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当背手“看客”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莫当背手“看客”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吴章游
(作者系湖南省凤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领导干部要转变“看客”心态,视自己为“剧中人”,对待责任变“推手”为“接手”,对待警示变“听过”为“做到”,真正让担当成为习惯、让落实成为常态,变“背着手看”为“带着头干”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毛泽东同志曾用犀利的语言刻画了“看客”形象,批评这种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的守摊式干部。这类干部怀着“看客”心态,将自己视作局外人,致使责任悬空、落实空转、群众空等。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看客”心态突出。有的面对工作任务,习惯于当“二传手”,既不深入钻研落实之法,也不跟进工作进展,常把“说了”当成“做了”,将“转发了”等同于“完成了”,致使政策悬在空中,群众难以真正受益。有的在复杂矛盾与棘手问题面前,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愿主动靠前解决困难,导致工作陷入停滞。更有甚者,大局意识淡薄,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工作视而不见,一旦涉及责任不清环节,首先想到的是推诿扯皮,生怕给自己增添“烦恼”。
“看客”心态看似只是个人作风问题,实则危害深远。对领导干部自身而言,“看客”行为会使其逐渐丧失担当精神与工作能力,专业素养难以提升,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从政府公信力角度出发,领导干部代表着政府形象,其“看客”行为会让群众认为政府部门办事拖沓、不作为,将极大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损害政府的权威性。从长期发展层面看,领导干部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干事创业的消极态度会影响社风民风,助长拖沓推诿的风气,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贻误一方发展。
“看客”心态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思想滑坡与制度漏洞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思想根源剖析,是理想信念滑坡,忘却了初心使命,工作中只计较个人得失,全然不顾群众利益,比如有的干部受官僚主义影响,习惯于坐办公室听汇报,对基层一线实际情况既不了解也不关心,严重脱离群众与实际。从制度层面来看,一些地方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缺乏有效约束手段,导致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有的地方问责泛化,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不到位,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因惧怕担责而不敢作为,形成了“多干多错”的错误认知,选择了当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看客”。
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领导干部要转变“看客”心态,视自己为“剧中人”,对待责任变“推手”为“接手”,对待警示变“听过”为“做到”,真正让担当成为习惯、让落实成为常态,变“背着手看”为“带着头干”。
破除“看客”心态,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要强化思想教育,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既组织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干部事迹,激发领导干部担当热情,又剖析身边人受处理的案例,敲响警钟,同时借助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反思自身行为,及时反省并纠正“看客”心态。要完善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将工作落实成效、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表现等纳入考核体系,使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对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干部,在晋升、评优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对存在“看客”行为的干部,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绩效降级、岗位调整等,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让领导干部不敢当“看客”、不能当“看客”。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既加强内部监督,实时跟踪工作进度与质效,又通过设立举报热线、网络平台等,拓宽外部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媒体积极参与监督,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处理与公开,通过内外监督相结合,真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让“看客”无处遁形。
(作者系湖南省凤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9-10 16:30:5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