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天天学
目录
面试热点 1
“全民全运”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1
让互联网更加互联畅通 3
议论文范文 4
讲党性不徇私情 4
党内法规彰显科学治理逻辑 5
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6
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 8
政策理论热点 9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9
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11
党领导人民开辟正确法治道路 11
面试热点
“全民全运”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开幕式上,多名奥运冠军相继亮相,开启激动人心的场内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仪式;赛场上,1.2万余名运动员各展身手、比拼技艺,1万多名群众运动员参加群众赛事活动……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展现三秦大地活力,激扬运动健儿风采,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瞬间,留下了一段段难忘回忆。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习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是观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扇窗口。从1959年创立至今,全运会已走过62年历史,见证了一代代体坛之星的成长,激发了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在8月闭幕的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苏炳添、张雨霏等优秀运动员,正是从全运会起步、走向世界赛场,为祖国赢得了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事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巩固完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全运会也担负起新的使命,努力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本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尝试赋予全运会更丰富的内涵,让赛会焕发出绚丽光彩。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全运会呼应着时代赋予中国体育的责任,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全运会历久弥新,在于其承载着体育改革发展风向标的重要价值,推动着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为体育强国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展望未来,巴黎奥运会将在3年后举办。这次全运会应时而动,将霹雳舞纳入项目设置;对于跳水、体操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则增设小年龄组,为选拔奥运适龄人才奠定基础。全运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为重要任务,对于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运会之“全”,也意味着更加多元多彩。以本届全运会为例,除了来自各地和行业等代表团的专业运动员外,也有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以及俱乐部的选手,还包括以个人身份参赛的运动员。不同身份的运动员,映照着日趋丰富的人才培养途径。事实证明,更好激发社会各界投身体育事业的积极性,有助于不断拓宽体育人才的成长渠道,让中国体育发展更加包容、更有活力。
继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后,本届全运会继续向普通体育爱好者敞开大门。广场舞、太极拳登上全运赛场,覆盖范围更广的“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开展上千场,全运会形成的辐射效应,将点燃全民健身热情、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以举办全运会为契机,一系列场馆、设施建成使用,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回首既往,全运会刻印着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坚实步履,既是竞技体育的风向标,也是全民健身的助推器,逐步由一项综合性体育赛事发展成兼具多元功能的全民体育盛会。今天,全运会的综合价值与作用更加凸显,更好推动着全体人民共享体育改革发展成果。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发扬中国体育的光荣传统,激扬全运会凝聚的精气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实现新进步,我们必能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刘硕阳;《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7版)
让互联网更加互联畅通
如今,互联网应用早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沟通信息、优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平台之间存在的技术限制、利益排挤、互相屏蔽等问题,也给用户带来麻烦与困扰。比如,不少网友都有过类似经历:在社交平台给好友分享一个网址链接,却显示“无法打开”,需要手动复制链接后跳转至系统浏览器才能访问。平台之间互设壁垒、信息不能直接共享,不仅影响使用体验、损害用户权益,还扰乱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不利于互联网行业和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最近,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要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对此,相关企业迅速表态,将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通过降低准入门槛,让获取信息、抵达用户更加便捷。在一个突破时空边界的平台上,企业能够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开拓市场、服务客户,进而激励创新、促进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活力源泉就是开放。得益于互联互通的开放生态,创新业态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福利持续增进。正因如此,整治屏蔽网址链接问题,实质上就是打通近些年互联网平台之间形成的断点堵点,推动互联网平台回归互联互通的轨道。
不同的互联网平台之所以相互屏蔽,归根到底是企业将流量思维凌驾于用户权益之上。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各平台为争夺流量、保持用户黏性,便倾向于通过屏蔽竞争对手链接的方式、打造相对封闭的平台生态,导致互联网空间壁垒丛生、相互割裂。短期来看,屏蔽外链,聚拢了流量,换取了利益;但长远来看,则是屏蔽了便捷,丢失了口碑。平台企业应该认识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让用户安全顺畅使用互联网,才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
推动形成互通开放、规范有序、保障安全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既是行业所向、大势所趋,也须多方联动、久久为功。在前期开展APP专项治理基础上,工信部于今年7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就包含整治恶意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在自查整改过程中,一些企业仍存在认识与行动脱节、落实举措不到位的情况。实现互联互通任重道远,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督查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作为平台企业,也应压实主体责任,积极顺应趋势,主动拆除壁垒,变流量思维为用户思维,以实际行动维护开放的互联网生态。
开放、共享,可谓互联网的基因。敞开胸怀、破除壁垒,让互联网更加互联畅通,共同促进互联网行业形成包容开放共享的良好生态,我们就能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韩鑫;《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7版)
议论文范文
讲党性不徇私情
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敢不敢坚持原则,能不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有了坚如磐石的党性,在面对敌人屠刀时,就能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就能有敢于亮剑的清醒;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就能有稳如泰山的定力;在面对私交私情时,就能有正心律己的自觉。翻开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贯穿始终、熠熠生辉。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难免会遭遇公与私的考验。一事当前,是秉公心、守公道,还是谋私利、徇私情,可以说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周恩来同志为家人订立“十条家规”,朱德同志告诫子女“接班不接官”,彭德怀同志对亲友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曾志同志拒绝为孙子安排“农转非”……坚持大公无私,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颗心为公、一把尺量人、一碗水端平,公而无私、一心为民,这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重要体现。
诚然,“无情未必真豪杰”,共产党员也是普通人,需要敬父母、爱家人、交朋友、有人情。但这种情,应当是健康的亲情、纯洁的友情、正当的人情。毛泽东同志曾为亲情规矩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抗战时期,朱德同志接到老家年逾八旬的母亲来信,希望儿子帮她度过饥荒,然而他“实无一钱”,于是给旧友致信借钱,帮助自己的母亲渡过难关。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腐化蜕变,把重亲情等同于徇私情,把讲人情异化为搞交易,最终害人害己。说到底,这些都是不讲党性的体现。
习总书记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都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员干部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就是要不断解决“思想入党”这一永恒课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心怀“国之大者”,把党性锻炼熔铸于火热的发展实践之中,把党性修养书写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我们就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坚持原则,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充满正气、充满力量。
马祖云;《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4版)
