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县域人才“留量”密码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破解县域人才“留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10 作者:徐芳
(作者系江西省上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关键变量”。面对省会城市、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破解县域发展“人才瓶颈”,须深化“双招双引”工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健全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小县”聚“大智”,把“流量”变“留量”,将“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
坚持高点站位,为人才引领驱动提供根本保证。锚定县域人才高地建设,坚持战略思维、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在制度设计上通盘考虑。从大处着眼高点站位,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强化“双招双引”与本地产业体系同频共振。在工作推动上密切配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理顺工作重点和职责关系,强化人才、产业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实现赶超跨越。在工作力量上选优配强。依托异地商会等载体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成立“双招双引”工作站,建立健全“双招双引”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使用机制,打造一支既懂产业政策、又明人才政策,既能对外公关、又善于服务的“双招双引”队伍。
深耕产才融汇,为“双招双引”联动激发澎湃动能。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坚持把产才融合作为“双招双引”的首要目标来抓,不断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坚持产业与人才同步规划。围绕县域已成规模的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更新“产业图谱”和“人才需求手册”,制定“一产业集群一人才规划”,精准招引相关上下游高端人才和产业项目。坚持招商与招才同步开展。推动商务、工信等部门充分共享人才资源和项目信息,推动项目人才招引无缝对接。坚持引才与引智同步发力。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制定招才引智项目任务清单,引进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用才机制,推行科技副总、人才飞地等引智做法,支持本地优质龙头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科创飞地”。
提升平台能级,为创新要素集聚提供强大磁场。积极为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搭建创新创优的平台和发展壮大的舞台,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和“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扩“面”提质,聚焦园区大平台。深挖高新园区人才工作主战场、主阵地优势,高标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园等创新集聚地建设,全面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投资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和园区小学,推动城市要素向园区延伸,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双“线”并进,实现精准化引育。走稳内部自主培育路线,发挥好龙头企业技术和规模优势,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鼓励企业建设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走实外部飞地引才路线,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深化“引进在飞地、转化在当地”的人才引用共享理念,引导飞地人才携项目来县城发展。多“点”开花,深化产学研合作。广泛对接高校院所,持续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引导本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搭建招才引智工作站、毕业生实习实践基地。结合本地籍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和“青苗驿站”联谊会等活动,吸引学子返乡发展。
优化保障体系,为最优发展生态提供承载依托。主动顺应“双招双引”对发展生态的新要求,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为人才和项目提供完备、高效的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链。强化事业扶持“稳才心”。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因地制宜升级现有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保持政策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健全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以金融活水助力人才项目高质量发展、蝶变跃升。强化生活安居“暖才心”。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打造覆盖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小区等分层、多元化人才安居产品体系。加强人才政策刚性兑现,确保享受政策一视同仁、兑现政策一诺千金。常态化举办“青年人才节”“城市打卡日”等活动,加快建设更具人气值和辨识度的人才品牌。强化服务供给“聚才心”。树立“双招双引服务24小时不打烊”理念,“一站式”解决好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入学,项目场地保障、投融服务等现实问题,让人才和客商感受到贴心礼遇。
(作者系江西省上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3-10 19:36:4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