题,建立完善考核奖励、招聘选拔等机制。强化阵地功能。整合物业服务用房、小区闲置用房等资源,着力打造具备邻里互助、基层治理功能的“章贡红•邻里之家”。设置网格服务队信息公示牌,发放网格服务连心卡,推动网格事网格办。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健全运行机制,推动群众由“遇事找社区”向“办事进网格”转变。深化“幸福1+3”基层治理效能,推行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优化以考促干。建立以网格实绩为内容的考核体系,按照“网格稳不稳、环境美不美、服务优不优、群众认不认”的原则,做到每月一考评、每年一考核。用好考核结果,由区财政安排相应的考核奖励资金。深化激励保障。每年在全区范围评选优秀网格长(员)若干名,占比15%左右。畅通网格员晋升渠道,对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网格员的,优先向组织推荐为村(社区)换届后备干部,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建立有奖信息奖励申报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积极性。

 

坚持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善治“红色动能”

泰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泰和县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行动为抓手,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动能。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点”,凝聚基层治理“红色力量”。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靠人,必须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村(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深入开展“青年归雁”工程,建立泰和籍在外人才信息库,通过“三请三回”、定期走访等方式,加大引才回归力度,进一步拓宽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渠道。创新实施“田教授·新农人”培育模式,建立“引才入库、结对帮带、培养使用”三项机制,确保每村都有1-2名群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力量。持续建强党员队伍,严格把关发展党员全过程,紧盯返乡大学生、在外乡贤、致富能手、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发展党员,提升党员素质。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行“导师帮带制”“青蓝工程”,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强化社区干部实战实训,帮助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在外卖配送、货运物流、快递等新兴领域组建“吉先锋”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他们“走街串巷”“流动哨兵”“移动探头”的职业优势,将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以服务效能为“切入点”,织密基层治理“红色网格”。聚焦群众需求,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以“微服务”撬动“大治理”,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面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员”网格治理体系,整合政法综治、市场监督、城管、应急、住建等多个部门落到网格、资源力量下沉到网格,推进“多网合一”,汇聚工作合力。因地制宜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健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党建联建、协商共治运行机制,以“红色物业”优化小区治理,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报告”活动,推动151家社区共建帮扶单位、2634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入网格,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纠纷调解、事项代办等各类志愿服务,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探索建立以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主体的“流动网格员”队伍,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将发现的城市治理问题上报至社区,由社区根据问题类别反馈职能部门,形成“问题上报—分类反馈—部门处置”的工作闭环,真正实现“问题诉求有人管,发挥作用有平台”。

以产业发展为“突破点”,点燃基层治理“红色引擎”。聚焦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运转有保障、办事有资金、发展有路径、说话有底气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坚实保障。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精心编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规划,扎实推进“一村一策”制定增收计划、“一村一品”发展增收项目。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模式,围绕泰和乌鸡、蜀口茶、特色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加强产业链党组织建设,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广“团购统销”“大田托管”“村投公司”等居间服务发展路径,打造“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村集体以土地流转赚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引导村民就近务工挣薪金、产业收益分现金,促进农户就业增收。巧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休闲垂钓、果蔬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大村,重点打造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全面夯实基层治理的物质基础。

 

破题突围 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南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邬春华

 

新兴领域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这一群体党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发展大局。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破解新兴领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这既为基层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又明确了方法路径。南昌县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攻难点、疏堵点、破难题,持续巩固和扩大“两个覆盖”成果,为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昌南实践。

紧盯有形覆盖,着力解决“统得起”的问题。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根据新兴领域行业特点,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平台“归口”建、营业“网点”建、园区“集中”建、商圈“统领”建、村社“兜底”建等方式,成立县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综合党委、县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党委、县小个专综合党委、县物业管理协会党委等行业党委,及时消除党建工作盲区。将群团组织、网信、交通等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属地党组织区域化管理的工作体系,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形成条块结合、区域兜底、协同推进的责任体系。运用“洪城红”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党建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管理,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紧盯有效教育,着力解决“管得住”的问题。新兴领域群体具有多元、活跃的特点,这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实施“红领计划”,重点在“两新”组织或人员集聚程度较高的产业园区、重点行业协会、商会等地设立“红领工作室”,组建“红领”党支部“孵化”党员,及时将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将党员发展成业务骨干,不断建优建强新兴领域党组织干部队伍。通过内选、外聘、下派等方式,挑选政治素质高、党务经验足的人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定期深入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点对点“帮带”,指导党员发展、培育党务工作者、加强党员跟踪管理,进一步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水平。以基层党建“三化”为抓手,严格落实党组织“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指导,持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紧盯有为服务,着力解决“用得好”的问题。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采取新建、改建、共享等方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城市服务站、红色驿站等场所资源,完善新兴领域党群活动阵地,制定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清单,进一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比如围绕商圈党建,打造2049党群红商圈服务综合体,把区域内党建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治理资源融合起来,为商圈和商户提供活动场地以及政策咨询、招商引资、矛盾调解等方面的服务;围绕物流行业党建,建立向塘镇物流行业党群服务综合体,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冷能取暖、热能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伤能用药、急能充电“六能”服务;围绕新就业群体党建,建设1个昌南小“洪”帽党群服务综合体和20个昌南小“洪”帽党群服务点,打造“1+N”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体系,为外卖员、快递员提供学习、休息、饮水、纳凉等服务。