党内法规彰显科学治理逻辑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一制度建设重大成果,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紧紧围绕政治大局推进,始终与党的奋斗历程相伴相随,与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同向同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法规制定的奠基初创,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法规制定的曲折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法规制定的恢复前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定的全面加强,党内法规制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面到体,日益呈现体系化特征,不断接近体系化目标,终于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执政党具有的大党的气派、大党的智慧、大党的治理之道。
党内法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鲜明价值导向、科学治理逻辑、统一规范功能,高度凝结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同时,党内法规体系也有助于塑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了治理主体的价值导向与制度成熟。其中,党内法规彰显出的科学治理逻辑,成为“中国之治”的一个独特治理密码。
党内法规体系的科学治理逻辑,体现为这一体系为管党、治党划定了清晰边界、提出了明确要求。回顾百年党史,从最初的抽象纲领形态到愈加突出的具体纪律要求,再从纪律上升到具有明确制定权限、程序和内容标准的法规,党内法规有效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效能,在党章之下逐渐形成包括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在内的四大板块。就此而言,党内法规是对中国共产党如何自我组织、自我建设,如何领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制度安排,明确政治行动的统一意志与边界,从而既保持治理所需要的强大政治定力,也产生强大制度执行力,确保治理目标的充分实现。
党内法规体系的科学治理逻辑,体现为其释放出的巨大治理效能。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制度。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领导在价值目标、方式手段、机制程序等方面能够有效延伸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而将党的先进性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先进性。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规则协同、配合、转化,能够将党组织的先进性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效能。
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张金色名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将释放强大治理效能,确保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引领“中国号”巨轮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作者王旭为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7版)
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走过光辉历程。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根据地进行法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废除旧法统,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动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就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巩固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实现“中国之治”夯实制度基础。
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远指导意义。比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指明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指明法治建设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我们建设法治中国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厉行法治。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立法质量直接关系法治建设的质量。立法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法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立法工作各领域全过程,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作者许安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9版)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为年轻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把握人生航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同志指出:“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对党忠诚、光明磊落的老实人,从不在党性原则问题上打折扣、搞变通,也从不屑于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当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的“老好人”,而是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中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这样的老实人,往往能够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不做两面派,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而是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坚决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干、坚决干,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这样的老实人,做人实在、为人厚道,秉公办事、铁面无私,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在本职岗位上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不装样子,积极担当作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是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在一时一事上讲实话、办实事不难,难就难在时时、事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始终坚守老实人的品格。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坚韧的意志品质,这是难以做到的。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他总结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终身践行这一“唯物辩证法”,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必须进一步增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自觉和底气。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中不断强化党性修养锻炼。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讲实话、办实事,重在一个“实”字,贵在一个“真”字,必须动真情、察实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把情况摸实摸透;以真心实意、真情实感为基层办事、为群众谋利;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准的路坚持走,认准的事坚持做。办好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大实事,当好让党放心、群众信任的老实人。
赵渊杰;《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9版)
政策理论热点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安排,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举措。习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确定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关乎长远、关乎全局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领导制度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根本制度成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逐步探索建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条件下,形成了党委会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工作、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坚强的党的领导制度保证了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民主集中制推广到国家政权建设和政治生活中,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将党的领导融入国家制度,党的领导制度进一步得到健全,为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制度性成果。党的十八大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贯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建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相关制度。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立为党的基本方略第一条,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进党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根本领导制度,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重大成果。
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明确这一制度体系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是这一制度体系的主体内容;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映这一制度体系的价值追求;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体现这一制度体系的实践要求;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坚强保证。这六个方面的制度彼此支撑、相互联系,共同构筑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大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是由党的领导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是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必然反映、内在要求。如同一张渔网要有“纲绳”,一个制度体系也必然有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了我国政治生活的领导关系、领导主体、领导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根”和“源”,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心脏”和“引擎”,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发挥着提纲挈领、无可替代的作用。
