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年轻干部适应基层水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推动年轻干部适应基层水土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赵红亮
(作者系河南省新野县委书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当前,年轻干部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但有些仍存在适应基层难、工作开展难、扎根立身难等“水土不服”问题。河南省新野县坚决锚定“四高四争先”目标,持续为年轻干部充电赋能,努力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注重精准赋能,破解愿为敢为“适应题”。年轻干部“水土不服”,源于对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的认知不足。针对年轻干部工作和生活方式转变上的“落差”,坚持高效管理、强化精准赋能,助力年轻干部入乡随俗。岗前走访抓“重点”。探索创新开展“岗前大走访”活动,动员任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深走访、接地气、察民情、长才干,全面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信访稳定等基层实际情况,主动学习方言习俗、参与村务议事,走进田间地头、感知农民需求,打牢基层工作“基本功”。组织推动强“支点”。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关爱基层青年干部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年轻干部座谈会、青年英才交流会、青年骨干茶话会等,与年轻干部一对一、面对面进行谈话调研,听想法、提要求、鼓干劲,使其在基层舞台尽情大绽芳华。轻苛减负梳“堵点”。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全面清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标牌标识,有序开展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坚持权责一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划分职责权限,让基层年轻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
注重本领养成,破解能为善为“成长题”。基层工作兼具政策性与灵活性,年轻干部常因缺乏实践经验而“本领恐慌”,要持续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克服“水土不服”的综合素能。理论武装转思想。扎实开展专题培训,让年轻干部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耕地保护、农村金融等内容,采用专题学习、业务辅导、专家授课等方式,进一步夯实理论素养根基。实践锻炼提素能。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实践锻炼机制,用好基层“大熔炉”,坚持因人而异、人岗相适,根据年轻干部学历、经历、专业等特点,安排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关键吃劲岗位摔打磨炼,在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中淬火成金。导师帮带激活力。建立“1+N”导师帮带制度,由1名县处级领导结对帮带,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年轻干部成长“双导师”,精准搭建帮带对子,建立“一人一册”帮带档案,在思想上传、在业务上帮、在作风上带,跟踪培养、讲经送宝、解疑释惑,实现差别化培养、多元化发展、全面化成才,激励年轻干部思想提标、行动争先。
注重双向激励,破解想为勤为“扎根题”。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齐头并进,引导年轻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从严管理全周期。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严格规范年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国(境)管理、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注意了解掌握年轻干部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制度,积极开展年轻干部廉政谈话活动,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考评精准度。建立年轻干部全程纪实机制,健全“考在平常、察在经常、研在日常”制度体系,抓实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民主生活会、干部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完善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库”。树好奖惩风向标。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等隐性台阶,打好绩效考核、职级晋升、激励担当组合拳,对能力强、敢扛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重点表扬奖励,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大展身手。
(作者系河南省新野县委书记)
2025-04-18 10:54:5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