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发布时间:2025-02-24 作者:陈杰
(作者系重庆市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城口县抓住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指标体系、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关键要素,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评价、多轮分析精准画像、多维运用考察结果”的政治素质考察体系,着力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准考实。
聚焦“考什么”细化量化标准。政治表现相对抽象、不易考察,需要细化识别标准,让政治标准能界定、可评判。细化考察内容。聚焦“五个是否”标准,建立正面、负面清单,正面清单细化“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25项具体表现形式,设定“好、较好、一般、差”4个评价等次;负面清单细化“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是否敢抓敢管、较真碰硬”等13类负面情形,明确“一票否决”事项,推动政治素质考察具体起来、落得下去。科学设置指标。探索建立“5+4”差异化政治素质考察指标体系,“5”即设“德、能、勤、绩、廉”5项共性考察指标;“4”即分4个类别设个性化考察指标,对党政正职突出考察把方向、带队伍等情况,对党政副职突出考察抓统筹、抓执行等情况,对专业领域领导岗位突出考察专业能力、技术攻关等情况,对一线干部突出考察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等情况,切实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提升政治素质考察精准度。注重实干实绩。加大“885”考核结果运用,综合年度考核、赛马比拼、日常调研情况,全方位分析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的力度,以实绩实效做“政治体检”。
聚焦“怎么考”优化方式方法。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评价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改进考察方式方法,做到精准识别和评判。注重经常性。构建“日常谈话+班子回访调研谈话+列席民主生活会+培训跟班”多维考察路径,嵌入式了解干部政治素质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用好干部管理“大数据”,季度收集掌握巡视巡察、赛马比拼通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情况,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分析研判,确保平时有数、用时有据。提升精准性。落实与纪检监察、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定期集中会诊干部政治素质表现;对重要情况和问题,采取采访调研、延伸考察、查看记录相结合方式进一步调查核实,切实把情况把实把准;建立在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一线蹲点考察机制,深入了解干部是否“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增强全面性。坚持一时表现与一贯表现相结合,注重拉长时间跨度,对干部不同成长阶段政治表现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一人一档建立干部政治素质全息纪实档案688份。注重拓展延伸考察范围,建立干部家访和向居住地党组织征求干部评价意见机制,全面掌握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的真实表现。
聚焦“如何用”提升工作实效。“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要把政治素质考察成果运用到干部工作各方面,发挥政治素质考察的引领作用。运用到干部选任中。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察结果好的干部,同等条件优先提拔重用、晋升职级、评优评先;对考察结果一般的干部,及时采取措施,密切关注、跟踪整改;对考察结果较差的干部,坚决予以组织调整和处理,切实铲除“躺平”“摆烂”思想滋生土壤。运用到干部培训中。根据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情况,分类采取党校集中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模块化自学等方式,提升政治素养。针对学习效果提升不明显的,通过党校小班教学方式“回炉重造”。针对政治历练不足的,有计划地安排到“四线”历练,提升政治能力、斗争本领。运用到干部管理中。对思想政治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谈话、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对政治方面的典型问题,及时严肃处理、通报曝光,着力祛邪气、养正气。探索推进政治素质考察向公务员入职培训、发展党员等工作延伸,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落实信念坚定、政治过硬要求。
(作者系重庆市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2-24 18:56:2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