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力量塑造治理新活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让“新”力量塑造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3-14 作者:侯利森
(作者系江西省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面对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畅、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等治理新课题,江西省鄱阳县积极构建“新心向党·红新赋能”工作模式,紧扣新就业群体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主线,探寻把新就业群体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动员起来的实践路径,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变量向治理力量转变,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又激发新兴领域活力,实现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同频共振。
筑巢引“新”强根基,构建全域覆盖组织矩阵。组织阵地建设是加强新兴领域政治引领的战略支点,是党联系服务新业态群体的桥梁纽带。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积极探索新兴领域组织体系建设的新路径,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实用高效的原则,构建“1+N+X”红色矩阵网络,凝聚新兴力量,实现组织覆盖与服务触达“双下沉”。高标准建设集党建指导、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以有形阵地建设强化无形政治引领,打造辐射全域的“红色枢纽”;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归巢驿站”,配备红色学习角、党员报到窗口,实现“组织安家”全覆盖,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归属;依托工会驿站、快递网点等场所设立“饶城e家”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党建服务圈”,方便新业态从业人员随时参与组织生活、接受教育培训。
护航暖“新”聚人心,打造精准服务保障体系。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体系,将服务温度转化为政治引领效度,既是厚植党在新兴领域群众基础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升民生福祉的创新实践,更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战略选择。要坚持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导向,把关爱行动作为凝聚新兴领域力量的关键纽带,依托组织阵地开展暖“新”关爱行动。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不固定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从基础保障到成长赋能等一系列“暖新套餐”。建立“新锋成长”培养体系,开设“红色骑手课堂”,推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交通安全等微课程;开展“最美骑手”“先锋快递员”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增强职业荣誉感,引导新就业群体将个人奋斗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在服务点标配“暖心热水、应急药箱、便捷充电、免费WiFi、休息区”等五项基础保障,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延伸服务链条,联合工青妇等部门定期开展“暖新服务日”,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等专项服务,形成覆盖职业发展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将党的关怀转化为新就业群体精准服务的实际行动。
群“新”共治增活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以快递员、外卖骑手为代表的群体规模突破千万,其流动性强、工作形态新、组织化程度低等特征,既反映了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更使其成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群体。要积极贯彻落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创新“移动探头”治理机制,选拔“党员先锋骑手”担任兼职网格员,赋予“移动探头”职能,统一配发“红新管家”工作包(含民情记录本、应急联络卡),推动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将“配送路线”转化为“治理动线”、升华为“民情采集线、政策宣传线、应急响应线”,有效破解传统治理中力量不足、触角不深、反馈滞后难题,构建起全天候、全地域、全要素的动态感知网络,逐步形成骑手参与、部门联动、群众受益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激励机制,建立“问题发现—骑手上报—部门处置—积分奖励”闭环流程,将安全隐患上报、矛盾调解等纳入积分项,凭积分可兑换蛋糕券或米、油等专属福利,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形成“治理参与—价值认可—社会融入”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江西省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3-14 10:53:1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