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来源:学习时报
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张瑞 字数:19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决定》的这一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地各部门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说得多、做得少,热衷于喊口号、发文件、造声势,摆花架子,不抓落实,致使一些改革举措处于搁置状态,群众意见很大。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担当,怕负责任,怕得罪人,不敢触及深层次的矛盾,不敢触及改革难题。对容易改、见效快的改革抢着做,对难度大、动真格的改革绕道走,放空搁置,结果空耗资源,劳而无功,改革空转。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只是在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但也影响改革成效,挫伤干部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加以纠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些名言警句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蕴含着事物发展和治国理政的规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求真务实,一直把抓落实作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和作风的重要标准。毛泽东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确立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并持之以恒地将路线和方针落到实处,什么时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遭受挫折。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敏感性更加突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抓落实,反复抓、抓具体,直到抓出成效。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决心更关键的是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深入改革第一线,亲自抓、具体抓、抓落实,一抓到底。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只说不做,夸夸其谈。健全激励体系,强化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放到关键岗位。
《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是着眼于全国全局提出来的,具有方向性和原则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的改革实施方案,既注重政策措施的衔接,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中央改革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自身有迫切需要的改革空白点,可以积极试点,大胆探索。在改革的优先次序上,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还是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一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先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最易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也可以集中精力,先落实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要改革措施。制定改革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做到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激发改革活力,确保改革举措经得起历史检验。
抓改革,促落实,最终是要见成效。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人民群众有所呼,改革就有所应,使改革措施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生机勃勃的改革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改革的源泉在人民群众之中,改革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改革的活力在民间,改革的动力在民众,改革的希望也在民众。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开放更切合实际,更接地气,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更好环境。
2024-11-04 11:25:2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