把党的领导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彰显了我们党的高度制度自觉、制度自信。过去我们讲党的制度,一般比较多地讲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干部制度、作风制度等具体制度,没有从根本制度这个层面强调党的领导制度的地位。提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有力推动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巩固、自觉完善这个根本领导制度,为实现伟大梦想保驾护航。
制度建设要立足本根,制度贯彻要落地生根。“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是贯彻执行党的领导制度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制度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建设好、完善好,以此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纵向要到底,横向要到边,推动各级党组织、所有党和国家机构把我们的最大优势全方位体现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引导广大干部提升运用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的能力水平,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黑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召开省委全会对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安排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保持高度思想自觉,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修课,同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做到一体学习领悟、一体推进落实。保持高度政治自觉,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理论学习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黑龙江省落地生根见效。
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黑龙江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光荣的土地,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铸就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光荣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书写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始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做到永远信党爱党为党,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责任担当更加过硬。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越是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越要鼓足干劲、保持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闯关夺隘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勇闯振兴发展新路子。始终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攻坚克难、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
坚定担当使命责任,不断激发奋进力量
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了“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黑龙江省坚持不懈抓发展、促振兴,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创新动能,推动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六个强省”建设呈现新气象,今年前8个月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但制约黑龙江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在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还需要持续努力,在深化改革中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锚定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目标,打好发展组合拳,聚精会神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的实事,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以新担当勇挑发展重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新作为开辟改革新局,精准破解振兴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持续深化龙粤对口合作,打造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深度嵌入国内大循环、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以新举措防范化解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责任,高标准推进大庆油田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围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造全国碳汇经济大省。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创造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守好祖国“北大门”。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民生工作,在民生实事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在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离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紧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搞清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办好民生实事,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工作,解决好“一老一小”、供热提标、人居环境改善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自我革命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我们牢记习总书记重要嘱托,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严抓思想教育,从严抓选人用人,从严抓组织生活,从严抓党内监督,从严抓正风反腐,创新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推动黑龙江省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大抓基层、强基固本,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提升党员干部“七种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支持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扎实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形成好风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张庆伟为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4日第09版)
1、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表述】
2、“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规范表述】
3、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5、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6、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7、“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8、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9、“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10、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1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12、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3、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生态文明造福人民。
14、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这就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15、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16、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同志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增强“四个意识”,落实领导责任制,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对表、积极作为,及时帮助地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实工作专班,压实责任、改进作风,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7、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18、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19、陆游有一句诗写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现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
20、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记述。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
21、“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举措”来托底,要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念好“放”“改”“减”三字诀,合理“放”、全面“改”、努力“减”,才能涵养出营商环境的“新空气”。
2021-09-24 11:55:5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