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机制聚人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用活机制聚人才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吴子慧
(作者系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机制活则人才聚。黑河市用好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一招”,聚焦人才所需,坚持破立并举,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赋能边疆高质量发展。
“盘活”人才引进机制。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将单一的招聘引才模式升级为多途径揽才体系,全力打造高品质服务体系,打造人才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探索良方延揽人才。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活动,首次采用现场报名、现场考试、现场签约的“一站式”引才方式,根据岗位需求,灵活运用资历评价、现场说课等选才模式,有效提升引才质效。积极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渠道吸引人才。开阔招才引智思路,积极开展全市卓越领军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一事一议”、以才荐才等形式,精准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把实习实训作为人才引育的重要途径,建立全链条跟踪服务回访机制,打造“5+X”实习实训模式,引导大学生留在黑河就业创业。用心关怀关爱人才。聚焦服务人才“关键小事”,实行“首席服务员+专班代办”服务模式,实现人才事项全方位代办,让人才办事“最多跑一次”。
“用活”人才培养机制。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要依托产业链构建人才链、以人才链托举产业链,打造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新格局。聚焦以产聚才,打造新兴产业人才集聚平台。结合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需求,重点围绕“四大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激发新兴产业爆发力。组建数字经济产业“政校企”联盟,依托五大连池市首批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等优势资源,高标准建成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研发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基地。聚焦以才兴产,释放人才效应引领产业振兴。新建中国科学院韩晓增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创新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中科院、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专家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推动技术研发、成果推广项目落地转化。推动试车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才工作站,助力企业取得专利成果。聚焦产才融合,营造良好生态推动双向驱动。深化产才融合格局,积极推进人才政策红利兑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引进人才发放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兑现各类创新平台奖补资金,支持产才创新发展。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绿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中俄双语贸易服务平台,入驻企业31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在爱辉区转化落地,实现全国首创。
“激活”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把准人才评价体系。紧贴发展需求打造人才评价体系,分类确立评价标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人才所在的行业、岗位和层次,科学设定不同领域人才评价要求,突出人才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精准性、实用性和动态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发展链高效匹配深度融合。按需建立特设岗位、创新岗位、流动岗位,因承担国家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激活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用活人才评价机制。提高薪酬分配自主权,不断改进民营企业职称工作,建立以业绩和实际贡献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和离岗创业,并将专业技术人才解决重大学科问题或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做优人才评价生态。持续推进“破四唯”,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保障人才专心科研,不断改进科研经费管理;依托高校院所为企业配备科研助理,提升企业研发实力。打破束缚人才手脚的条条框框,鼓励人才静心思考、敢想敢试、潜心研究,积极营造大胆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为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4-15 10:32:3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