紧盯有序参与,着力解决“融得进”的问题。新兴领域党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兴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动以党建引领新兴领域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探索组织共建、活动共办机制,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与属地结对共建。联合成立“洪城红”应急队伍、党群志愿服务队、“洪城红管家”等,定期开展“三联三亮三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参与重大任务攻坚、抢险救灾支援、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和平安创建、文明宣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生产线、党员示范岗,开展“劳动竞赛”“岗位技术练兵”“技术创新”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在凝聚人才、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

 

党建引领聚势 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

分宜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钟宇虹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治理强基战略,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分宜县紧扣县域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围绕领导机制、创新驱动、多元共治等方面“组合出拳”,探索形成强有力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

建强领导体制机制,全链条构建治理体系。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党委重视、党员带头、“三方”联动治理体系。突出县委引领。县委书记领题“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作为“书记领航”项目,建立统筹协调、会商协办、部门联络机制,强化城市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顶层设计。突出党员示范。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业委会、协助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自治机制。围绕提高党组织在业委会中的组织力,积极动员党员业主参选业委会,构建起以党员为骨干的居民小区治理“管理层”。突出“三方”协助。社区党组织指导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议事,定期召开钤城红议事联席会,统筹推行“三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并组织开展述职互评,逐步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的组织体系。

深化创新驱动引领,全方位探索治理模式。着力健全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钤城红”工作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坚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推进“多网合一”,用好“钤城红”共建共享积分小程序,打造“共建共治随手拍”平台,推动社区居民通过网格小事“随手拍”、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方式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重要工作。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红色小区”创建活动,发挥钤城红党群服务站作用,深入推进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抓牢党建引领城市居民小区治理,运用好“物业代理人”“社区领办”“大物业服务”等物业管理模式,推动全县203个小区单独或联建成立业委会,5个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157个无物业小区实现专业物业服务全覆盖,实现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三个全覆盖”。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持续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落实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

构建多元联动格局,全覆盖提升治理效能。聚焦物业管理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三融共建”,着力推动各类资源聚集、各方力量聚合,实现多方联动协作。队伍融合凝聚治理力量。依托“钤城红”共建共治小程序,实行积分管理,组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参加志愿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同时,发挥教体、老干部、共青团、行业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引导“三官一律”、老干部、青年、学生等群体参与基层治理。阵地融合搭建治理平台。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按照每个网格原则上覆盖300-500户社区常住居民的标准,将城区划分为150个网格。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活动融入到网格中,把社区党组织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机制融合推动事务联办。做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统筹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下沉党员等力量参与物业管理,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物业管理新格局,推动物业管理覆盖有形有效。进一步落实“双报到”机制,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到小区亮身份、领岗位,示范带动群众走进党群服务站开展爱心帮扶,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让党的声音在社区“一竿到底”,让群众的诉求“一呼百应”。

 

“四心”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黎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曾建华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黎川县作为边远山区小县,长期以来,人才一直是制约黎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才的渴求尤显急迫。要贯彻落实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破解人才匮乏困境,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完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体系,全链条打造人才高地,让人才“引擎”驱动“四区四宜”新黎川高质量建设。

强磁吸引,精准措施“用心”引才。大力实施“归雁兴黎”专项行动,多方搜集在外人才发展情况、回归意愿以及投资信息等,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不定期组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到在外优秀人才集中的地区走访探望,感召吸引黎川在外行业精英、科研人才以及能工巧匠等各类人才回归家乡、回报桑梓,并通过在外人才牵线搭桥、举荐人才,促成更多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开展智力引进合作。积极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暨“产业‘链’接高校”专场引才活动,并借力省、市重点产业链引才专项活动,组织县内重点企业赴高校开展引才活动,重点引进导热技术、陶瓷材料研究、高分子材料等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定向培育,聚焦需求“悉心”育才。围绕本土企业“创二代”接班需要,实施“基业长青”企业家培育工程,以本土青年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为重点,赴省内外高校开展企业管理专题培训,帮助提升素质能力。立足首位陶瓷产业需求,拓展“校企共育金蓝领”计划,继续在县职业中专开设陶瓷工艺专业班,为陶瓷产业培养后备人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百千万”培育工程,办好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特色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引培实用性人才。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培训,培养电商实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

硬核支持,强化保障“诚心”留才。推行返乡创新创业“四免”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归雁”提供免费创业指导、免费技能培训、免租金经营场地、免(贴)息贷款,同时,建立“归雁”项目绿色通道,实行返乡入乡投资企业申办前期手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行一站式项目审批。全面兑现招才引才政策,从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平台支持、科研支持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保障。探索建立“黎川籍高素质人才返乡奖励基金”,对回黎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逐年累积发放返乡奖励基金,引导更多黎川籍高素质人才返乡发展。

全链赋能,立足实际“精心”用才。发挥县级领导挂点重点人才项目作用,深挖本县人才需求潜力,强化与重点高校对接合作,着力推动已确定的“产才创新融合”项目落地生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事业留编,企业用人”模式,继续选聘专业对口研究生到县内重点企业挂职服务,打通企业与事业人才互通渠道。建立科技特派员专业工作站和产业技术服务示范基地,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脱贫户)”科技合作发展模式,引进更多省市科技特派团专家,为黎川食用菌、香榧、胭脂柚、白茶、瓜蒌等特色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06 05月

2024-05-06 22:37:41

浏览5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聚力建设“四高地一福地” 打造现代化江苏强区 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 及永乾:关于推进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调查研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